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黑龙江的历史贡献(上)

2019-11-17 11:11王天阳
黑龙江史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松江黑龙江哈尔滨

王天阳

黑龙江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区位独特,资源丰富,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风雷激荡的历史长河中,黑龙江人经历了早期渔猎和稼穑的艰辛,部落繁荣和民族融合的递嬗,为我们多民族伟大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来,黑龙江人蒙受了列强宰割的屈辱,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战,谱写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民族尊严的光辉篇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70年波澜壮阔开发和建设中,无数龙江优秀儿女克服艰难险阻,英勇奋斗,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黑龙江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黑龙江省是东北和全国解放较早地区,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先后成立5省1直辖市民主政府。黑龙江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仍设松江、黑龙江两省,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新中国成立初期,松江、黑龙江两省处在百废待举的困难局面。恢复和发展松江、黑龙江两省经济,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影响到全国。所以国家十分重视松江、黑龙江两省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建设。松江、黑龙江两省根据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开始全面进入经济恢复和发展阶段。

1950年 2月,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归来到达哈尔滨视察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时,毛泽东说:“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这个工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应该给全国工厂做出榜样。”周恩来也说:“要管好工厂,培养人才,出经验,出干部,为全国机车车辆厂树立榜样。”

1950年 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又出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陲威胁我国安全。10月,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在抗美援朝活动中,松江黑龙江两省省委分别作出了做好扩兵工作的指示。松江、黑龙江两省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共有4.55万人奔赴前线,涌现出李玉安、井玉琢等许多英雄人物。出动民工3.84万人、担架5513副,捐款达 1730.21亿元(旧东北币),可购买战斗机115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援了前线。同期,辽宁各地的20多家工厂迁到松江、黑龙江两省,加上新建的工厂,使松江、黑龙江两省的工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工业产值有了显著增加,高于全国同一时期平均增长速度,具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增产节约号召,松江、黑龙江两省普遍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率先提出5项竞赛条件,向全国各兄弟工厂发出挑战。全国18000多个班组300多万职工热烈响应,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或成几十倍增长,马恒昌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马恒昌小组为此闻名全国。

