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与卢梭的自然教育

2019-11-16 06:26李义成
青年时代 2019年25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爱弥儿卢梭

李义成

摘 要: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教育理论的发展进入新的篇章。尊重自然规律、以儿童为中心,《爱弥儿》的这些闪光点奠定了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自然教育在于培养身心完满的自然人,然而卢梭并未止步于此,如何让爱弥儿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才是卢梭的真正目的。对爱弥儿的培养过程同样也是卢梭构建理想国的路径之一,即通过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进而造就有德性的城邦公民,以此优化整个社会秩序。自然天性的塑造体现了自然教育的理想,公民德性的培养则体现其现实的一面。站在这一角度观察,卢梭将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圆满结合。笔者从卢梭思想内在统一性以及教育学两大视角审视,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进行剖析。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

一、引言

让-雅克·卢梭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位重要人物,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重要影响。在教育哲学领域,卢梭主要论著是《爱弥儿》,在此书中,卢梭化身为一位家庭教师,用自己的独特教育理念去教导书中主人公爱弥儿。同时卢梭又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有人认为,卢梭的学说存在内在的冲突,因此显得模糊混沌、七零八落,然而卢梭认为读者在他的著作中发现的只言片语是浅层次的。卢梭本人在晚年回忆录中也写到自己的思想有着一个统一的原则,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卢梭的教育思想。

在《爱弥儿》这部著作中,卢梭主要论证了如何使自然天性尚未泯灭的自然人成为政治社会的合格公民。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自然人教育阶段、社会人教育阶段、政治人教育阶段,同时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事件。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领域引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这反映了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卢梭思想内在统一性以及教育学两大视角进行审视,从而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

二、自然人教育:自然天性的发展

在自然教育思想中,第一个阶段是关于自然人的教育。它的基本前提指的是,现实社会的腐败导致人性退化,而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自由而幸福的。历史往而不返,站在现实的角度,卢梭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既能完好的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又可建构一个理想的社会。在此阶段的自然人教育的意图是:保全人的自然天性并使其完满发展。

(一)灵魂的养护

卢梭把公共教育的任务留给了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实际上是一篇最为精美的教育著述,而家庭教育则由他来完成。在卢梭的思想中,教育首先要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文人、军官、教士。所以,自然人教育的关键是根據人的生长过程、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使儿童身体得到良好发育,让他成为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存在者。

自然人教育的最大原则是尽可能将人的自然天性保存下来。卢梭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天性柔软善良,然而这个社会却充满了险恶。教育的目的在于给毫无防御能力的儿童筑起一道篱笆,防止社会邪恶的侵染,从而保全人的自然天性。这也是自然人教育阶段的核心所在。

(二)身体的发育

卢梭认为文明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到制度与习俗的约束。在奴隶状态中生活的人毫无自由可言。卢梭反对将孩子一出生就用襁褓包着,他认为这样会使孩子的身体发育受到阻碍。用襁褓包裹婴儿会阻碍孩子的身体发育,甚至致使孩子畸形发育。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母亲或保姆对孩子关心不足。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体受到摧残,而且会使社会的风气败坏,使家庭成为最凄凉的地方。卢梭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是应使母亲承担起照看孩子的责任,而做丈夫也应承担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三)消极教育

卢梭认为,在儿童成熟前期,儿童的理性尚在沉睡的状态,所以此时不适合进行德育和智育。他甚至认为对于尚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们读书并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为此阶段的孩子,并没有理解知识的能力,相反读书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根据卢梭对此阶段孩子们年龄特点的认识,他反对一切抽象符号的学习、不赞成儿童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赞成儿童历史的学习。

三、社会人教育:个体德性的形成

在卢梭看来,人是受到无法控制的外部原因及巧合的机遇的作用,致使野蛮人进入了社会。所以人类进入社会,是历史进展的结果,而并非人的天性变化的过程。历史无法倒退,使得卢梭站在现如今的角度,思索应当怎样构建一种适合人的自然天性的社会以及应当怎样进行社会人的培育。

(一)自爱与友谊

自爱是一切欲望的本源,孩子第一个情感是爱自己,接下来是爱自己的父母,然后再推演到爱周边的人,最后是爱全人类。在卢梭看来,我们的爱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而并非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卢梭认为爱是互动的过程。只有先让自己成为可爱的人才有可能被别人爱。只有让自己成为最值得爱的人才有可能被别人偏爱。

