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当年铁流滚滚

2019-11-12 04:59李彦一
红岩春秋 2019年6期

■李彦一

转眼间,新中国成立已届70年。但是,关于70年前那场进军西南战役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总觉没谈够,需要再挖掘、再认识。

回看当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扭转了敌我力量对比,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近年来,不断有史家提出,进军西南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其实并不逊于三大战役。对此,我投赞成票。

主要理由有二。其一,进军西南战役廓清了大陆上的成规模国民党武装,奠定了新中国的政治格局;其二,正是进军西南战役的全面胜利,使蒋介石最终逃离大陆,从此再未踏足一步。这分量已相当重了。

但仍觉言犹未尽。我们不可忽视,进军西南战役开创了我党我军肃清国民党统治力量、接管政权、开启民族振兴之路的新模式。在南京甫接经略大西南任务,刘邓首长就高瞻远瞩,组建专门队伍,准备接管政权。为此,成立了西南服务团和二野军大,在刚解放的江浙地区和渤海地区大量招收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搭建接管班子和队伍,甚至分派好了接管人员的岗位和职责。战马嘶鸣,铁流滚滚。一俟进城,接管工作随之铺开,迅速到位。甚至于在重庆解放当天,城市商业就恢复平静,商肆开门迎客。以接管工作的前期准备而论,进军西南战役超过了三大战役,最起码在古往今来改变政权性质的战争中,又走出了一条保境安民的成功之路。

重庆解放后的肃清匪特工作也值得大书特书。这件事,要追溯到进军西南途中。当时大量地下党骨干随军行动,他们在车船上或宿营地,不断与从战斗部队抽调的接管领导干部开会研究,分析和梳理重庆社情,介绍当地民俗、民风。大军还未踏上重庆土地,即将经略重庆的各级、各行业领导,已对重庆敌情匪情了然于胸,制定了一整套应对方略。正因为此,重庆解放才一年多,国民党苦心部署的潜伏特务网、数以万计的溃兵游勇,以及林林总总企图占山为王的政治土匪,统统被荡涤干净,就连几千名流浪汉和风月场从业人员也被改造为劳动者。海晏河清,市民安居乐业。

回看进军西南战役和重庆解放、重庆政权接管,没有人不佩服战役指挥者的丰富斗争经验和领导艺术,以及伟大的人格力量。究其根本,最符合逻辑的结论是,他们是真正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且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身上,最醒目的标志是人民性。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努力奋斗,创造奇迹。

以此而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值得记取的历史经验教训当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