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信念

2019-11-15 12:57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小刚抗联小强

1.牡丹江师范学院VR实验中心

字幕:2017年8月15日。

肖冬贝工程师正在进行《东北抗联英雄传》VR体验游戏测试,三十多个学生戴着仿真头盔席地而坐。

肖工神情激昂:“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们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

肖工左手一挥豪迈地说:“出发!”右手按下了回车键,全息影像体验开始。

一支火把出现在背景大屏幕的左下角,映照出1931年的中国东北地图。子弹冲破气流的刺耳声音接踵传来,多个城市的图标相继被子弹打穿,灼烧,随后叠化出日本军旗。随着军旗的增多、飘动,产生的风将火把吹得几近熄灭,仅剩若有若无的一点,火光若隐若现,屏幕几近全黑。

婴儿的啼哭声刺破黑暗,饱含着无助与绝望,又似充盈着愤怒与呐喊。

母亲摩挲着婴儿:“不怕,不怕,宝宝不怕,强盗来了,咱们不怕!爸爸、哥哥会把强盗赶跑的!宝宝快快长大,去帮爸爸、哥哥打跑强盗,好不好?”

婴儿似听懂了母亲的话,不再哭闹。

屏幕上火把的光芒渐渐亮了起来,缓缓上升,一个人举着火把越走越高。盘坐的学生中站起一人,戴着头盔,右手高举,像是举着火把,但实际并没有,他虽在原地踏步,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登山,身影渐渐与屏幕上的剪影重合,停下脚步。

擎火者:“乡亲们,我们的妻儿正在哭泣,我们的家园正被烧毁,我们就要做亡国奴了!你们说,怎么办?”

盘坐的学生们挥拳怒吼:“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把侵略者赶回老家!”

擎火者悲愤难抑,向前疾走几步,像是在面对亿万民众:“可是,我们没有机枪、炸弹,敢打吗?”

学生们:“血战到底,寸土不让!”

擎火者:“我们没有飞机、大炮,能打赢吗?”

学生们:“保家卫国,中华必胜!”

擎火者:“正义之师,必将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我们的信念!这是我们永不磨灭的信念!”

伴随着擎火者的话音,背景大屏幕上的火焰迅即爆燃、炸裂,迸射出片名:《永不磨灭的信念》。

稍后,七个大字幻化成七面红色的旗帜,分散开来,陈列在屏幕上,每面旗帜的正中幻化出一面显示屏,各自呈现出文字和图像——

九一八事变:山河破碎,国弱民无权。

小东北日记: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抗日义勇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八女英魂:永垂不朽!

抗战胜利:凯歌嘹亮!

薪火相传: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中国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背景屏幕放映的过程中,所有人都从VR实验室两侧的门悄悄退出。

此时,九一八事变的旗帜延展变大,遮住了其他的旗帜,铺满整个屏幕,画面由彩色变成黑白……

2.南京雨花台

字幕:1929年末。

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不远处,一支小规模的学生游行队伍边走边向民众散发传单。拉起的横幅上写着:伯力议定书,丧权辱国!

卖报的吆喝声由远及近。报童衣衫破旧,斜挎报兜,手攥报纸挥舞着、小跑着,四处张望:“卖报卖报,《时事月报》。先生,来份报纸吧。”

路人没理会,径直走远。

报童继续小跑,吆喝:“特大新闻,特大新闻,田中奏折,内幕曝光,蚕食满蒙,鲸吞东亚……”

“伙计,来份报纸。”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叫住报童,付钱,接报,急速浏览,眉头紧锁,继而愤懑难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田先生,聂耳在找你。”远处有人呼喊。

“唉,好的,我这就过去。”田先生快步走向呼喊的方向。

画外音1:“小东北,来份报纸。”

报童:“唉,来了。”

画外音2:“小东北,报纸呢?”

报童:“不卖了,我要去当兵!”

3.南京大学戏剧排练室

字幕:1931年9月。

墙上挂着“热烈欢迎南国社田汉先生”的条幅,有些老旧,应该已经挂了好久。

一群穿练功服的学生演员正在做准备活动,依次大跳着进入房间。伴随着《四小天鹅舞曲》的旋律,四个人手拉手跳着,旁边有的人在压腿,有的人在旋转,有的人在空翻……

小强快步走入,人未到声先闻,无比悲怆:“同学们,还记得两年前田先生的话吗?‘日本图谋我东北已久,窃据之心昭然若揭,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呀!’”

