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习作 有创意表达

2019-11-18 01:58曹亚凤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个体差异

曹亚凤

【摘要】学生习作雷同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本文从教师的共性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现有的评价体系三个维度阐述成因,并从改进习作评价体系、增强生活体验和体现儿童视角等方面提出走个性化习作之路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个性化习作   个体差异   习作评价   生活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很容易发现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學生习作的雷同处很多:写蝴蝶多是“翩翩起舞”,写心情焦急大多“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开心时总是“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学生们写得绞尽脑汁,读的人却感到索然无味。这种现状着实让教师们“头疼”。

习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是,为什么小学习作教学之路还是如此艰难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共性指导过多,限制了习作的个性表达。班级授课制使教师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这就很难过多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大多数时候只能提供一个“范本”并推广,以致一篇篇习作面孔十分相似。写人的文章如何写,状物的文章如何写,形成固定的“套路”,学生习作面孔相似也是必然。

第二,生活体验限制了习作的表达。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此外每个学生的心智水平发展不同,语言表达水平也不均衡,这些都导致习作时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指导,学生就很容易无所适从,最后只能随大流,放弃个性化表达的努力。

第三,评价体系的片面限制了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谁都想自己的习作别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对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如果习作评价过于注重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就更使个性化习作难上加难。学生们的热情慢慢消减,宁肯雷同,努力求稳。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个人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学会个性化习作、有创意表达。

一、注重阅读,丰厚个性化积累

丰富的词汇量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平时积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们一起细细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用上学过的优美文段及成语。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多用一些成语、俗语等,不要怕学生听不懂,接触多了,学生自然也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并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

要注重课外阅读的滋养,鼓励学生们多读各种有益的书籍。笔者定期从阅览室为学生借阅少儿读物,并利用活动课、自习课等时间和他们一起读。每周班里都会举行读书交流会,同学们分享自己读到的好书,或者推荐一个好故事、诵读一段描写精美的语句、赏析一篇美文。另外,笔者坚持“每周一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独特的语言文字魅力。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们才能言之有物。

二、增强体验,再现个性化内容

习作源于生活,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亲眼目睹的事物,才能写得有血有肉。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往往不够丰富,这往往使他们无法从生活中提炼出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观察、积累的能力,架起一座生活体验与习作的桥梁。如习作前,可以根据要写的主题先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等,让他们获得个性化感受,再让他们谈一谈、议一议。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也为学生扫除了部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

“标本秀”是笔者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展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读书节之际,有的孩子展示了书签:蓝底红叶。很多孩子很好奇:书签是怎么做成的?为什么树叶一到秋天就特别红?学生们兴致高涨,我们一起翻阅资料,获知了叶片变红的原因。笔者还进一步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叶子的形状、生长、作用等知识。于是,一项习作作业诞生了。学生们采集自己喜欢的叶子,洗净,压平,制作叶片标本,还给它们起了动听的名字:“憨豆”“金色的沙滩”“幸福童年”……我们还编印了一本《标本乐》小论文集,孩子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三、改进评价体系,体现儿童个性化趣味

要使学生的习作有个性,体现其灵动性,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习作中的个性化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习作评价应该采用儿童视角,继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基于此,笔者利用习作评价,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对社会、对生活作出价值判断。对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流露着童真童趣的描写,笔者一般用红色圈画出来,以示表扬,或者写下简单的评语表达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习作热情。

笔者曾让学生回家跟着爸爸妈妈去逛一趟菜场,选购自己喜欢吃的菜,并动手做一两样菜,再写下来。有的学生写道:“周末早晨,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格外好。我跟着妈妈来到菜市场,看到了白白胖胖的大萝卜、绿油油的青菜、又长又嫩的韭黄、圆滚滚的土豆……”有的学生写道:“我先把妈妈放冰箱里的秋葵拿出来,用水冲洗了三次,然后去掉根蒂,倒进锅中煮。可是,我不知道大概要煮多长时间。后来,爸爸用手机搜索,找到了这种做法叫‘白灼秋葵……”这样的习作训练不仅充满童趣,而且贴近生活,促进了学生个体经验、感受的自由表达。再如,在学校组织去中华恐龙园社会实践活动前,笔者就给学生指出了几个特色景点,嘱咐他们留心观察。回来后的日记中,学生们精彩地记录了所见所闻及所感,内容丰富,观点各异,表达流畅。

此外,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独辟蹊径,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感受,呈现个性化的习作。有一位学生在家自己动手泡茶,并写得妙趣横生:“当热水倒入杯中时,一片片茶叶就像蝴蝶打着旋儿翩翩起舞,慢慢地,茶叶伸了个懒腰,伸展开了那蜷曲的身体……”习作运用了拟人手法,尽显个性,且充满了童趣。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表达的潜质和能力,都可以写出独树一帜的、充满个性色彩的作文。当然,要想让学生在个性化习作的道路上渐行渐稳,作为教师的我们同样任重道远,需要不断探索、且行且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个体差异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美术教学探析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