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2 15:04方冬冬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外科学颌面部颌面

方冬冬 后 军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针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器官疾病外科治疗的一门学科。目前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上存在着临床及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学学习不够重视,课堂不专注;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形式单一,课时较少和教学内容相对过多等问题[1]。本项目通过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制造个性化模型教具,同时运用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融合多媒体教学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及临床能力的培训,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进行介绍和讨论,以期为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全日制2015 级、2016 级本科生238 例作为研究对象。2015 级4 个小班共120 例,随机分为运用计算辅助技术融合多媒体的实验班(60 例)和传统班(60 例);2016 级4 个班118 例,随机分为运用计算辅助技术的实验班(60 例)和传统班(58例)。两班分班前,在教学计划、内容、教材、师资等方面均相同,并且在性别、年龄、生源地、分班前专业科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口腔科学》第十章口腔颌面部损伤,共计四个课时。①传统班采用传统的板书、挂图式的教学方法及PPT讲解,围绕颌面部损伤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②实验班课前进行教案准备及理论学习,重点利用计算机辅助外科中的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仿头模教具,结合2 例口腔颌面外伤的典型病例,将诊疗过程用图片的形式放入课件,并附加小段手术视频围绕颌面部损失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采取课堂互动式教学,提出问题,并根据课堂学业成绩与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问卷进行教学评价。

1.3 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系统 ①系统规范的教学质量,包括全程专家督导,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监控网络。②同一教师围绕同一章节进行科学讲解,课前集体备课、学校和学院、科室对教师进行培训、开教学研讨会、座谈会。③组织学生参加评教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1.4 教学效果评价 ①课堂学业成绩(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颌面部骨折的特点、治疗原则以及颌骨折移位情况、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等相关内容的掌握;评价标准:90~100 分为优秀,80~89 分为良好,60~79 分为合格,<60 分为不及格。②学习效果自主评价(问卷法),课程结束后,两组班级共发放问卷238 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6%。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学习的效率; 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的程度为提高、无变化、下降3 个等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教学班课堂学业成绩比较 实验班学生优秀36 例、良好43 例,合格41 例,不及格0 例;传统班学生优秀21 例,良好42 例,合格52 例,不及格3 例。实验班学生学业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传统班(P<0.05),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班课堂优秀率与及格率比较 例(%)

2.2 两种教学班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实验班提高67 例,无变化42 例,下降8例,传统班提高34 例,无变化72 例,下降7 例;学习的主动性上,实验班提高63 例,无变化47 例,下降7 例,传统班提高36 例,无变化71 例,下降6 例;课堂学习的效率上,实验班提高64 例,无变化47例,下降6 例,传统班提高32 例,无变化73 例,下降8 例;在以上三项评价中实验班均优于传统班的(P<0.05)。两种教学班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教学班教学效果的评价 例(%)

3 讨 论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2]。目前口腔颌面外科的专业教学仍然以基于传统的教师教授和考试考查为主。学生们在教学过程对口腔颌面部区域之间的解剖关系,病变后软组织和硬组织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各自的形状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当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灌注式的教学可能存在许多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3~5]。

本项目主要利用了计算机辅助外科计算中的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将患者的CT等影像学资料经过强大图像工作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通过3D打印教学模型,结合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口腔和颌骨手术的教学[6~8]。在教学效果检查中发现实验班的同学对于口腔颌面创伤教学中的颌面外伤特点、骨折移位、骨折钛板的内固定术等知识掌握明显优于传统班。同时,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显著缩小了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让学生在临床实习前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思维及技能。从而实现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平稳过渡。

由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融合多媒体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型及影像学资料使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来配合说明,使学生更好理解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及重点知识。同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和选择教学内容,制作出符合教学主要目的的课件,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难点,涵盖教学大纲的各个知识点[9]。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教学推广[10]。

猜你喜欢
外科学颌面部颌面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