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野下国产“超级IP”电影开发策略分析

2019-11-15 12:57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场域受众创作

肖 雅

(黄冈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2013年,由赵薇执导,改编自网络小说家辛夷坞的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预示着国产IP电影创作开始兴起并作为一种产业模式初现端倪。紧接着,数量众多的IP电影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与捷径应运而生,建立全新的电影生态体系与商业运营范式,在经过2014与2015年IP改编浪潮与市场狂欢后,IP电影创作在2016年陷入困境,《摆渡人》与《爵迹》等作品票房口碑皆不理想,2017与2018年IP电影市场境况亦是泥沙俱下。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态势既淘汰了蹭IP东风的获利之作,同样也使一大批经过市场资本检验和筛选的项目浮出水面,这些作品多具备IP源受众广泛,改编内容与形式新颖以及艺术价值高等共性,它们或围绕一个确定的故事核心开发,如《盗墓笔记》《鬼吹灯》与《西游记》系列,或围绕其IP电影系列所体现的风格开发,如“开心麻花”“囧”“唐人街探案”、成龙与周星驰电影系列,在创作中不断聚合与杂糅,最后逐渐形成围绕IP本身为开发目的的“超级IP”。“超级IP”的开发是未来IP电影市场的一个导向,其一个或多个IP核心的确立以及系列化的持续培育等特征又使其形成自有的文化场域,联结其开发的各个环节如制作、销售与受众的诉求等方面,使“超级IP”开发的内外部共振与融合,进而促进该电影系列的延续、拓展与深化。本文将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入手,分析“超级IP”电影文化场域的共建。

一、国产“超级IP”开发优势

IP电影在跨媒介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学、戏剧、音乐与游戏等协同起来打造知识产权新生态,天然地具有受众群体广泛与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等特征。“超级IP”在IP电影的基础上,还呈现以下优势:

第一,开发原IP文本挖掘空间和意义大,受众依附程度高,电影作品艺术价值高。首先,原IP文本如小说《西游记》架构的神魔观,《鬼吹灯》两部八册呈现的奇幻世界以及《盗墓笔记》构建的神秘空间,篇幅浩瀚,小说人物形象各异,叙事缜密引人入胜,极富想象力,影像化再现程度高。电影改编能从各方面对其引申、解读。如《西游记》影视百年来创作层出不穷,既有大众皆宜的1986年版《西游记》,也有写情爱与命运的后现代之作《大话西游》系列,甚至诞生了暗黑版的《西游·降魔篇》与《西游·伏妖篇》,可谓百花齐放。其次,“超级IP”电影基本吸引一批可观受众,在持续的系列化创作中不断扩散影响力,成龙与周星驰电影之所以长盛不衰,除去类型优势,更离不开受众观影情怀的加持。同样,“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其后有大批舞台剧的拥趸;《熊出没》系列格外受到儿童观众的青睐;《鬼吹灯》的粉丝甚至以“灯丝”“鬼迷”为标签,以“摸金符”“粽子”等特有词汇为话语体系,以区别一般电影受众。最后,尽管“超级IP”电影系列中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作,但总体而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寻龙诀》《驴得水》《泰囧》与《唐人街探案1》等作品在票房与口碑的双赢提升了“超级IP”电影的内容深度。第二,“超级IP”电影基本确立一个核心,并在后续创作一以贯之。部分“超级IP”创作看似类型多样,人物驳杂,细观却发现电影始终坚持着一个核心意义,如“开心麻花”探索的是人性与欲望的交锋,“熊出没”强调了自然与环保的重要性,成龙电影的孤胆英雄,周星驰电影的小人物挣扎以及“西游”系列中最终走向合一的师徒四人,预示着作品间的内在联系,后续作品反复从各角度阐释这一核心,使“超级IP”系列电影更加丰富完整。

二、国产“超级IP”电影开发劣势

相较于好莱坞IP电影开发,尤其是漫威系列架构的“宇宙观”,国产“超级IP”电影因其创作环境和思路的限定又存在以下劣势:第一,缺少宏观性的IP世界观架构。如《西游记》原小说庞大的神魔观建构在电影中始终只体现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与“女儿国”等吸睛片段,忽视了其更广阔艺术性的拓展。反观好莱坞漫威英雄电影系列,庞大的“宇宙观”囊括进众多性格各异的英雄人物,在表面看似繁复却又丝缕分明的叙事中,展现创作者对这一“超级IP”开发的全盘掌控。第二,电影创作缺少协作与联动。每个“超级IP”不仅各自为政,其内部也是纷争迭出,典型如“西游”版权的开放,使任何人都能进入创作领域,都想在票房上分一杯羹,结果自然是各方争利,维护IP美誉度也自然无从谈起。第三,市场为获利蹭“超级IP”之作层出不穷。有些创作者为与“超级IP”搭线,试图与其叠加获利,如《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大闹天竺》等作品诞生无形中拉低了“西游”电影的水准。再如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作为其“超级IP”序列之内的作品,其实质是蹭其前作《喜剧之王》而获利,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和受众群,但也无形中降低和消耗了周星驰喜剧电影的品格。第四,国产“超级IP”电影基本存在产业衍生价值链缺失,后续开发薄弱的状态。即便是“西游”超大IP,电影衍生物如玩具、音乐、游戏等也只有零散的开发,缺乏商业运作意识。

三、场域视野下国产“超级IP”电影开发策略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指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社会空间中有各种场域,电影因其特性可被归为文化场域之中,“超级IP”是以IP核心而形成的由相关场域要素联结而成的网络结构,基于“超级IP”交互联系的场域共振在IP开发中有重要地位,针对其开发优势与劣势,可从场域理论提出可行性策略。

