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浪漫理论下的《孤狼之血》

2019-11-15 12:57张铁红黄晓君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黑帮黑色

张铁红 黄晓君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黑色浪漫”(black romantic)是孙慰川教授在对如《淘金记》(1925)、《欲望号街车》(1951)、《天生杀人狂》(1994)等电影进行总结后提出的概念,以区别于传统文艺作品中纯洁而美丽的、王子公主式的“粉色浪漫”。孙教授指出:“黑色浪漫是指对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主流文化或官方意识形态而言,或是显得不道德,或是显得不正常,或是显得病态,却又富有诗意、传奇或乌托邦色彩,并往往对自我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毁灭性影响的心理或行为。”“黑色浪漫”在电影乃至其他文艺领域中由来已久,且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有必要得到理论工作者重视的文化现象。枭雄传说、刑侦推理故事层出不穷的日本,就是黑色浪漫的沃土。由白石和弥执导的犯罪电影《孤狼之血》(2018)改编自柚月裕子斩获第6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同名小说,电影被认为是近年来同类电影中少有的深得深作欣二《无仁义之战》(1973)精髓的作品,有着浓郁的黑色浪漫情结。

一、“黑色”的涂抹

在黑色浪漫中,所谓黑色,即指一种对体制性文化的背离或颠覆,包括主人公对法律制度、道德准则以及社会秩序等的违背。如早在《水浒传》中,提出了“替天行道”口号的梁山好汉们,正是一种与官方力量格格不入的民间力量,人物的诸多暴力行为在“惩恶扬善”这一动机之下被美化和合理化了,后续的诸多如武侠小说、黑帮电影等亦是如此。主人公往往对其时的法律条款加以践踏,其行为对于社会秩序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对于部分观众而言,这些“黑色”的内容是缓解集体焦虑的一种方式。如在20世纪60年代后,“垮掉的一代”倍感个体的弱小,对于强有力的组织与权威有着某种期盼,直接催生了《教父》(1972)等黑手党电影。当教子渴求得到好莱坞电影的男主角时,教父维托·柯里昂派军师先礼后兵,在恳求无果后割下了导演爱马的马头放入导演的被子中,让教子得偿所愿。类似这样无法无天的“黑色”桥段契合了观众内心一种原始的、关于任意妄为,得贵人相助的诉求。

在《孤狼之血》中,犯罪和暴力等“黑色”情节也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展示,构成了观众精神消费体验的一个重心。在电影中,表现出不正常、不道德和病态行为者主要有黑社会团体和警察大上章吾。其时正是1988年,《黑社会对策法》还未颁布,广岛尾古组和加古村组两大黑恶势力长期对峙,尤其是十四年前的一场恶斗之后,双方更是结下深仇。如今尾古组的“老爹”在监狱服刑,即将出狱,双方在广岛纷争不断,对他人殴打、断指、谋杀等极度血腥的行为不断发生,构成了时代最丑恶的一面。而刚从广岛大学毕业成为警察的日冈秀一,就怀着对黑恶势力的痛恨之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但日冈没有想到的是,上级嵯峨大辅派他跟随的大上章吾,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警”。诸多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大上做起来都轻车熟路。例如为了得到小混混的口供,大上不惜让日冈挑衅对方,致使日冈被对方揍得鲜血淋漓,然后以袭警和搜查对方车里的毒品来威胁对方。又如为了得到旅店的监控画面,大上在楼上点汽油纵火,趁老板救火之际前去偷录像带。他并不在意自己查案取证的方式是否合法,日冈甚至亲眼目睹大上和黑帮头目沆瀣一气,大上曾接过对方递过来装了钱的信封。在风月场所,大上和尾古组的二当家一之濑守孝之流油腔滑调地谈论色情话题,完全没有警察应有的正气和严肃。大上不仅与有犯罪嫌疑的黑帮过从甚密,对受害者家属也有色心,在借贷公司吴原金融的经理上早稻二郎失踪,其妹前来报警后,大上竟乘询问之机与之发生关系,可谓离经叛道到了极点。当黑社会成员还可以扬扬自得地说“我们是黑帮,起争执是我们的分内之事”时,大上身为警察却显然是逾矩,为本应崇高、庄严的执法者形象抹了黑。这是让日冈难以接受的,因此日冈才会在向嵯峨大辅汇报时强烈恳求他希望能让大上赶紧停职。

