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单”导读实践的再认识

2019-11-18 01:58瞿卫华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读的书意志力修正

瞿卫华

“阅读单”导读,是我几年前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采用的一种过程性观察方式。总体而言,“阅读单”导读需要完成相应的练习,具有一定的阅读负担,如果学生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思考习惯以及较为坚强的阅读意志,那么“阅读单”导读势必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推行“阅读单”导读需要依学生阅读基础而定。最近,我在班上组织学生共读《西游记》(青少版)、《上下五千年》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度,决定试用“阅读单”予以推进。这次实践,我对“阅读单”导读形成了如下新认识:

1.借助作业形式,让“整本书阅读”形成“持久耐力”。

纯粹自然或凭借兴趣的阅读当然重要,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所需要读的书也越来越“大部头”,这时候就需要拥有一定的意志力作为支撑。事实上,也有相关研究者将“阅读意志力的培养”作为整本書阅读课程的目标。学生最初使用阅读单的时候,或许感受到一定的负担与压力,但是随着相关配套的跟进,比如计划落实与跟进、每日评讲与交流、阶段评比与展示,学生就会自动进入一个“自主完成——交流分享——督促评比——继续提升”的循环圈,在循序渐进中提升阅读耐力。

2.依托问题导引,对“整本书阅读”实现“全局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往往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但是,感兴趣的是否是最关键与最重要的?未必。“阅读单”导读可以借助问题导引,引导学生关注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遗漏之处。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拿起“阅读单”之后,同时又拿起了书本,因为他们发现有些话题需要重新回到书中去寻找线索、整理答案。那么,这样一个“回头看”的过程究竟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全方位审视整本书的视角,这对他们完善个体知识体系的建构、培养全局性思维都是颇有益处的。

3.打开理解视角,使“整本书阅读”拥有“高峰体验”。

在完成“阅读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比如一位叫做媛的同学,她原来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但是完成“阅读单”却非常认真,做答案也很详尽。好几次阅读交流课上,我都请她来展示她完成的“阅读单”。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的这种改变并非偶尔为之。而这样的现象,我也在其他多名学生身上有所发现。如果某一日还未评讲“阅读单”,学生们就会有意对教师作出提醒。究其原因,我以为学生在使用“阅读单”的过程中享受到了“高峰体验”,即思考到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看到了独自阅读所看不到的风景,体会到了从来没有感受到的阅读愉悦。

4.经历刻意训练,使整本书阅读实现“能力增长”。

“阅读单”话题的设置指向整本书的各个层面,知识拓展、话题研讨、人物评价、同类推荐等,学生在这样一种全方位的观照下,会从不同层面上领略到整本书的风采,无论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还是理解能力的提升,都会有所裨益。在实践过程中,我尤其关注学生对答案的“修正”。评讲与交流时,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道有思考深度的话题,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完善。修正的过程主要有这样三步:第一步,带着问题重新回到书中去寻找线索,口头整理答案;第二步,小组交流各自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次口头整理答案;第三步,集体交流,结合大家的见解,对自己原先在“阅读单”上完成的答案进行修正。这个过程是真正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语言与思维对接的过程。

正如上文所说,“阅读单”导读具有一定的阅读压力,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这样几个注意事项:1.实施时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负担情况;2.要注意将其与持续自主默读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将任务阅读与自由阅读结合起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3.要有意识地迁移学生所形成的相关能力。我经常尝试做的就是让学生围绕几个项目,自己也来给目前在读的书出一份“阅读单”,以此观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迁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

猜你喜欢
读的书意志力修正
六一儿童节, 我们来荐书
Willpower 意志力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对微扰论波函数的非正交修正
你的意志力比你想象的要强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