上海妹:“阿拉当然晓得啦。但小强哎,侬哭什么呀?”

“我,我……”小强哽咽着,泣不成声,“东北,东北沦陷了!9月18日,日本出兵强占了东北!东北沦陷了!”

上海妹:“哎哟,侬说的是真的啊?这可不好开玩笑的,侬不是在演戏吧?”

小刚:“说啥呢?谁把俺们东北咋的了?”

小刚急切地上前询问,其他同学跟着围拢过来。

小强:“你们看吧!”

小强悲愤难抑,痛苦地低头蹲了下去,右手半举着报纸。

小刚跑上前一把抢过报纸看了一会儿,悲愤地将报纸一扔,泪流满面,仰天悲呼:“泱泱中华,国无主权,民无家园,奇耻大辱,奇耻大辱!”

语毕,小刚一声闷咳,喷吐出一口血来,仰面倒了下去。身后的同学疾步上前搀扶,托着他缓缓坐下,将他抱在怀中,伸出大拇指按向人中。

同学们惊恐地围过来,有人掏出手绢为小刚擦拭嘴角的鲜血,有人轻抚着他的胸口,有人按压着他的虎口,有人焦急地喊着:“小刚,小刚,你醒醒!”

一番急救后,小刚睁开眼睛,迷茫的神情转变为愤怒。他推开众人,腾地站了起来,紧攥住小强的手:“我们去参军吧,去打小日本儿,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小强困惑地看着小刚,凄婉地说:“参军?参加谁的军队?攘外必先安内吗?”

小刚:“不,我们不参加那样的军队,我们去东北,去参加抗日的军队!”

未等小强回答,一位年龄较大的女同学小静走上前劝说:“我们的使命不是去冲锋,我们的战场不是前线……”

“难道我们的使命就是在这里莺歌燕舞吗?”一位同学气愤地插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一位同学一脸鄙夷地说。

“是的,我们的使命就是唱歌跳舞!”小静并不介意被冷嘲热讽,环视着众人质疑、怒视的眼神坚定地说:“同学们,我们会打枪吗?我们会打仗吗?”

众人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小静:“我们会什么?我们会唱歌,我们会跳舞!我们要用舞蹈、用歌声做武器,去唤醒民众,去唤醒政府,去唤醒世界!我们要让全中国的人知道,我们的同胞正在遭受苦难!我们要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侵略者的暴行!这就是我们的武器!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小强:“对!我们的歌声就是利剑!我们的舞蹈就是枪炮!”

小刚:“战友们,不自由毋宁死!还等什么,去战斗吧!为了我们的祖国,去战斗吧!”

小静:“让全中国都知道东北发生了什么,让全世界都知道东北人民遭受的苦难。”

小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小刚:“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小刚挽着小强,领唱起了《国际歌》。

学生们:“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所有人相互挽着手,昂扬地走出排练室。

4.西安钟鼓楼前

字幕:1936年9月。

团结剧社全国巡演,由南京来到西安,当街展开一条横幅,横幅下是一块布帘,算是舞台。横幅上写着“团结抗战,收复东北”。围观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几个穿军装的人挤到前排,几个穿便衣的特务混迹在群众中。坐在横幅左侧的青年人拉起了手风琴——《松花江上》。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从布帘中缝进入,走在前面的年轻长辫女孩边走边唱。

小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其他人伴唱着,并用舞蹈动作诠释着歌曲。观众从舞者的动作中深切地感受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的屈辱与残害:被侵略者踢踹、劫掠、烧杀、强奸,他们对老人不放过,婴儿不放过,孕妇不放过……善良的人们是无法想象出人世间竟会有这样的暴行,侵略者已经丧失了人性,异化成了野兽、恶魔。

挤到人群前面的几个军人神情肃穆,其中一个年纪仅十四五岁的军人已是眼含热泪。旁边的年长者掏出白毛巾递给他,拍拍他的肩膀,操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劝慰着。

西北军人:“小东北,别难过,哥哥帮你,咱们打回东北去,赶走小日本儿。到了松花江,你教哥哥游泳好不好?咱们到江里摸鱼炖汤好不好?”

