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规划

2019-11-11 12:25肖志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规划

【摘 要】本文分析了《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现状及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活动、教学资料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等几个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了规划;以期依据课程定位,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把《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实训设施齐备,教学资料、数字化资源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的精品课程。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34-01

一、课程建设基础

1.课程建设现状。

《冲压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冲压成型工艺分析、成型工艺方案制定、冲压模具设计、模具经济技术分析、模具装配与调试、冲压件质量检测分析等专业能力,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职业素养[1]。2013年,《冲压模具设计》已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定为校级重点建设精品课程,建有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冲压模具陈列室、冲压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室、冲压模具装配车间等配套教学设施,并具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2.存在的问题。

智能制造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互联网+模具、云制造、3D增材制造、机器人自动化集成、CAD/CAM/CAE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模具产业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2]。《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要紧跟行业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1)课程教学硬件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室需整修现有模具、模型,冲压设备,增加可供拆装的新模具台数;实验实训室机房需升级电脑硬件资源,增加电脑数量,完善网络建设。(2)课程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需加强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有待进一步充实、更新和完善;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有待开发;基于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有待建设。(3)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有待推进。以往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改革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浅显层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课程建设规划

1.课程定位与建设目标。

(1)课程定位。

《冲压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定位为培养冲压模具设计人员,冲压模具制造技术人员,冲压生产工艺员及产品质量检测员等。以满足武汉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对模具人才的需求,对接武汉先进制造产业,为武汉地区制造产业升级服务[3]。

(2)建设目标。

依据课程定位,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把《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实训设施齐备,教学资料、数字化资源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的精品课程。

2.教学团队建设。

由表1可知,课程组专业教师共12人,专任教师10人,外聘教师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双师”型教师率达67%。

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术结构更为合理的阶梯型团队。(1)开展“新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加快青年教师成长。(2)开展“开放式互帮互学”计划。每学期组织2-3次教学经验交流会,共同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创新等问题;建立教师互听课制度,共同点评,取长补短,进行学术经验交流。(3)人才引进计划。加强教学和科研力量,保证学科可持续性发展,计划未来三年内引进企业优秀人才2人,做为外聘兼职教师。(4)鼓励教师下厂锻炼及进修。计划每年安排2名教师进行企业深度锻炼,学习交流行业技术;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升教师队伍学术水平。

3.实践教学活动。

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成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1.实现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整体规划。在开课前,开课中,开课后对实践教学环节整体规划,课前通过冲压模具拆装,让学生了解冲压模具结构;开课中,利用软件模拟,让学生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案例演练;开课后,安排冲压模具加工,锻炼学生加工操作技能。2.开展《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单元改革。将课程理论知识与机械制图、CAD绘图、CAD/CAM软件应用深度融合,形成理實一体化模式,把“讲、学、练、做”融为一体,从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3.开展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通过课下指导,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锻炼学生创新设计能力。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观学习,并邀请知名企业或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积极性。

4.教学资料与教材建设。

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完整课程教学资料。(1)对冲压模具拆装实训室进行整修改建。整理实训室资料,整修破损模具,购置新模具,并对实训室进行重新装修,配置教学设备,为课程教学提供设施设备保障。(2)进行教学资料库整理汇编工作,对已有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课件PPT、视频、动画、图片等进行整理汇编,采编教学案例、充实试题库,为学习平台及课程网站建设奠定基础。(3)建设基于移动终端课程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基于网络教学在线开放课程网站。(4)加强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写修改《冲压模具设计》教材并再版发行。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未来三年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建立多渠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开展项目式教学。课程教学中以项目式展开教学,以任务驱动式完成教学环节,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2)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以往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之上,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的课程教学平台,建立基于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探索运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学,进行在线答疑与考核。

6.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调研,现在很多模具企业都采用Pro/E、UG、AUTOCAD、PRESSCAD等軟件进行模具设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采用二次开发或外挂进行设计,比如EDW、PDW、PDX等。我们虽然开设了Pro/E、AutoCAD课程,但都是独立授课,只讲一些基本的操作命令,脱离了模具设计本身,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却不会用Pro/E对冲压模具进行设计。根据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结合学校的课程特点,拟对冲压模具设计和模具CAD/CAM(Pro/E)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将整个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冲裁模块,弯曲模块、拉伸模块、成形模块),每个模块又分解程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完成都是按照讲解理论知识点、软件实现设计、学生练习、巡回解答学生的疑问、总结点评的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将理论知识与机械制图、CAD绘图、CAD/CAM软件应用、模具制造、装调等操作技能深度融合,把“讲、学、练、做”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7.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课程的考核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全过程、开放式考核为原则,实施基于学习过程的分步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考勤成绩占20%,作业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60%。

三、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国家级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武汉市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专业,具有较好的专业建设基础;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重要项目,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下达了关于鼓励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我学校领导对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资金保障。

我校相关政策支持鼓励课程建设工作,并为课设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

3.师资队伍保障。

课程组成员长期从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多次参加课程开发、课程改革项目,有着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及团队协作精神,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极高的热情。另外,从组成结构来看,课题组成员中有教授1人,高工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为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课程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条件,建立完善的教学机制,优化课程的各相关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专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建设及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奖励机制相对缺乏,课程建设缺乏动力。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很难短期见到成果,而且很辛苦。要想课程建设深化,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对课程负责人,每学期计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4]。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这种劳动需要给予承认和补偿;对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师应给与奖励等。

参考文献

[1]沃健.高等财经院校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91-96.

[2]肖志余.高职院校“说专业”浅析——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52-253.

[3]肖志余.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3+2招生教学衔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261-262.

[4]赵博.《非织造技术》课程建设实践与教学改革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7(5):91-93.

作者简介:肖志余(1982-),女,副教授,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注]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移动终端的《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2018C067)。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