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适合学习者的教学

2019-11-11 12:25阴增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摘 要】积极探索“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深入探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转变,着力探索基于传递思想的教学设计,使用更适合学习者的课堂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场攻坚战。

【关键词】教学的主要问题;学习者的问题;适合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44-01

随着不断推进的普及高中教育,学生人数的扩大,导致大量原先不愿学习、也不会学习的学生进入,班级规模扩大,增大了“因材施教”的困难。

一、现在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

关键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很多老师是依托于第二次教学来解决问题,第二次不行,就第三次。

2.学生的“思维”暴露不够。

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

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

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

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育理论。

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一切认知和情感活动,都是基于自我主体的选择。一切脱离了主体实际的教学活动都将注定是失败的。主体性教育理论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的构建知识结构。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教学设计理论。

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成效。

三、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研究学生差异

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差异等引起的,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低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教学设计时充分预想学生差异。

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学生学的思路,而不是教师教的思路。

2.学习方式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

3.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

在作业的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强调对教学内容的管理,就是对教学内容教的研究和学的研究

教学内容的三要素:教师的教——学习内容——学生的学,要抓学生的学就要先抓教师的教,学习内容就是横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堵墙,就是这堵墙伤害了师生关系,那么最大的攻关是师生共同拆墙,学生自己建墙。

教师要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学习内容的性质,理解教与学的内容“是”什么?是概念,是主题,是技能。弄明白你教的是什么?

2.学习内容的结构,分析教与学的内容“有”什么?有结构吗?有层次吗?有相关内容吗?

3.学习内容的价值,分析教与学的内容有什么用?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强化意志,引导行为?

4.学习内容的获得。分析教与学内容的获得?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教师做到六个讲好,六个不讲:

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生成;讲好思想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

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对我们来说,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可能不是方便而是麻烦,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偷懒的方法,就是把脑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但新的形势要求我們必须要有改变,首先尝试着做些调整,做些改变,总会有些进步。而且也没有一套方法能包打天下,学习新的方法不是为了替换另一种方法,而是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让自己要始终作为一位引导者、参与者,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以知识为凭借,以问题为依据,展开平等的互动交流,力求完成学生、教师、知识之间的对话任务,使学生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张扬,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在课堂上用恰如其分的问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增加师生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使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整理素材,加大课堂信息量,让课堂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对知识的机械学习、重复记忆的压力,始终精神饱满地追求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杨建超,孙玉丽.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

作者简介:阴增斌(1971.02-),男,汉族,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本科,中学高级,教学管理和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