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设计单元主题学习活动

2019-11-15 04:46夏谷鸣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材内容课程内容

摘 要: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各家出版社随之对高中英语教材进行修订,并由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相继推出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标准、用好教材是广大教师关注的关键问题,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课程内容六要素作了详尽的解读,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的结构和编写的核心,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的六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主题引领的单元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从而践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活动内容相统一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六要素整合;英语学习;单元活动设计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正式提出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与之相应的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六家出版社根据《课标》对各自原来的教材作了修订,并由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各套教材在结构特点、语篇质量、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目标导向、主题内容、单元结构等方面基本都能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其单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完整地涵盖了课程内容六要素。符合《课标》要求的教材应该以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形式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表达出来,同样符合《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应该将教材中的文字活动变成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并实施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这类活动应该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其目标应“指向核心素养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学生可以“围绕某一个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要完成学习活动设计,教师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系统地处理好课程、教材和活动三层的关系,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使之体现出“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课程内容六要素解读

如《课标》所述,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分别是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主题决定了语篇的语境范围;语篇是由语言构成的,并通过语言传递一个完整信息,以此阐释主题意义;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语言传递的信息就是各种文化知识。所以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是一体。要学习一门语言,自然需要进行听、说、读、看、写等学习行为,掌握行为背后的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因此,从学习角度来说,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在这个整体中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见下图)。

1.主题语境

《课标》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定位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它会“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主题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对上述课程内容整合的引领,而且还反映在其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在日常课堂学习中,学生接触的是具体语篇的主题语境,然后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其主题意义,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然的认识。例如新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Like Father, Like Son,该语篇的主题语境是父子对不同职业生涯选择的态度不同的冲突,儿子要凭兴趣选择自己的未来,父亲希望儿子遵从他的规划。语篇的主题意义在于如何正确处理此类的family matters(该单元的主题),认识自己的家庭角色。学生对这一主题意义的理解程度能够反映其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

2.语篇类型

《课标》中提出了“多模态语篇”,突破了传统书面语篇的局限性,并提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学生学习的任何语言材料,无论什么形式,只要能传递一个完整信息的都是语篇。所以,我们可以将语篇定位为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词汇、语法、阅读、口语、听力等教学都应该建立在语篇层面上,在主题引领下进行,而不是脱离主题语境的碎片化教学。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语篇的文体形式,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例如:记叙文是按照故事起因、發展、结果的顺序行文,其中穿插对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的描写,其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论述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构成,语言较规范;说明文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连贯式和递进式等,语言表达准确。如果学生能把握文体的结构,就能厘清语篇中信息呈现、展开的方式和途径以及作者的思路,从而正确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

3.语言知识

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不同,《课标》中语言知识的关键点在于表意功能,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五方面。“这五方面内容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是‘是什么的知识,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后者是‘如何做的知识,主要有语用和语篇等。只有将这两类知识相结合,语言才能在语篇中体现其正确的表意功能。”(夏谷鸣,2018)例如“Its Sunday today.”这句话,单从陈述性知识看,其发音、拼写、语义都很简单,但它不产生表意功能,也没传递有效信息。如果置于具体语境,它表达的可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如六岁孩子跟他爸说这句话,他想表达的可能是要他爸爸带他出去玩;如妻子跟丈夫说这句话,她表达的也许是他该干家务活了。交际角色、对象、场景、目的发生了变化,这句话的意义也就不一样。因此,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基于语篇的主题语境。

4.文化知识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在英语中是culture,源自拉丁语,是动词“colere”的派生词,其原意是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来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在他的“智慧文化即哲学”这句名言中把文化从物质意义转向精神意义,意思是指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覃光广,1988)。《课标》特别指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拓展教师对文化的理解,便于他们在语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完成英语教学所承担的两大任务,即: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汲取国外的优秀文化;同时运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学习国外文化知识时,我们需要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在理解我国本土文化时,我们要关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内容。

5.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原本就是指语言行为的技能,培养学生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脱离听、说、读、看、写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产生许多英语学困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听、不读、不看语篇,不说、不写英语。片面重视某些语言技能也会造成语言能力的畸形,传统语言翻译法教学下产生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就是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训练与语言学习行为的实践相脱离也是一大问题。一方面,教师似乎很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口语课、读写结合课等,另一方面又忽视学生在课堂使用英语的真实学习行为。边听边读、翻书读答问题、小组讨论时使用汉语等不正常学习行为的普遍存在,是造成学生语言技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改变这些现象,语言技能应该基于语篇学习,在学生的真实学习行为中加以培养和提高。