一番话劝得小东北止住了抽泣:“哥,那鱼汤可好喝了!”

西北军人:“是啊,哥长这么大还没吃过鱼呢!听师长说,比羊肉泡馍还好吃。”

小东北:“可是,哥,我也不会游泳啊!”

西北军人:“你在江边长大,居然不会游泳?”

小东北:“爸爸说等我长大了就教我,可是……”他止不住又流下泪来。

西北军人忙打住话头:“唉,好了好了,哥会游泳,到了松花江,哥教你游泳,哥炖鱼汤给你喝,急个什么嘛!咱们看戏,看戏。”

布帘后面的小刚和小强用口技模仿着战场上的声音: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伴随着装甲车、汽车、摩托车、马队的行进声,一个操着蹩脚的汉语发音的日本人的声音传来——“杀,杀,杀,让他们害怕,让他们崩溃,让他们不敢再反抗。我们要让大东亚共荣,要让天皇陛下的光辉照耀整个世界……”

舞者们惊恐至极,起初是慌乱、无助、绝望,继而是镇定、无畏、抗争。

小静:“屠杀令人恐惧,但不会让人臣服;死亡让人们倒下,但无法诱迫人们跪求饶命。这是中华之魂,这是世界之魂!”

横幅左侧拉手风琴的演员放下琴,拿起小号,吹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舞者们似听到革命的召唤,望向布帘。一位身穿长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上来,大声疾呼。

小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这慷慨激昂的呐喊让人热血沸腾,舞者们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驱逐日寇,还我河山!”

小东北和西北军人等也都跟着呐喊着。

几个特务压低了帽檐,退出了人群,向街角处的电话亭走去。

5.牡丹江市穆棱县太平岭

字幕:1938年10月。

秋雨连绵,山风阴冷,层峦叠嶂的五花山失去了晴日里的壮美,带给人们的是无柴可烧无米可炊的困窘。冷云带着几个战士和群众挖野菜,南方来的小战士杜娟看到背阴的山坳里还残存着冰雪惊诧万分,伸手摸了过去。

杜娟:“冷大姐,你看,冰,雪,好凉啊!”

冷云:“小娟,以前没见过雪吧?”

杜娟:“是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雪,还有冰,真凉啊!”

冷云:“小娟,再过一个月,你就能见到真正的雪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漫山遍野的银妆素裹,那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凉了。”

杜娟:“冷姐,你们北方有这么多野菜可吃呀?”

冷云:“南方北方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老话讲靠山吃山嘛,老天爷不会让我们饿死的。”

几位朝鲜族妇女唱着歌,挖着野菜。其中一位直起身问道:“小娟,你在南方吃过野菜吗?”

杜娟:“没有。”

朝鲜族妇女:“那你吃得惯吗?”

杜娟:“吃得惯,好吃。”

朝鲜族妇女:“哈哈,你们共产党员可真行,什么苦都能吃。”

冷云:“日本人妄想封锁粮食饿垮咱们,办不到!咱们就是吃野菜、卧冰雪也要把他们赶出中国去。”

朝鲜族妇女:“哼,到咱们的土地上撒野,这帮不知死活的畜生!”

冷云:“走吧,小娟,熬汤去。”

一群人唱着《挖野菜》向宿营地走去。

6.白桦林

字幕:1938年10月。

滔滔江河水,幽幽白桦林,深秋的夜晚,霜冷风凄难入眠。抗联战士们大多仍旧穿着单衣,有的战士衣服破损严重,他们三五成群地挤坐在火堆旁。

卫生员查看着几位战士的伤情,因为没有药品也无法多做些什么。当看到一位小战士腿上的伤口又流脓了,她便弯下身低头吮吸。小战士躲闪着,她坚定地按住了小战士,厉声警告。

卫生员:“我是大夫,这是在治疗,你必须听我的!不许动!这是命令!”

