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原始时代》的媒介暴力分析

2019-11-15 12:57卢凯风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大熊光头

卢凯风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先开始媒介暴力的调查研究,美国传播学家乔治·格伯纳开始调查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现实性暴力行为,并指出媒介内容中的暴力画面、情节与现实的暴力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这一调查的相关理论在后来学界与业界在针对媒介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规范与控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影片分级制度,根据影片内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尺度与比重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通过电视中设置芯片或者调整节目播出时间的方式避免儿童或青少年对媒介暴力的过早接触。

目前学界与业界对媒介暴力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基本上都具有一些共性:以电影、电视、书籍、电子游戏、互联网等媒介为工具或载体,在内容或行为表现上传递的暴力,这种暴力可以分为隐性暴力和显性暴力。动画中的暴力属于隐性暴力,是一种经过合理化、美化之后的暴力内容呈现,以惩治为正义的目的论逻辑包装堂而皇之地进入儿童的世界。因为电影、电视剧等低信息接受和解读限制的媒介内容出现,如尼尔·波兹曼所说般童年消逝了,儿童能直接接触媒介的信息内容,但是儿童因为认知能力、价值观念尚未健全,又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性思考能力,难以避免媒介暴力的负面影响,使得儿童在认知和行为上带有暴力色彩。我国的防范重点一直聚焦于淫秽和色情,忽视了暴力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一类暴力的关注和研究还是近几年开始的。本文将围绕媒介暴力问题,分析以《熊出没·原始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儿童向动画中媒介暴力的主要表征。

一、媒介暴力成为二元对立的角色关系的表现手段

动画作品从属于大众文化,是具有艺术价值与文化功能的一种文化形式,其商品属性带来的盈利目的性,使动漫作品在“娱乐至死”预警的催化下,功利主义特征越发明显。具体到我国的动画事业,即从极具意境与韵味的审美艺术作品演化成为大众文化娱乐的商品,动画的艺术性质成为资本追逐的浮影,收视率与卖座开始成为动画制作的第一导向。基于此,动画抛弃本土动画原有的审美价值与内涵表达,来仿效成功市场化的外国动画媚俗的情节设计与刺激的视觉呈现,这种行为背后,潜藏着大量虚拟暴力真实呈现的巨大危机。

美国著名系列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所有故事都围绕猫咪汤姆与老鼠杰瑞展开,或追逐嬉戏、或携手合作、或争夺个你死我活,这种简单的对立剧情逻辑与含有暴力的情节设置让历经80年汤姆与杰瑞这两个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对此,进入新世纪开始意识到动画产业商业化运作带来巨大利润空间的动画从业者们,开始就成熟的动画形式进行初级模仿,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赛尔号》等国产动画便是先将国外动画的叙事情节简化为浅显的“二元对立”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的变动以伪饰暴力呈现的丰富性。

《熊出没》系列动画也是建构在这个简化后的“二元对立”的基础模式之上,奸诈狡猾的光头强整天扛着斧头或猎枪在原始森林中砍伐树木、欺负小动物,善良的熊大熊二为了保护森林中的树木与小动物和光头强开展了一场场斗智斗勇的拉锯战,邪恶与正义的故事角色设置带来了叙事层面的单调性,因而制作方利用媒介暴力来修饰、强化光头强与熊大熊二的二元对立关系。光头强拿电锯对准或者机关枪攻击熊大熊二的场景不计其数,熊大熊二也多次埋伏偷袭、电击、偷窃、下药以阻止和惩治光头强,除暴力行为外,语言暴力也屡见不鲜,“笨蛋”“臭狗熊,受死吧”“滚开”“砍死你”……媒介暴力赤裸裸地呈现在儿童视野中,并被不加节制地娱乐化、景观化,甚至成为《熊出没》系列动画片的一大卖点。

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在光头强与熊大熊二对立关系上的表现因为剧情设置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媒介暴力行为也不再局限于光头强与熊大熊二之间,而是转向了以独眼为代表的狼群与人族、飞飞、光头强、熊大熊二一行人之间的对立关系的表现。桀骜的小狼们语言侮辱并试图围殴善良的飞飞,群狼扑食年幼的小孩并导致小孩坠入悬崖,头狼独眼多次撕咬踢踹幼狼飞飞,在火山爆发之际群狼展开对人族、飞飞、光头强、熊大熊二一行人的围剿攻击,尖牙利爪无所不用其极,人族也用长矛棍棒等工具展开反攻……打斗场面无不惊险震撼,这种暴力情节无疑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也丰富并突出了角色的对立关系,儿童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看到模式化、浅层化地借鉴成熟的动画剧情模式使得媒介暴力装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仿+简化”的创作模式成了媒介呈现对立关系却向现实生活和儿童的行为进行暴力转化的生产模式。

二、媒介暴力行为逻辑的“合理化”与认知矛盾

从人性层面来看,暴力色情等极具刺激性的内容最容易吸引人的感官关注,从影视作品来看,适度合理的暴力色情内容也在突出矛盾、强化关系与角色设定、提升影片现实性意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成人向影视作品的制作中,媒介暴力成为一种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符号元素,也常常作为一种渲染、点缀、隐喻的表现手法。对于儿童而言,因为身心尚未发育完全,在识别和批判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在儿童向动画作品的制作之际,要慎之又慎地处理含有媒介暴力元素的情节和画面,甚至是直接杜绝。