6.学习策略

《课标》将学习能力定义为“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具体涉及元认知、认知、交际和情感等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是管理性策略。前者是对学习活动的管理,如目标确立、计划制订、方法选择、过程监控、学习评价、学习调整等。这些方法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题指导,譬如在学期初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期末引导他们进行反思评估。后者是对情感活动的管理,主要分为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和克服消极情感因素。这些方法需要教师在学生平時学习的过程中营造外部环境加以渗透,譬如教师利用平时不同难度的学习活动、测试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锻炼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加工处理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具体涉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如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看、写等,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展开的,所以这些学习方法也必定在其中习得,例如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在语境中理解词义的习惯。交际策略是学习者表达自己的方法,尤其是指在遇到表达困难时采取的弥补手段,如母语、手势语、直接或间接求助等。这些方法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习得,例如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尽量说英语,但在必要时也可以说母语。禁止或放任母语的使用会抑制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或削弱活动的质量,难以培养他们的交际策略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材内容六要素分析

《课标》对课程内容的描述主要定位在概念和要求层面,旨在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范围和需要达到的内容目标,但课程内容无法直接用于教学活动,课堂上具体的教学材料和学习内容需要以教科书的形式呈现。

根据不同的教学原则,教材可以分为结构型教材、功能型教材、话题型教材和多元组合型的教材等。《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是以结构为纲的教材,外研版在用高中教材是功能—结构型教材,新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是以主题引领的功能—结构型教材。但无论什么类型的教材都会包含主题、语篇、语言、文化、技能和策略。

例1:A Puma at Large(《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一课)(见表1)。

例2:“Adventur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inema”(在用高中教材必修五Module 3)。(见表2)

例3:“A new start”(新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见表3)。

从上述三个例子可见,各种类型的教材大多包含六要素的内容,但不等于说这些都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材。《新概念英语》是一套结构型的材料,以lesson为基本教学单位,每一个lesson围绕一个语法,设计有text、words & expressions、notes、exercises等部分。语法是教材内容的核心部分,其他五个要素都是为其服务的。

外研版在用高中教材是依据实验版课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目标编写而成,以module为教学单位,教材结构包括“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 “GRAMMAR”“VOCABULARY AND LISTENING”“S P E A K I N G” “F U N C T I O N”“WRITING” “CULTURAL CORNER”等部分,体现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特点。主题、语篇、文化知识、学习策略等要素围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编排,教材设计的“CULTURAL CORNER”板块就显现了这一特点。

新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依据是《课标》,其课程目标定位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相应,教材单元由“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Using language”“Developing ideas”“Presenting ideas”和“Reflection”六部分组成,突出了“ideas”,即主题语境和主题意义,形成“Understanding—Developing—Presenting”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教材设计都安排了语篇,并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融合到语篇之中。“Starting out”是学习活动的启动环节,“Using language”是语言理解与语言运用环节。针对这两部分,教材也设计了各种视频、书面、口语等多模态语篇,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语境来融合六要素。教材内容呈现主题引领的六要素整合的特点,如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A new start”,包含大大小小共9篇语篇,讨论新学期开始时的学校生活。其中,“Starting out”是一篇视频语篇King Alfreds School,介绍国外的一所学校;“Understanding ideas”是一篇单元的主语篇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介绍高一新生开学的故事;“Using language”部分设计了連环画、海报和对话三篇语篇,分别介绍班级里发生的小事、学生社团和学习规划,以此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词语;“Developing ideas”是一篇介绍学习经验的访谈High School Hints,还有一则介绍开学第一周的学校生活周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周记,反思一周的学校生活;“Presenting ideas”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应用文Suggestions to the Head Teacher,表达对学校的关心和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学校。

综上分析,教材内容一般都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方面组成,但不同类型教材的内容中心点会有所不同。结构型教材是以语言知识为重点,功能—结构型教材是以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为中心,主题引领的功能—结构型教材是以主题和语篇为核心。教师只有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待续)

参考文献

覃光广. 1988. 文化学辞典[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夏谷鸣. 2018. 关注基于语篇的语言表意功能[J]. 基础教育课程, (2): 24-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夏谷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英语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教材内容课程内容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