第一,“超级IP”内部要去除同质化现象,寻求差异性竞争,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场域共振。同质化是IP电影开发的通病,为寻求最大获利,开发者蜂拥集中在青春、玄幻、喜剧等类型创作,主题风格千篇一律,如“西游”大闹天宫扎堆,《西虹市首富》与《李茶的姑妈》重复金钱题材,“鬼吹灯”反复挖掘“精绝”篇章,周星驰喜剧电影段落翻炒“老梗”等,长此以往,受众审美疲劳。差异性是指产品在市场的独特性,同一“超级IP”系列内需要与他者进行横向纵向的评估对比,以自身优势寻求“空位”。以艺术创意为基点的差异性是电影开发的关键,不仅能突出创作特点,丰富“超级IP”体系,还能有效盘活体系内其他电影的营销。如《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唐人街”为文化核心,选择创作地域上的求同存异,将叙事背景分散在泰国、美国与日本等地,制造观影体验强烈的奇观化效果,使系列中每部作品独具特点。再如“囧”系列,以“在路上”的叙事模式,将电影的时空从内地拓展至泰国、香港等地,丰富了电影的创作语境,结合特定时空下的人物设定与主题上温情的突出,取得良好观影反响。反之,“开心麻花”以《夏洛特烦恼》牵动该系列热卖,但如果此系列作品再不寻求差异化定位,将很快消耗殆尽受众的热情。因此,“超级IP”系列内部如能协作与补缺,将会在场域之内形成相互作用的巧力,实现开发1+1>2场域共振的良性模式。

第二,“超级IP”面对市场要精心培育品牌知名度与目标受众群,实现场域内文化圈作品与受众的联结。“超级IP”其实质就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受众的情感承载,它凝聚的受众情感越多预示着越好的市场效应,而要让受众吸附于作品,则需要让受众对IP品牌产生信任感。由小说《鬼吹灯》改编的两部电影《九层妖塔》与《寻龙诀》是个对立的案例,前者脱离原著演变为科幻电影遭致原著粉与影迷的口诛笔伐,后者紧扣原著大获成功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对待原IP文本不同处理方式衍生截然不同的评价,但显而易见,《寻龙诀》的创作更加谨慎,对原小说还原与维护程度更高,更符合原著粉的期待。再如“囧”系列中的《泰囧》,电影丰富的人物形象设定、流畅的电影叙事语言以及成熟的喜剧风格确立了其“在路上”的基调,也奠定了“囧”系列可以被不断拓宽的创作空间,但后作《港囧》的推出却弱化了该系列的喜剧内核,丧失了由“在路上”心理渐变所携带的开放与自由表述,最终演变为中年男性徘徊于爱情与家庭之间的挣扎,导致叙事内核发生转移,不能满足受众对该IP系列的期待,同时损害了该系列电影的品牌美誉度。由此可见,IP时代,目标受众通过互联网进入电影产业圈,不再只充当被动接受的群体,而是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并拥有向创作者发声的能力,作品与受众的联结统一在文化圈内,通过相互激荡形成特定场域,它成为决定“超级IP”开发方向的重要因素。

第三,“超级IP”应实现从小说、戏剧与游戏等场域向电影场域,乃至产业衍生链场域的更迭与融合。好莱坞超级IP漫威英雄系列横跨从小说漫画到电影的开发,再到后续衍生品紧跟推出,并将多个独立的IP场进行碰撞达成横向的场域共振作用,使IP场域之间的市场影响力互补,促进了消费者扩容。而如今国产“超级IP”虽然实现了从小说等场域向影视的简单跨越,但之间并未形成互补促进态势,更重要的是其衍生产品开发混乱无序,不能召唤生产者及其他生产要素,包括资方及各类赞助投入其中,进而反哺IP源的维护与IP电影类型题材多样化创作。如“西游”系列电影开放的文本特征可以任由电影资本进出,但众多资本投资大多只为获利,在文化场域内并未形成互动态势,影视文本间也缺少叙事意义上的比照。“唐人街探案”系列应算是“超级IP”体系中少见的场域内能实现文本共振作品,该系列以侦破案件为线索,将人物与叙事交织串联,作品彼此能前后呼应,最终构建了一个中国式的,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新类型。再如《熊出没》,该系列以动画电视为依托,电影创作的故事虽然是独立的,但其角色的设定、叙事的推进以及主题的呈现都紧紧围绕电视剧搭建的平台展开,实现了“超级IP”从电视剧到电影场域的良好过渡。此外,评估一个IP能否“超级”的更重要指标就是看其后产业链的开发程度,目前来看,只有成龙电影及其衍生产品在院线文化做出尝试,众多“超级IP”衍生品开发呈空白状态,即便是推出周边,也存在衍生品质量低劣、市场无序、版权混乱等情况。反而是打“西游”擦边球的《万万没想到·西游篇》衍生品如公仔、抱枕、发饰与儿童手表等市场大热,也反之佐证“超级IP”衍生品开发的重要意义。

四、结 语

国产“超级IP”电影发展至今面临调整与转型问题,从场域理论视野看,正视其发展劣势,实现IP源到电影再到衍生品的联动与共振,重视产业内部调整、IP美誉度维护以及聚焦目标受众群,将“超级IP”打造成网络型互动结构,加强“超级IP”之间文本的比照与呼应,或许能拥有新的挑战与机遇。

猜你喜欢
场域受众创作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