(二)历史、寓言的学习

卢梭不赞成学生将历史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模范。所以,历史教学并不是要让孩子想变成他们在书中看到的那些人,西塞罗、图拉真、亚历山大等。他甚至认为,即使爱弥儿说他想做苏格拉底,这种教育也是完全失败的,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去学会思考和判断。同时,卢梭也提出要注意历史教育的时机。只有到了青年期,儿童的理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以后才能开始学习历史,否则,如果很早就开始让孩子学习历史,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教坏孩子。

(三)宗教教育

卢梭认为,不应太早向爱弥儿讲授宗教,如果太早理解的话,或许孩子永远都不会真正的理解宗教了。在卢梭看来,一个孩子如果接受他父亲所信的宗教的教养,人们便认为这种宗教不管怎样都是最特殊的真正的宗教,而其他的宗教则都是荒诞不经的。然而在卢梭看来,这完全是出于人的偏见。因此,他认为在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方面,应将如何选择的权利转交给孩子。

四、政治人教育:好公民的诞生

站在现实的角度观察,卢梭设计出了一种教化育人的路径。卢梭希望培养一个完美的自然人的范本,然后再推而广之使这种自然人构成这个社会的主体。这些人既保留了自然的天性,同时也具备了建立新社会的条件。经过自然人和社会人阶段的教育,卢梭已完成培养身心和谐自由发展的人的目标。但爱弥儿不可能只生活在乡村,他需要接触这个社会。这一阶段便是从“自然”转向“社会”的过程。卢梭自然教育的终点就是培养有德行的公民。

(一)社会游历

从卢梭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审视,卢梭设想的爱弥儿最终要走向现实生活中的人。在卢梭教育规划中,爱弥儿完成了向道德自由过渡的阶段,他可以不受任何偏见的束缚,抵御来自社会的诱惑,保持自由独立的个性。在卢梭看来爱弥儿已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有必要研究做人的责任,以及了解政府、法律和祖国。而了解和研究社会的途径之一便是社会游历。卢梭认为,爱弥儿有必要进行社会游历,爱弥儿具备了社会游历的资历。卢梭认为具备社会游历资格的人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具备一定的毅力。爱弥儿符合这些资格,所以,他是时候进入政治社会了。

(二)爱情和婚姻

在《爱弥儿》第五卷中,卢梭为爱弥儿量身定做了人生伴侣——苏菲,并详尽论述了女子教育。卢梭在论述苏菲的教育中表示,要像爱弥儿一样,苏菲要使自己能在生理和道德秩序中发挥作用。在苏菲的父母谈论婚姻大事之时,爱弥儿摒弃了传统的婚配思想,苏菲寻找配偶的原则是爱情胜于财产或社会地位。在卢梭笔下,苏菲一旦订婚,爱弥儿便成了苏菲的老师,教她唱歌跳舞。经过两年的外出游历,爱弥儿回到苏菲身边,双方更加确信他们彼此相爱。他们在苏菲父母和爱弥儿老师的祝福下结婚了。至此,卢梭的教师工作终告完成。

(三)政治社会的形成

站在卢梭思想统一性的角度看,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也是为了培养他所建构的政治社会的合格公民而存在的。教育的意义在于造就一个身心和谐、德行完善的社会中的人。在这个层面上讲,卢梭将自然人、社会人、政治人三个阶段的教育贯通于自然教育思想历程中。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先去培养一个理想社会中的公民范本——爱弥儿,继而根据此范本推广培育出千千万万个公民来组成新社会。通过这种方案,卢梭为理想中的政治社会的形成做基础。

五、结语:教育的理想与现实

在卢梭眼中,个体的存在是以保全自己的自然天性为目標,还是以为国奉献的好公民为最终归宿?从教育哲学领域看,这涉及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应坚持个体本位论,还是应坚持社会本位论。而教育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张力互动中保持平衡,从而促进人与社会之间和谐有序发展。

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如何使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个体是教育的终极关怀所在。教育使人作为人而成为其人,不是成为某一类人,而是成长为最具特色的个体,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应当坚持个体本位论。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社会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如果说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那么教育也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在培养自然人的同时不能忽略人的社会性,而教育功用之一也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应当坚持社会本位论。

最后切换到卢梭视角,站在卢梭思想内在统一性的角度,观察其自然教育全过程可以发现,卢梭的自然教育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单一教育过程,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求远离社会,主要任务是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去培养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独立个体;第二个阶段是通过社会游历去塑造一位有德行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在卢梭的整体思想中,自然教育一边连接着教育的理想,另一边交织着教育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爱弥儿卢梭
再论爱弥儿是谁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卢梭的“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