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与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应用选择的分析

2019-11-13 01:39高峰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天津300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0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准确性

高峰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放射科 (天津 300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应用选择。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实验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同时每位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以此结果为准评价MSCT与超声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SCT与超声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判断梗阻部位方面,超声的准确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MSCT的66.7%(20/30);在发病原因方面,MSCT准确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超声的60.0%(18/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无差异,但超声对判断梗阻部位更有效,多层螺旋CT(MSCT)对发现梗阻病因更加实用。

梗阻性黄疸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胆道结石、胆管癌等原发性疾病所引发,临床上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如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等[1]。手术前,患者需经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变部位及恶性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影像学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的诊疗方面具有广泛应用[2]。本文主要通过对60例梗阻性黄疸的观察,意在探究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面的差异,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具体信息包括: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21~78岁,平均(57.4±1.9)岁,平均病程(5.8±1.4)个月;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22~80岁,平均(58.2±1.7)岁,平均病程(5.6±2.1)个月。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①年龄在18~82岁;②首次发病,且血常规显示胆红素水平显著提高;③经病理活检确诊。排除标准包括:①无精神病史;②无心脑肾等重大器官疾病史;③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选用Philips HDI-5000、Philips iU-22、GE Logiq E9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低频探头频率为2.0~5.5MHz,高频探头频率为5~12MHz。检查前嘱患者空腹8h,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对右肋下方行斜切检查,右胸第6、7肋间行横切检查。若检查过程中出现胆管扩张改变,则需追踪其远端,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对易受肠道气体干扰的区域,采取如下方案[3]:①加压检查:探头边压边移动,从而达到挤压干扰气体的目的;②旋转检查:在加压基础上,沿胰头平面进行横切扇形扫查;③变换体位:辅助患者采取侧卧、立位等体位进行检查。

实验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选用飞利浦256排螺旋CT与西门子64排螺旋CT进行检测。检查前空腹7~9h,患者取仰卧位,对上半身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具体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300mA,准直器宽度64mm×0.625mm,X线管球旋转速度0.5s/周,螺距为0.969。扫描层厚为5mm,层间距5mm。另外,所有患者在上述检查基础上,均进行病理检查,以此结果为准评价MSCT与超声检查准确性的标准。

1.4 观察指标

对MSCT与超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将准确性分为:直接诊断、间接诊断、诊断不明三个水平,并规定:准确率=(直接诊断+间接诊断)/总数×100%;同时对二者在梗阻性黄疸的适用范围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项目准确性对比

经统计结果显示:经病理活检结果对比后,对照组患者准确率为93.3%(28/30),实验组准确率为90.0%(2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项目准确性比较

2.2 两种检查方法适用范围对比

通过对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一步分析得知:在判断梗阻部位方面,如是否为肝内外胆管梗阻,超声准确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MSCT的66.7%(20/30),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发病原因上,如判断患者是否患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癌、胆管炎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等原发性疾病方面,MSCT准确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超声的60.0%(18/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梗阻性黄疸是在各种原发疾病的基础上,患者胆道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导致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发挥作用,故导致粪便呈白陶土色,同时引发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长此以往,易诱发肝炎、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目前,超声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高、费用低等优点[4]。但该检查方法对于原发性疾病的筛查,效果不佳。近几年,多层螺旋CT(MSCT)由于其优秀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可对发病原因进行准确定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5]。本文通过对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证实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无差异,但超声对判断梗阻部更加有效,多层螺旋CT(MSCT)对发现梗阻病因更加实用。

综上,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超声在判断梗阻部位方面优于MSCT,而MSCT在探究病因方面比超声更有价值。因此,临床诊疗中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猜你喜欢
梗阻性黄疸准确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