在电影中,大上的行为无疑是不道德和不正常的,身为警察却宛如流氓,游走于各路黑帮之间而毫无愧色,这显然有悖于主流价值观,观众由此看到一种诡异黑暗的,不合法理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广岛令人触目惊心的治安生态通过大上一角展现在观众面前。而电影的戏剧性也由此产生。正是大上的种种黑色行径,导致了日冈将其视为一个践踏法律的警界败类,在查阅了一桩十四年前杀人事件的卷宗,并看到大上曾卷入其中后,日冈毫不犹豫地相信大上就是那个杳无音讯的凶手。这也为后来的真相大白,日冈备感后悔埋下了伏笔。

二、“浪漫”的建构

在黑色浪漫电影中,浪漫并非指主人公的结局是圆满、富有诗意的;反之,由于主人公破坏性、反叛性的行为,他们的下场通常是极其悲惨的。如《跛豪》(1991)中的吴国豪,《旺角卡门》(1988)中的阿华和乌蝇等,他们或是为法律所制裁,在监狱中毫无风光可言地度过下半生,或是在一种凄凉的、无声无息的情况下死去。黑色浪漫中的浪漫,主要表现在主人公经历的传奇性(如人物对环境的战胜与超越,对个人命运的把握),主人公情感的丰沛和真诚(如部分歌颂男性兄弟情谊,表现“教父”式人物的怜悯和仗义的影片)以及打斗场面的唯美与夸张等方面。

在《孤狼之血》中,大上就是一匹在经历、情感上具有浪漫色彩的孤狼。真正与黑帮勾结一气的恰恰是警局高层,嵯峨一直要日冈找的大上的日记本,其实记载的不是他自己的黑帮生涯,而是警局中多名官员的把柄,警匪之间的关系早已盘根错节。而大上主动接触黑帮则是为了驾驭局面,防止社会陷入更深的混乱,日冈在后来的调查中才得知:只有大上是真正在乎老百姓的人。他将自己直接与黑帮打交道形容为走钢丝,为了不掉下去只好一直前进。也正是因为大上的忍辱负重,最终不仅杀害上早稻的凶手全部被缉拿归案,一之濑守孝杀人之后也没能像他们往日和警察建立的“默契”那样,让手下给自己顶罪,而是被日冈戴上了手铐。而大上对高木里佳子母子以及日冈的感情更是令人动容。在十四年前的杀人案中,是大上保护了已经怀孕了的高木里佳子,使得她的孩子能够在一个较为正常的环境中长大,即将成为日冈这样上名牌大学的精英。而高木里佳子也和冈田桃子等被大上解救过的女性一样,心甘情愿地为大上对他人行使美人计,让大上掌握更多的信息。对年轻的日冈,大上实际上早就知道日冈是来监视自己的,却至死没有拆穿,而是偷偷在日冈的日记本上涂掉了许多对日冈自己不利的记录,并在旁边大大咧咧地写上诸多批语,如“干得不错,要表扬你”等,让日冈潸然泪下。

另外,就和他人的关系而言,具有反面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角色,在电影中是故事的推动者和引导者,他们全方位地给一身正直的正面角色带来压迫感,在与正面角色的对峙中长时间地占有优势,甚至最终让自居正义者感到敬服或不能失去他,这一种角色定位也是浪漫的体现。在电影前期,坚守原则的日冈一直被动地跟随大上,处处为大上压制,心中怨愤不平,但在大上死后,日冈感到孤独与不安,他失去了那个保护他不让他跌入阴影和深渊的前辈。在意识到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警局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黑帮关系之后,日冈决定追随着大上的脚步继续前进,让自己也成为一匹孤狼。从为给大上复仇,在猪圈中暴打犯罪嫌疑人就不难看出,曾经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对日冈而言下降了。江湖动荡,腥风血雨,以及人和人之间含蓄内敛的感情等,都是电影的浪漫之处。

