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湘帘半掩门

2019-11-19 02:16莫友
中国铁路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含蓄贾府曹雪芹

莫友

孙犁认为,所谓含蓄,就是不要一泻无遗,不要节外生枝,不要累赘琐碎,要有剪裁,要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人物难以启齿、不宜直说的对话,恋人需要委婉表达的情感,往往需要作者采用含蓄的修辞方式。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创作的影响,其审美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想象、思考空间。由此,含蓄表达就成为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共同的美感特征和美学境界,成就了含蓄之美。

含蓄美是众多审美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即含而不放,不直露、不直说,含蓄不是不表达,而是一种巧妙的艺术表达。含蓄美重在让读者自己体会。读者在感知这种意味的同时,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二次创作,领会作品蕴含的深层含义。由于理解能力的差别,不同层次的读者,体会的意思也就不尽相同。俗话说,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种阅读差异,让文学作品的意义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说到底,含蓄美是一种写作修养,一种写作韵味,一种写作情趣。

《红楼梦》表现出了多种艺术特色,其中含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使之别具特色。小说主题的指向,男女情感的对白,诗词赋文的寄意,内含丰富,优美隽永,意在言外,耐人品味,本就是一种含蓄美的享受。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诗首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意思是,看花人半卷湘帘半掩门地望去,看到的是白海棠的高洁白净。隐喻之意是,当看花人与花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享有了想象的空间。这既是一种审美现象,也是文学创作所追求的含蓄艺术。

《红楼梦》是一方浩淼的文学艺术之海,值得读者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阅读。对于小说含蓄婉转的艺术特色,只有心思细腻的人,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善于阅读,勤于思考,才能领略这其中的奥妙。那些大大咧咧的读者,很容易与“含蓄”失之交臂,也就无法领会和把握小说的精髓与特质。

曹雪芹十分善于处理虚实关系,它实写而不浅露,虛写而不晦暗,有虚有实,虚实相互照应、相互补充,从而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红楼梦》的含蓄艺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含意,情节暗示,手法含蓄。

思想内容上,含蓄深隐,意在言外,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在此却意在彼,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理想

长期以来,对《红楼梦》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人们争论不休,意见不一,见解各异。探究原因,正是由于曹雪芹采取了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让人觉得深讳莫测。显然,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曹雪芹不能把自己的好恶很直白地说出来,否则就会遭祸丢命。

《红楼梦》的思想表达含意深隐,意在言外,有内涵,有隐喻,言在此却意在彼,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运用“春秋”笔法,恰如其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想。

(1)“文字狱”的背景

《红楼梦》创作于清乾隆年间,正是大兴文字狱之时。一字相牵,百口莫辩,一人获罪,九族株连。这很让有志之士望而生畏,即便心生怨愤,也不敢直接抒发。于是,只能靠在文学作品中隐喻表达自己的不满,抒发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理想。曹雪芹要批判君权,要表达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憎恨,也就只能用委婉含蓄的手法。他梦幻般地描写石头神话、“还泪”神话、太虚幻境,为《红楼梦》抹上一层神秘的神话和迷信色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与恨,从而使这部作品不致夭折,并流传千古。

《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历来学者看法分歧最大。鲁迅先生说过;“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描写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写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贵族之家由兴盛到衰亡的必然过程,其中着力写了三种矛盾: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的矛盾。

《红楼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在当时,曾一度被列为禁书,曹雪芹之所以运用大量谐音和隐语,除了文学层面修辞艺术的需要外,重要的还是为了有效地避开清王朝残酷的文字狱。曹雪芹借助男女爱情悲剧,巧妙地寄托着他的表达的政治斗争和政治理想。

曹雪芹出生于没落的显贵名门,对自身所处的“康乾盛世”有着深刻的危机意识。家产的衰落,儿子的夭折,对他的打击很大。有学者认为,曹雪芹借助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败,表达了自己对家族衰败的悲哀和愤怒。

表面上看,《红楼梦》写了不少有关婚姻爱情的故事,特别是在宝、黛、钗三人的婚姻爱情纠葛上,写得特别细腻、生动、形象。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主要描述爱情的青春小说。其实,《红楼梦》作为封建社会伪百科全书,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事实上,《红楼梦》汇聚了传统社会的种种,具有重大的历史参考价值。寄寓深刻,用意深远,并不像有的人所认为的只用人物之间的感情来反映社会现实。而是一部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作品,其内容也非常敏感。