但是近年来出于营利性考量或者由于编导人员认知缺陷的原因,我国儿童向动画作品中媒介暴力的元素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甚至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并且这种媒介暴力行为的呈现出现了一种“合理化”的趋势,即不是直接性的暴力而具有隐性特征,是一种经过合理化、美化之后的暴力内容呈现,以惩治为正义的目的论逻辑包装堂而皇之地进入儿童的世界,这也是其常常被成人世界所忽视的主要原因。动画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典型,寓教于乐的“合法”外衣包裹了诸多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以正义为由的喜羊羊们对灰太狼多次实施殴打、枪击、点击、火烧、重物袭击、推下悬崖等暴力行为,因为恨铁不成钢,红太狼习惯性地用平底锅击打灰太狼头部实施家庭暴力。

《熊出没》系列动画作品也是如此,熊大熊二出于正义多次殴打、戏弄、侮辱光头强,甚至撕毁光头强好不容易抢到的回家的火车票、砸烂光头强的电视、烧毁光头强的房子……《熊出没·原始时代》中,用多种媒介暴力的行为来突出和营造阿兰的勇敢睿智与强壮的正面形象:阿兰单手将光头强多次殴打在地并扔到天上、男性原始人用木棒互相殴打、阿兰赤手空拳将发疯的野牛群全部击打在地,甚至还有要将光头强和熊二烤来食用的情节。其中,熊大用木棒狠狠地击打狼的头部、原始人们用长矛石头等武器殴打狼群、飞飞偷袭独眼将其撞下悬崖等带有正义性的暴力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这种加以美化、合理化的媒介暴力内容带有极强的目的论倾向,意味着媒介暴力内容可以用结果的正当性来进行合理化,即只要处于正义的目的和达到正义的结果,行为正当与否、善恶优劣评价都可以忽略不计,都是合理的。但这种“合理化”与儿童认知存在一定的矛盾,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七岁以前出于认知发育阶段的儿童只能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还无法进行真正符合逻辑的推理。他们从影视作品中看到或听到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语言,就是暴力事件本身,而无所谓是否合理,由此,媒介暴力“合理化”失败。

三、被淡化的媒介暴力后果:模仿与涵化

动画中大量媒介暴力符号充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媒介暴力后果的淡化,动画出于剧情需要和吸睛的目的浓墨重彩地描绘和呈现了多样化的媒介暴力,但是对于媒介暴力的后果只是轻描淡写的几个画面带过,动画片中主人公“永远不死”的特性与现实生活中人的特质特征相去甚远,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体遭受暴力之后的正确呈现,缺乏暴力模仿的抑制效果,这让认知发育不健全的儿童难以抵抗。这种淡化带来一种极为严重的后果,在媒介暴力的媒介符号包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会难以避免地模仿媒介暴力行为,在进行社会化生活、工作、学习之际会潜移默化启动暴力行为逻辑。

《熊出没》系列中,光头强即便是遭受电击、从悬崖坠落、被炸弹炸飞、被枪击、被火烤等暴力行为,镜头一转又毫发无伤继续参与到砍树中去。《熊出没·原始时代》中被阿兰抛到天上再掉在地上都毫发无伤,面对发狂的野牛攻击,光头强竟只是有惊无险,更别提被恶狼撕咬、被长矛攻击、被陨石击中……这种区别于现实暴力的幻想暴力,通过逼真、丰富的多媒体展现,精彩的打斗场面炫酷夺目,酣畅淋漓的故事氛围对儿童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但是也容易混淆低龄儿童对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辨别。这种不真实的描写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会带来极为强烈的认知误导,在预估实际暴力行为后果时出现偏差,他们会默认这种媒介暴力行为对应的结果是安全的,从而加以大胆模仿。

并且动画中的媒介暴力行为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征,即暴力行为的性质上除了基本的善恶之分外,还有善恶中间的灰色暴力性质,也有学者称之为“诙谐暴力”性质。这种“诙谐暴力”一般都是以搞笑、讽刺、渲染为目的进行的,比如《熊出没·原始时代》中光头强被阿兰殴打、光头强与熊二被火烤、熊大被鳄鱼追……这种“诙谐暴力”最大化地凸显动画作品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但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行为,只记得暴力行为带来的幽默,从而产生可以模仿的暴力行为误读。

除了这种现实行为的影响外,还有对儿童价值逻辑、行为方式的深度渗透,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乔治·格伯纳就提出了涵化理论:当暴力行为成为动画中的常见元素甚至是主导性因素,电视推动儿童将暴力合理这个错误的观念当成是主流文化形态,并在这种营造的暴力氛围中强化对暴力的认同,以此作为自己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为维系自身与主流观念的统一的必需品,这么一来暴力行为逻辑便完成了对儿童的深度渗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逻辑成为儿童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熊出没·原始时代》中熊大对熊二的恶作剧、独眼欺负殴打其他狼群成员等媒介暴力相处逻辑的现实化。以及以正义之名对狼群实施的各种身体攻击、心理羞辱等暴力行为背后所隐含的错误价值逻辑:只要是为了伸张正义,任何手段都是被允许的。

四、结 语

虽然《熊出没》系列动画作品已经针对2013年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家动画制作机构和央视少儿频道等十大动画播出机构联合发出的谴责与倡议进行了整改,但是正如本文所述,动画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中仍旧存在诸多媒介暴力元素。在动画作品中过度的媒介暴力呈现可能造成了儿童嗜暴情绪的高涨,浸淫在暴力刺激下的儿童出现了“暴力脱敏”现象,导致对暴力行为以及暴力逻辑产生依赖性,并且直接导致行为和观念发生变化。规制这种媒介暴力现象,不仅需要从制度层面规制、技术方面进行把控、家长的严格把关、提高儿童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教育工作,还需要从事动画事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的自律。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大熊光头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我家有个“光头强”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
父亲的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