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嘉鱼的传说

2019-11-20 09:38叶广学
西江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孝子肇庆西江

叶广学

嘉鱼,是生活在西江流域的一种淡水鱼。在古籍的记载中,它是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的鱼。至于它的学名,笔者至今尚未查实。刘恂在《岭表异录》中说它“形如鳟”,《广东通志》则记之为“其头如鼠,鳞中有脂”。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专门记载了这种味道鲜美的鱼的烹调方法:“鱼身多膏,煎食之,深美。其煎也,徒置鱼于干釜。少焉,膏溶,自然煎熬,不别用油,谓之自裹。”据《广东新语》记述,嘉鱼是西江河鱼中的君子,它不屑与其他鱼类争食而同流,“孟冬,大雾始出,出必于端溪高峡间。其性洁,不入浊流,常居石岩,食苔饮乳以自养。霜寒江清,潮汐不至,乃出穴嘘吸雪水。”此外,民间传说嘉鱼终年生活在西江水底,极难捕捉,甚为稀有,加上嘉鱼多膏多油,十分滋补,因此又有“水底鸡项”之称。“鸡项”,粤语词,指刚发育成熟或刚进入产蛋期的雌鸡,是滋补身体的上好食材。

神奇的是,嘉鱼只在肇庆至梧州的西江河段才有,梧州以上的河段没有,肇庆以下的河段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据说这与东安县(明万历五年设,今云浮市云安区、云城区为其辖地)一位孝子知县有关。

传说西江原是没有嘉鱼的。几百年前,浙江嘉县有个读书人考中了进士,被派遣到东安县做知县。这位知县是个大孝子,有好东西总是先孝敬他的母亲。云雾山、大金山上的山珍野味以及西江的河鲜,自然成了他孝敬母亲的好菜。而他的母亲特别喜欢吃鱼。有一天,母亲对他说:“西江里的鱼虽然好吃,但总比不上自己家乡的嘉鱼美味啊。”知县大人一听,心里立刻明白,母亲离乡日久,想念家乡了。他是个大孝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母亲送回老家去吧,如何一解母亲的思乡之苦呢?反复思量下,知县大人决定告长假,带人回浙江老家,买一船嘉鱼回东安,以孝敬母亲。

从东安去浙江,山长水远,得费几个月时间。母亲很久不见儿子露面,觉得很奇怪,这个一天多次来请安问候的儿子去哪里了呢?等知县买鱼回来后,母亲便急着问他的去向。知县兴奋地告诉母亲,自己回家乡买嘉鱼去了。说完,他便叫人把一木桶的嘉鱼抬进来给母亲看。

母亲看了看木桶里活生生的嘉鱼,良久一言不发,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滴落在地上。知县看到母亲哭了,一时慌了神,跪在地上,询问母亲所为何事。

母亲说:“你把嘉鱼都放到西江里去吧。”

儿子委屈地说:“孩儿辛辛苦苦回家乡把嘉鱼买来孝敬您,母亲却为何要孩儿把嘉鱼放生了呢?”

母亲对儿子说:“圣贤书上怎么说的?你做官不要只想到自己的母亲,更要想到全县、全天下的黎民百姓啊!西江没有嘉鱼,今天你把嘉鱼放到西江里去繁殖,将来大家都能吃到美味的嘉鱼了。母亲一个人少吃几次鱼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这些鱼即使全留给母亲吃,总会吃完,难道你又告假跑回老家去买?这样一去一回,耗费多少时日啊。母亲知道你孝顺,但母亲却因此而造了孽啊!你想想,你去买鱼的时间,能为老百姓办多少事啊!”

那知县听了,连连点头称是,马上带人把一船的嘉鱼全放到西江里去了。从此以后,西江这段河流中便有了嘉鱼。

传说那木桶里的嘉鱼,听了知县母亲训导儿子的一番话,也通了灵性,被放到西江后,便带着其它嘉鱼选择在西江的最底层生活,不跟西江原有的鱼虾争食争地盘,活动范围也集中在东安县辖地一带,往上止于梧州,往下止于肇庆,成了西江河鱼中的“君子”。

猜你喜欢
孝子肇庆西江
肇庆裹蒸香飘四方
西江千户苗寨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西江千户苗寨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孝顺的定义
孝顺的定义
久病床前无“孝子”
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