小战士抬手擦了擦眼角,别过脸去。

卫生员处理好小战士的伤口,想要重新包扎,却发现之前解开的绷带已经无法再用了。她解开外衣,在已经仅剩半截的衬衣上又撕下了一条,迅速地给小战士包扎好伤口。

小战士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奔涌而出。

卫生员:“哟,疼哭了!丢不丢人!不过你放心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小战士破涕为笑,嗔怪着蹬了一下脚,拽下帽檐挡住了眼睛。

一位战士掏出口琴在火边烤了会儿放在嘴边吹了起来,冻僵的手不大听使唤,战士们在口琴的伴奏下唱起了《露营之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一传令兵跑过来站在军官小刚面前传达命令:“报告!黑瞎子岭附近发现大批日伪军。师长命令你部于拂晓前到达老黑山,负责掩护大部队突围。”

小刚:“是!”他立刻下令,“熄火,集合,准备战斗!小强,你去通知妇女团,命令她们立刻向西与大部队会合。”

小强:“是!”疾步向远处跑去。

几名战士迅速将火踩灭,全体集合。在“立正,向右看齐,向左转,目标老黑山,跑步走”的指令声中列队,急行军。

7.乌斯浑河岸边的山坡上

字幕:1938年10月。

密集的枪声,夹杂着迫击炮声,硝烟弥漫。抗联战士被日伪军围困在山坡里,冷云等八名妇女团战士躲过了敌人的包围。

年纪最小的战士惠民急切地问冷云:“指导员,师长他们被鬼子困住了,怎么办呀?”

冷云:“惠民,别慌!”她冷静地观察着,轻轻地拍了拍惠民的肩,安抚着她的情绪。随后转过身对战友们说:“同志们,大部队被鬼子咬住了,我们从西侧绕到鬼子后面去打,把敌人吸引过来,掩护大部队突围。好不好?”

“好!上!”惠民和其他六位女战士坚定地回答。

冷云赞许又有一丝怜惜地看着惠民,捋了捋她额前垂下的一绺刘海儿,轻轻地拂拭去她脸上的污泥,坚定地说:“惠民,我们走,打鬼子去!”

八位女战士快速地奔袭到了敌人的后面,找好掩体,发起了攻击。

日军以为被身后的大部队包围,掉转枪口冲了过来。

密集的子弹从八位女战士的头顶、身边掠过。看到敌人向这边围拢过来,冷云下令:“同志们,把鬼子引到东边去。”随即又向被围困的战友们的方向大声喊道,“同志们,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这是战友们记忆中八位女战士最后的声音。

8.乌斯浑河岸边

字幕:1938年10月。

女兵们边打边退,敌人紧追不舍。战士中多人负伤,一人重伤,她们相携着退至乌斯浑河岸边。连日暴雨导致江水暴涨,本就不多的子弹已经打光了,泅渡过去几乎不可能。背着惠民的冷云望着滔滔的乌斯浑河水,沉吟半晌,猛地转身,面对大家。

冷云:“姐妹们,我们血可流,头可断,誓死不做鬼子的俘虏!”

“对,我们誓死不做俘虏!”战友们纷纷表态。

远处的日伪军发现战士们已经无路可退,子弹耗尽,便也不再射击,但又不敢过于靠近,只是远远地喊话劝降。

冷云:“战友们,把枪砸烂,决不能留给鬼子。走,渡江去,回到母亲的怀抱。”冷云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扔向敌人,敌人赶忙卧倒。

秋风凛冽,江水奔腾,八位女兵昂首阔步,迈入冰冷的江水中。江水再冷,冷不过鬼子的残酷;江水再冷,却有家乡的温情,她就像母亲一样,敞开怀抱,欢迎她的优秀儿女回家。

9.牡丹江师范学院VR实验中心

字幕:2017年8月15日。

灯光大亮,肖工走了进来,学生们陆续进来坐下。

肖工激动异常:“同学们,《东北抗联英雄传》VR体验如何?”

学生们:“好!非常好!”

肖工:“好!非常好!你们非常好!你们没有用‘爽’‘酷’来形容这款游戏的体验,非常好!请同学们牢记,这不是游戏,这是历史的记忆,这是精神的传承。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对历史的尊重,对先烈的崇敬!谢谢了,零零后!”说完,肖工深鞠一躬。

同学们以掌声回敬。其中一人站起询问。

学生甲:“老师,您为什么要做这款游戏?太憋屈了,又太震撼了!”

