岗位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探究

2019-11-11 12:25胡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

【摘 要】随着我国在教育方向上的不断调整以及完善,同时为了让新时代大环境下的高校能够切实的贯彻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方针政策,现在不少的高校开始落实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达到既能体现高校办学理念又能根据岗位需求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目的,因此,在这种大的教学环境下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自然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如何在高校教育进行以岗位为向导的专业型创新课程成为了当代高职学校教育的重心。如何根据当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来建设创新型的体系,也是高校现在面临的挑战的。甚至需要教师团队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对此,本文将就岗位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课程体系进行简要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岗位引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03-01

引言

在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理念以及手段主要是围绕学科体系来开展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管是教师还是高校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补充与提升,主要是希望学生群体能够更为全面的吸收课程上的书本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发现,过于的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技巧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学校如果想要培养出更具有实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就必须有意识的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职业化能力,同时必须重视对个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对学生个体之间差距要有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每一位学生主体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将职业技能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能力,不必过于的纠结传统的课本内容,适当的也可以将现实工作中一些实践发生过的项目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学科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

一、传统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从整体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过程来说,计算机技术是典型的专业课程更新较慢,但是业界的技术发展迅猛的一门专业学科,专业技术变更的十分快,因此导致我国各个职业学校甚至高校中都总会有一部分专业内容上相对较为滞后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这对开设创新型的专业课程而言,确实是个障碍,从而导致无法从新课程中学习到最先进知识的学生群体缺乏了对應的岗位竞争优势,同样的,更新过于缓慢的教材,在易学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上都有所欠缺。而创新课程是具有一定系统特征的教学教材,从应用层面上来说,更加注重于学习与工作之间的互动,主要的教学核型是以实践为主,教师不能成为创新型课程中的主导者,已经想办法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主动的学习,如果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缺乏目标性、导向性,那么学生将很难脱离教师的帮助,换言之,就是教师走一步,学生才能走一步,如果教师停滞不前,那么学生群体也就不知道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该如何来实现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是处于被动的环境中,没有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与实践。

另外,因为学校的课程更新速度过慢,那么学生在校学习的阶段中其实无法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在未来面向社会时,岗位竞争能力将大大的降低,因此学校必须重视让学生能够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工作,为学生进行系统化、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可以实时的清楚计算机专业中的变化,不至于与社会脱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就业机会。

在职业高校中,其实更看中的是培养人才阶段的实践性,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实践教学就是工科专业的目标,但是现在的教学模式还是更多的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对理论化的知识结构过于的看重。

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将实践实训课程与顶岗的实习课程进行结合,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可以融合起来,并且将案例作为教学的基础材料,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学习,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虽然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革之后,案例教学模式已经在实践课程中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是作为基础素材的案例,那么对内容的选取就是必须慎重,但是因为现在的教学工作都是限制了学时的,教师很难恰当的把控好教案的数量以及难简度,而且过去经典的计算机案例可能无法再满足当下的课程,比如有些开发的计算机语言在过去很流行,但可能在现在就是落后的状态。或者说应对过去的问题,可能已经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学习的内容就更多的,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将课程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寻找到当代的技术解决办法,让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去应对更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因此长久不更新的教学内容,多年不变的教学案例,导致教学内容、辅助工具、开发语言都与社会脱节了,只有抓紧实践教学的核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专业的优势与特点来设置顶岗实习内容,帮助企业以及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

二、开创创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

职业高校如果想要在学院内开设具有创新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那么就需要对当前的社会计算机行业的人才结构进行调研分析,对当下的社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准备从事相关岗位的人群必须进行就业愿景分析,对未来的就业情况作出预估判断,并且根据社会中岗位中的实际情况来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将职业岗位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且将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明确的划分,将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三方结合,帮助学生提前对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的处理与应对,让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到不同的模块,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因此,教学工作的准备、教学过程的执行、以及在教学最后的总结都缺一不可,通过这三方的共同作用,才能让教学质量得到优化,也可以高校的筛选出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理论知识,方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融合,这样对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提升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加强他们实操动手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提前感受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区别,避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过于的浅显,让学生预先对技术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考察学生是否有能力在不借助于教师的帮助下,利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增加学生的见识。