三、“黑色”对“浪漫”的纠偏

黑色浪漫电影类似于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观众某些微妙的趣味,乃至整个社会在文化心理与审美取向上的某些复杂的倾向,而这些趣味与倾向无疑是与主流文化有着一定距离的。正是日本社会中人们对于暴力、色情的不全然排斥,尤其是对黑帮的接触和好奇,刺激了电影人不断进行形式探索,为电影人将原本属于低级趣味的元素上升为到美学艺术修辞层面架设了阶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如岩井俊二的《燕尾蝶》(1996)、北野武的《极恶非道》(2010)等,就被认为擎起了日本暴力美学的大旗。《孤狼之血》也不例外。观众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趣味和欲望,如无拘无束、狂放不羁、无视规则等,能够在观影中得到宣泄,观众因为现实压力而感到的虚弱无力,能通过观影而得到一定的移情。

但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孙慰川所指出的那样,电影人虽然在作品上“同归”于黑色浪漫,但是其动机是“殊途”的,有人表现黑色浪漫是为了完成题材上的求变和拓展(如姜文、冯小刚的部分电影),有的则是以此对一定时期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性进行批判(如部分美国黑帮片对“禁酒令”的质疑),但也不乏纯粹迎合观众病态心理者,这样一来,电影也难免落入低级趣味之中,影响也是“黑色”的。观众是电影的接受者,尤其是正值渴望冒险,崇拜英雄年龄的未成年观众,就很有可能因为缺乏判断力而对黑色浪漫电影中不正常、不道德的内容所毒害,最终危及个人人生与社会。如陈果正是在质疑了刘伟强的《古惑仔》(1996)等影片之后,拍摄了具有反拨意味的《香港制造》(1997),对世人起着教育和警醒之效,被赞誉为帮助人们从旋涡中抽身而回之作。类似的,《孤狼之血》的黑色浪漫,显然是来源于对严肃社会问题的思考,这就决定了影片在镜头语言上具有一定的克制性。

和早期的部分我国香港及日本黑帮片相比,《孤狼之血》并不是典型的暴力美学电影,一方面,电影中的各种血腥场面固然是有形式美的,但是白石和弥并没有将其发扬到一种炫目、夸张的程度。如在电影最后,一之濑守孝在厕所中用武士刀割开了五十子正平的动脉,五十子正平一边捂着脖子一边倒在了地上,随后一之濑守孝将刀交给了一个手下,便向警察走去。这时电影只用一个镜头展现了被丢在男式小便池里五十子正平的头,而斩首的过程则被省略。与北野武电影中让人不禁掩面的诸如筷子插耳、电钻刺眼、机器“刷牙”等场景而言要收敛得多。另一方面,电影应有的社会功能以及基本的道德教化立场,并没有为《孤狼之血》所弱化。电影所质疑的,正是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承认黑帮合法性的国家这一荒谬之处,以至于黑恶势力能用“仁政会”等协会的名头生存,警方也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作恶者逍遥法外,大上不得不以暴制暴,才让双方都有所忌惮,让平民百姓得到一点宁静,但大上自己也被残忍地杀害。在电影中,并非日冈改变了大上,而是大上同化了日冈,日冈不得不去适应种种与法制相违背的一切,沾染暴力、犯罪的阴暗面,这不得不说是极为悲哀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孤狼之血》淡化了黑色浪漫中的浪漫色彩,而强调了这浪漫中悲惨壮烈的黑色意味。

白石和弥以一种审慎的态度,讲述了一个“反英雄”的黑色浪漫故事,让电影带出了诸多昭和末期的社会乱象。两代警察大上与日冈在保持本心正直的情况下,接近黑暗最终融于黑暗。电影在展示暴力犯罪,映照出人深层欲望的同时,又保证了底线及批判立场,并未一味地迎合观众趣味,而是表现出了对社会问题的挖掘以及人文反思的注重。

猜你喜欢
黑帮黑色
我的黑帮祖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精读
柏林公布黑帮报告
美国黑帮往事
马警方:当地华人黑帮最多
黑色
漆黑一片
黑色星期五
那个黑色的夜晚
日本扫黑令黑帮无法办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