肖工扶了一下眼镜说:“因为革命先烈不希望我们忘记历史,我们也不能忘记革命先烈。”

学生乙:“老师,听说您是抗联的后代?”

肖工:“是,我是抗联的后代,你也是抗联的后代,我们都是抗联战士的后代!你们说,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会有我们的生命延续吗?”

学生丙:“听说您爷爷参加过江桥抗战,还认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冷云,是真的吗?”

肖工:“当然是真的。”

学生丁:“那他是将军吧?”

肖工笑了笑说:“不,他不是将军,他只是一名战士,他的名字不曾出现在功劳簿上,不曾出现在教科书里。他选择被淡忘,因为有那么多的烈士需要被铭记;他选择去守护,守护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牺牲的无名烈士。”

肖工略带忧伤地问道:“你们知道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我们伤亡了多少人吗?”

学生们相顾无言,面露愧色。

肖工神情肃穆:“3500万,530万人失踪。请让我们牢记这些数字,因为这不仅仅是数字,是生命,是伤痛,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学生们低声齐吟:“3500万,530万。”

学生甲:“老师,您爷爷就是‘小东北’吧?”

肖工:“是的,我是看了爷爷留下的日记后,才知道他是抗联战士的。爷爷的遗愿是不希望他的战友们被后世遗忘。他说,他老了,越来越怕了,他怕国家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好,他们越来越被淡忘了。”

学生乙:“老师,您放心,请爷爷放心,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后辈也不会忘记,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学生们齐齐地站立,举拳盟誓。

学生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学生丙:“同学们,我倡议,让我们背起行囊,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抗联路。好不好?”

学生们:“走,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抗联路!”同学们齐声附和,阔步前行,走出房间。

10.肖工办公室

字幕:2017年8月15日夜。

肖工在电脑前睡着了,桌面上一本翻开的日记,扉页上写着:我叫肖东北,一名抗战老兵。年轻的时候,一点儿也不知道害怕,枪林弹雨,无所畏惧。现在人老了,却开始害怕了,害怕以后没有人会想起我们,没有人愿意想起我们。冬贝,帮爷爷想想办法好吗?不是为了我,是为了我的那些战友。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啊!

肖工进入了梦境……

(梦境)肖工和学生们重走抗联路,依次经过江桥抗战纪念馆、八女投江纪念馆、抗联战士密营地……

夜幕降临,肖工和学生们围坐在篝火旁,唱起了《露营之歌》。

密林深处,一位抗联老战士走了过来,神情激动。

小东北:“冬贝,你们来了!”

肖工:“爷爷,您怎么在这儿?”

小东北:“我就应该在这里呀!”

肖工:“可是,您不是……”

小东北:“爷爷特地来谢谢你,也谢谢你们可爱的零零后。看来呀,爷爷的担心是多余的喽!你们不曾萎靡,你们不曾垮掉。为了你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啊!”

肖工:“爷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小东北:“嘿嘿,我的老战友们都夸我有福气,有个好孙子呢!”

肖工:“老战友?”

小东北:“是啊,他们都在这儿呢,他们说要给你们戴大红花,要表扬你们呢!”

肖工:“表扬我们?”

小东北:“对呀,表扬你们!你们没有让我们失望,你们没有让中华民族失望。是你们的努力,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你们让中国再一次走入世界舞台中央!”

肖工:“您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小东北:“快看,我的老战友们来了!”

密林深处,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冷云等东北抗联战士昂首走来。

小东北也神奇地从肖工身边消失,出现在了抗联战士队伍中。

肖工和学生们全都虔诚地肃立着,等待英雄们走近。

英雄们面带微笑一直向他们走来,渐渐地,他们身后的树林变成了红色,像是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肖工张开双臂想要扑向爷爷……(梦境结束)

啪的一声,日记本掉到了地上,肖工睁开眼。窗外,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剧终)

猜你喜欢
小刚抗联小强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潘小强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
是谁偷走了小强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