有脂批为证。《红楼梦》第一回,在曹雪芹写到“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又非假拟妄称”和“因毫本干涉时世”三语时,旁边都有批语:“要紧句!”脂评这样评点,正是说明《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尖锐的“伤时骂世”“干涉时世”,具有强烈政治内容的作品。

(2)意在批判皇权

对皇权的深刻批判,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思想。当然,这一重大主题只能是隐藏、含蓄地表达。

《红楼梦》第一回开篇:“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后又“题一绝云”:“满纸荒唐畜,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一再强调,读值此书,要“认真玩味”,不能一览而过。这是因为《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就是含蓄,即“言在此而意在核”,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味”。因为其“味”含蓄于中,所以才须要“细按”“熟思”,才能获得。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开始时是“当今助体万人之心”“大开方便之恩”“庶可赂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的歌颂皇权,处处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宣扬皇帝的“隆恩”。到具体情节时,却是另一番景象: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儿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皇妃省亲,应该是畅叙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情,可呈现出来的却都是哭哭啼啼、凄凄惨惨的场面,毫无喜庆气氛。甚至借元妃之口,说出皇宫是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这是高度凝缩的一句话,包含了无数酸苦。元妃没有具体说到她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情形,但读者可以从她的诉苦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她那“终无意越”的宫廷生活。皇宫生活里虽然享有荣华富贵、无所不有,但却处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脏污之极。

元妃省亲,看到大观园繁华的夜景,灯烛辉煌,自己在轿子里,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这话里分明有着内涵,其实就是所指康熙南巡太奢侈靡费了。元妃不能直说皇上南巡奢靡,只能借着省亲的场面,叹息一番。

第五十三回,乌进孝送租。贾珍道:“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道:“回老爷,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日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物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

第七十五回,王夫人、尤氏扶持贾母用餐。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进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

这些对话,看似家常,却都是在暗示国家灾荒不断,民不聊生。既然贾府都是按人头做帽子,何况普通民众家,只能是受苦挨饿了。

第十六回中,曹雪芹借赵嬷嬷之口,把江南甄家几次大规模的接驾讥之为“虚热闹”,也是含蓄地表达了对皇权的批判。

(3)伏笔家族悲剧

贾府由一个上百年的封建贵族走向衰落,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贾府内部的种种隐患。《红楼梦》多方面、多角度,无时不在地暗示家族的悲剧命运。贾府是封建社会的缩影,暗示着封建时代由盛至衰的自然规律。

第五回中,幻境茶名“千红一窟”,酒名“万艳同杯”,预示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不仅是女子个体的命运,亦是这个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一哭、同悲”的命运。

第二十二回,賈府元宵节猜灯谜。贾母出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元妃出的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打一顽物。谜底分别是荔枝和爆竹,暗示了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大势已去的结局。

第四十四回,贾母给凤姐过生日。尤氏笑道:“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说,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丧两盅罢。”凤姐见推不过,只得喝了两盅。脂砚斋评点道,此话“闲闲一语伏下后文,令人可伤,所谓‘盛筵难再。”这种层层设置的含蓄密码,无疑增添了《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第三十九回,大观园里“螃蟹咏”后,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这还只是贾府日常起居,遇到婚丧嫁娶更是奢华无度。俗话说祖宗打天下,儿孙享天下。贾府日常的一顿宴席,寓意贾府后代如此贪图享受,就不可能继承好贾府的这份基业。

第六十六回,柳湘莲悔婚。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东府的掌门人贾敬,一心炼丹修道,落得清闲,不过问府里事务,早早地交给了贾珍管理。可惜贾珍、贾蓉父子都是好色滥赌之徒,好好地宁府名声,被他们败坏了。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鸳鸯听了,忙答道:“嗳哟!你你这话,这可不成了血山崩了。”平儿忙啐了一口,又悄笑道:“你女孩儿家,这是怎么说的,倒会咒人呢。”联想到第五回中王熙凤的判词: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寓意凤姐站在冰山上。冰山就是雪山,太阳出来就会融化,自然就是“雪山崩了”。眼下王熙凤“血山崩了”,暗示着贾府就要“雪山崩了”。