松江、黑龙江两省通过3年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省会定为哈尔滨市。

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苏联援华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有22个项目先后落户黑龙江,构筑了黑龙江省工业发展规模和框架,使黑龙江省形成了以哈尔滨为龙头、以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为特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密集地,成为一个机电、冶金和煤炭工业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区,黑龙江省的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工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黑龙江省面貌,也使黑龙江工业在国家的地位日益重要,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被称为“共和国国宝”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厂,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大批重点设备,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成套重型机器的历史;被称为“共和国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后改名为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为我国自行研制第一门重型火炮、第一辆重型坦克、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架歼敌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第一枚洲际导弹等多个国际国内第一提供了关键性合金钢材,填补了我国特钢历史多项空白;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站锅炉制造厂—哈尔滨锅炉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动力工业进入了新时期,改变了我国不能制造中型、大型火力发电站所需要的中压、高压锅炉的历史;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张铝板、第一根特殊管、第一根飞机大梁,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铝镁合金材料加工企业,开创了中国铝镁加工事业;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后改名为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是新中国首批六大航空企业之一,是我国第一个直升机、轰炸机制造厂,中国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基地,20世纪50年代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架金属直升机;哈尔滨轴承厂是我国轴承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制造工艺、规格品种和主导产品精度、性能,当时居国内第一;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生产了我国第一支钻头、第一把卡尺、第一把千分尺、第一块百分表、第一组量块、第一台精密量仪,是我国工具制造行业中第一个生产通用量具、标准刃具的大型企业,其生产的精密复杂刀具和精密量仪的工艺装备及技术代表了国内工具行业的最高水平;佳木斯造纸厂是当时最大的具有制网、发电和碱回收系统的综合性制浆造纸企业和包装用纸及纸板生产基地,该厂为发展我国造纸工业和铜网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哈尔滨电碳厂是我国第一座生产石墨制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企业,作为国家电碳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为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富拉尔基热电厂是我国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资源,被誉为培养电力工业技术管理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哈尔滨汽轮机厂制造出我国第一台1万千瓦水轮发电机,是全国生产电站汽轮机的大型骨干企业,是大型电站设备和船用汽轮机制造基地;哈尔滨电机厂成功试车新中国第一台2.5万千瓦高压冷凝式汽轮机;哈尔滨锅炉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75吨/时(18兆瓦)电站锅炉;齐齐哈尔第一机床生产出我国第一台仿苏小立车;齐齐哈尔第二机床与北京机床研究所合作研制我国第一台数控立铣和数控龙门铣;齐齐哈尔车辆厂自主研制成功了新中国第一台铁路火车产品——载重60吨P13型棚车。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建设,使黑龙江的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巨大增长,许多重工业产品在全国都占相当大的比重。以1962年为例,黑龙江省石油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3;木材产量占全国1/3;原煤产量为全国第4位;电站设备产量占全国2/3;货车、轴承、量具刃具等也占全国产量近1/3。黑龙江迅速成为一个以冶金、机电、石油、煤炭、木材等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较齐全的综合工业基地,黑龙江的工业为新中国工业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黑龙江由此获得了“共和国工业摇篮”的美誉,新中国的工业化从这里开始起步。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黑龙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在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十分巨大的历史贡献。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保障。从1947年开始,先后共有8批14余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复转军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到茫茫的北大荒。他们在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在一无经验、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艰苦条件下,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小型农场达100多个,使沉睡千年的北大荒焕发了生机。随后,又有5万科技知识分子、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 4万各地干部相继开赴北大荒,投身到北大荒波澜壮阔的开发建设事业中。其参加人数之多,拓荒面积之大,开垦荒地之苦,在我国移民开发史上是少有的。他们在冰冷、偏僻、荒蛮的土地上,忍受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垦荒种地,建房筑路。经过艰苦开垦,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把昔日被人们称为“北大荒”的沼泽荒原,变成碧波万顷、良田连片的“北大仓”,成为我国最大的垦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垦荒史上的奇迹,同时确立了北大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却遭遇到缺少石油的“瓶颈”。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国家亟需石油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石油工业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1959年9月26日,在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中部、黑龙江省西部的松辽盆地,松基3井工业油流喷薄而出,一个新的大油田从此诞生。党中央迅速作出指示,各路大军奔赴松嫩平原,投入到石油大会战,揭开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崭新的一页。在环境恶劣、设备缺乏、生活艰苦的极其困难条件下,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战线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以满腔热忱和冲天干劲,成功地拿下了大油田,摘掉了“贫油国”帽子,创造了世界石油史上的奇迹,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我国各项建设所需要的石油实现了自给自足,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1964年2月,毛泽东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全国各行业迅速掀起了比、学、赶、帮、超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十年,大庆虽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石油产量却不断递增,1976年原油年产跃上5000万吨新台阶。在长期的开发建设中,大庆人民不仅为国家贡献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还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优秀职工队伍,形成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使大庆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黑龙江林业开发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木材保障。黑龙江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占全国第一位,是我国最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木材年产量历来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4~1/2,对国家建设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早在1948年冬,伊春就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在一年的时间里,共生产木材总量68.5万立方米,有力地支援了当时的解放战争。全国林业模范马永顺为林区的开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14次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三支队伍两代人”“三上两下站住脚”的艰苦卓绝创业历程。1964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决定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组织林业工人、铁路职工、铁道兵参加的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会战、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指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铁道兵勇做开路先锋,以“热血横扫漫天雪,汗水化透千年冰”的英雄气慨,在崇山峻岭中开路,在雪岭冰河中架桥,一些铁道兵战士把忠魂永久地献给了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大兴安岭林区在为国家生产商品材、上缴利税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三大开发建设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培育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和以“爱国、拼搏、奋斗、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激励全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黑龙江在为全国输送大量机械设备、原材料、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同时,还直接支援国家的“三线”建设——将自己的工厂拆分,搬迁到祖国的西南、西北、中南等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干部、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提升了全国工业化水平,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松江黑龙江哈尔滨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天桥”(环球360°)
静听花开
羡慕等
赋役故事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铅笔长高了
骑马到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