创新型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在于将对应的岗位能力进行提升,并对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重组建设,因此对于建设课程上的实用性以及职业特点都要进行强调,应该严格的对当地的市场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如果理论知识结构充分,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添加与岗位职业能力有关的教学内容,不断的强化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尽量加大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份量,让学生所学习到的、所接触到的知识都是具有实践作用的,让学生可以利用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以及练习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来应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那么就必须在创新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岗位所需的重要技能,其体系的原则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主,教学的模块可以按照工作岗位的流程来进行创建,而通过创新型课程体系培养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力,并且通过职业上的技能提升、专业的岗位培养都可以扩展学生的职业素质、生理素质等,学生在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为后续的更深层次的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得学生在未來的学习更加的得心应手,能够根据自身专业上的特点来结合当下的市场需求,为学生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迁移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上的改善与创新

面对庞大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只有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以及学习的氛围,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要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让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一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氛围,二则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意见看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辅助工具来进行学习,比如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形式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慢慢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引导出学生更多的潜能,将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再拘束学生的学习四维能力。

应用阶段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想要通过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专业知识进行应用,那么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必须是深入过一线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专家,只有在应用领域有过丰富实操经验的教师,才对应用计算机项目有自己独到的正确行业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知道如何在教材中添加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但是想要这样一种工程化教师队伍,就是做好“六个一工程”,也就是说,需要这个教学团队能做好主攻一个专业、主讲一个模块、编写一本教材、主持一个项目以及联系一个单位,建设出一个网站来,只有这样精益求精的细致工作,才能让专业教师的团队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学生,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

此类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不能脱离于当地的行业情况的,编写课程的团队必须根据当地的行业动向来进行教材的编制,既要在对应的教材中加入基础的理论知识,也在有对当下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分析与判断,因此重视教学中的内容建设工作也是创新型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四、关于计算机专业的岗位实践模块

在岗位引领的创新型课程体系中,校企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校企合作将为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岗位的实践模块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岗位的实践模块将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融合,以此来实现高效性、实时性以及信息性的一体化。一般来说,岗位的实践模块主要包含了两大渠道:1.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直接让学生对有意向的企业完成实习的课程。2.自主选择职业单位进行岗位的实践。在学生正式的进行职场工作之前,学校可以设置岗前的动员以及岗位的职业培训课程,当岗位实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对应的岗位评估以及毕业设计,以此来促进学生完成学分的修习。

岗位的实践模块其实是岗位引领的创新型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岗位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的投身社会前做好工作的准备,以及对自己专业的思考。

创新型的课程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成功,主要是基于平台、方向、岗位以及职业精通的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诸多的学科都不一样,它自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并且专业更新的速度也很快,所以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上的学习,学生必须要走出校门,切身体会岗位中的工作内容是怎么样的,只有在岗位中实践过的学生,才能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型课程的体系核心在于打破时间、空间上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上的限制,为企业对应的岗位培养专业技能的人才,也只有在这种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培养的教学方法,才是对学生群体最有利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在学中教、在做中学”的目标,让理论的教学知识与实践中的工作岗位融合接轨之后,才能让工学结合的模式在现实的教学工作得到展示。

参考文献

[1]梁毅娟,莫小群.岗位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6(39):77-79.

[2]佚名.岗位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403(18):169-170.

[3]张丽香,崔英敏,何楚行.工作过程引导下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通讯世界,2016(7):204-205.

[4]张琳.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J].数码世界,2018(4):42-43.

[5]李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平台+方向+岗位+精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8,v.15;No.137(13):97-98.

作者简介:胡鹏(1975.12-),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工作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