第七十五回,贾珍居丧期间,公然斗叶掷骰,放头开局,夜赌起来。“那天将有三更时分,贾珍酒已八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咤,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有红学家认为,这是秦可卿的叹息声,也有的说是宁国公的叹息声。哀叹不肖子孙的不耻,感叹贾府的沦落。

诚然,《红楼梦》的思想性,是复杂而客观的。贾家的败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百年旺族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曹雪芹并没有把贾府的败落全归罪于政治方面的因素,他只是部分地、含蓄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和朝廷的不满。

在情节发展上,隐藏细节,烘托表象,增强韵味,多侧面描绘人物特征,暗示情节走向,积极推进小说故事向纵深发展

《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经常出现“领略了些滋味”“蕴籍含蓄”“有滋味耐人细嚼”“含蓄浑厚”等词语。实际上,这是曹雪芹在追求语言上的“含蓄有味”境界。通过含蓄的表达方式,隐藏细节,烘托表象,多侧面地描绘人物形象,暗示情节走向,积极推进小说故事的深入发展。同时,让读者在阅读小说时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考力,体会小说中的故事内含和艺术境界。

曹雪芹巧妙地将细节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中。包括人物活动的细节、事件始末的细节。或含蓄地说,或曲线表达,意在追求悬念和出其不意的效果。让读者品味领悟,从中读出奥妙。

(1)情节暗示人物命运

通过神话故事、人物对话和事件发展的多类情节,暗示人物命运,这是曹雪芹的常用手法。

《红楼梦》开篇就运用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暗示宝黛的爱情及其结局。警幻仙子指点贾宝玉查看金陵十二钗判词,借助判词暗示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

第五回中,宝玉又去打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诗是在寓意香菱的人生命运。“两地”即两个“土”,是“圭”。“孤木”是“木”。“两地生孤木”是“桂”字。曹雪芹用这种含蓄委婉的手法,暗示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为妻,香菱的日子就不好过,最后被虐待而死。

曹雪芹还借助一些次要人物命运,来暗示主要人的物命运。如“晴有林风,袭乃钗副”之说,意思是晴雯具有林黛玉的风格,袭人是薛宝钗第二。晴雯与林黛玉一样,说话直来直去,“说话夹枪带棒”,最后的结局,被逐出贾府,病死家中的命运;袭人的性情温柔和顺。宝钗的性情稳重和平,其中都有一个“和”字。宝钗在贾府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融洽,尤其对湘云、黛玉、岫烟等人更是关怀体贴。宝钗和袭人都是颇具心计的人,只不过宝钗的心计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而袭人的心计表现在人生道路的设计上。这种含蓄的暗示手法,对于揭示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起到了很强烈的暗示作用。

第二十二回中,宝钗过生日,贾府看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出戏热闹不热闹。”于是,她给宝玉讲起了《点绛唇》中的《寄生草》,称填得极妙。其中有这样一段:“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由此,巧妙地暗示了宝玉最后的结局,而《寄生草》的篇名,也暗示着宝玉“寄生植物”般的生活状况。

第七十回,放风筝。许多读者都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各人所放的风筝样式和先后顺序都暗伏了书中许多重要人物将来的命运结局。

大观园的姑娘都在填柳絮词,忽然听到窗外风筝掉落的声音,原来掉下来的蝴蝶风筝正是“大老爷那院娇红姑娘放的”,这绝非泛笔,暗示贾赦等四大家族即将落败,像蝴蝶风筝一样坠落,一样飘落四散。

黛玉的风筝是个美人,她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这正与她所作的桃花诗中“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词中“飘泊亦如人命薄”的意思相通,暗示她将要泪尽而去。有意思的是宝玉的风筝也是个美人,黛玉的风筝放后,宝玉说:“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个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了线,照先放去。这隐含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将来黛玉死后,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會弃宝钗而去。宝钗的风筝是“一连七个大雁”,她的菊花诗里就有“念念心随归雁远”等句,也正暗伏将来金玉成婚后,宝玉会弃家为僧,她只能是年年望雁,伤心无限。宝琴的风筝是“大红蝙蝠”,是吉祥的象征,有“偏福”之意,暗示她后来嫁梅翰林之子,白雪红梅,命运独好。

在《红楼梦》中,还有在许多行酒令的辞令中,也暗示着人物性格、人物命运。

(2)用细节含蓄表达

一些难于启口或羞于启口之事,曹雪芹一般都不会直说。或是通过其他字句替代,或是通过细节含蓄表达。最终仍然不说,让读者猜想和联想。

第十一回,王熙凤探望病重的秦可卿。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有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地办罢。”

这里采用的是避讳法,既含蓄,又合常理。此时尤氏不便明说棺材,就用“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代替,让读者心知肚明。

第十三回,可卿淫丧。秦可卿之死,很让人联想到公公和儿媳间的丑事。曹雪芹并没有用语言直接来描述,而是用了一连串的细节,进行含蓄表达。“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后来有“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后“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等等。而贾蓉也没有什么伤心之处,竟然因祸得福,为了秦可卿的葬礼风光,父亲用钱买了个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的五品官。再联想到焦大醉骂,其中奥妙不言而喻。曹雪芹通过细节含蓄,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真相,一步一步展现出来,让读者遐思无限。

第七十三回的开头语: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不在话下。

这段话,其实是描写贾政老爷与赵姨娘的夜生活。曹雪芹并没有一个字是暴露这“夜生活”的情境,只是用“窗屉”塌落的响声、赵姨娘骂丫头等细节,以及“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几个字,含蓄表达了贾政夜宿赵姨娘房里的情景。特别是“打发”二字,极其平常,又意味深长。相比于《金瓶梅》不失时机、比比皆是大量赤裸裸的细节描写,《红楼梦》的旨趣,实在不知高出多少倍。

(3)表象隐藏人性

所谓表象,即通过感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这种感性形象,往往是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获得的。表象体现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深处是人性表现。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得益于人性光芒的闪烁。

第五十回,宝玉与姑娘们芦雪庵联句,表现不佳。李纨笑道:“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

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中秋之夜,黛玉和湘云两人悄悄地溜到山坡底下的凹晶馆,近水赏月联诗。你一句,我一句,相不示弱。湘云方欲联时,黛玉突然发现河里有个黑影,湘云胆大,扔小石片击打,飞起一个白鹤来。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黛玉马上对道:“冷月葬花魂。”這两句《红楼梦》诗词里绝句,借“鹤影”与“花魂”,隐喻了湘云和黛玉各自的命运,一个单鹤孤寂,一个泪水葬身。这分明是大观园诗社的绝唱。

(3)指东说西

即指着东边说西边。比喻表面上是在说这个人,实际上是在说另外一个人。表面上说这件事,实际上是说另一件事。意在含蓄表达。

曹雪芹从来没有直接写贾家对黛玉的冷遇,也从来没有直接写王夫人对黛玉的憎恶,但是读者能够感觉出来。

第七十回,抄检大观园。王夫人听王善保家的谗言,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后来要问谁,又偏忘了。”她让人叫来晴雯,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王夫人如此憎恨晴雯,分明是在指桑骂槐。只要读者仔细品味,便可意会王夫人言语和行为所潜藏的意思,因为“有些像你林妹妹的”这句,就可以自然联想到《葬花吟》中,林黛玉自言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它真实地暗示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险恶环境,以及她在这种环境中的生存感受。

第十一回,可卿患病。“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这是凤姐听完尤氏介绍秦可卿的病情后说的话。表面上看,凤姐在可怜秦可卿,细心品味,分明是在责怪秦可卿干了见不得人的事,遭到老天的报应。这是曹雪芹惯用的“指东说西”的含蓄表达。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与黛玉、宝钗闲聊。薛姨妈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作了夫妇。”她还特意透露出:“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事。”

薛姨妈似乎在讲“月下老人”的故事,讲宝钗的表妹宝琴的婚事。其实,是在暗示林黛玉,贾母并没有考虑她和宝玉的婚事。连唯一可帮她的贾母都不愿成全她的心愿,还有谁能帮她呢?含蓄手法的艺术魅力在于,读者只有像品茗茶香一样,细细品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来。

猜你喜欢
含蓄贾府曹雪芹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含蓄三义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