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角树

2019-11-20 09:38陈鸿雁
西江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嫩芽树干操场

陈鸿雁

记忆中的黄角树,高大威猛,枝繁叶茂,那酸酸涩涩的嫩芽苞,就如我们的童年,简单纯朴,青涩懵懂,却蓬勃向上。

我们村里小学教室窗外的拐角处,便矗立着一棵高大的黄角树,它像一位独立的战士,守卫着我们。茂密的枝丫如一把大伞,一半铺在教室的青瓦屋顶上,一半遮盖了半个操场,粗壮的树干需要几个小孩手拉手才能围住,它像老师张开的大手,托起了我们童年的一片天。那时村庄贫瘠,教室简陋,知识贫乏,学习生活单调,黄角树成了我们儿时最大的乐趣和学校独特的风景。

当第一缕温暖的春风吹过我们稚嫩的脸庞,大地在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一夜苏醒,路边的野草偷偷探出了羞涩的头,黄角树光秃秃的枝条上,不经意间就冒出了一个个红绿相间的嫩芽苞,缀满了整个枝头,轻风拂过,摇曳生姿。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爬上那粗壮的树干,伸手拽下一根树枝,摘下几个刚冒出来的嫩芽苞,剥下外面嫩红的皮,放进嘴里咀嚼,酸酸的,涩涩的,细细品味,还有丝丝的甜。那时的我们,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听着叽叽喳喳欢快的鸟叫,踏着一地潮湿清凉的露水,扬着简单纯真的笑脸,一路飞奔到学校。破旧的教室里,有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还有同学们参差不齐的朗朗读书声。透过教室密密的木窗棂,望向眼前的黄角树,不知不觉,那些芽苞早已破皮而出,舒展着嫩绿的新叶,迅速生长着。

夏日当空,太阳如火灼般热烈火辣,我们便躲到黄角树浓密的树阴下乘凉,葱茏的枝叶如一把偌大的太阳伞,遮挡了炎炎烈日,偶尔有些调皮的阳光,见缝插针,从树叶的罅隙间投射下来,星星点点,洒在操场上青葱碧绿的野草丛里。赶集回来的村民,操场两边辛苦劳作的农人们,实在经不住暴晒,赶紧跑到树下休憩纳凉,徐徐的凉风,吹干了他们满头的大汗,吹走了他们满身的疲惫,闭上眼睛,躺在蜿蜒交错的树根上打个盹儿,惬意又满足。如突遇下雨,树下也是避雨的好去处。粗壮突起的树根就像天然的木凳,大家乘机坐在一起谈谈庄稼,话话家常。

爱玩的我们从家里带来结实的绳子,由胆大的男生爬上树去,把绳子拴在结实的树干上,在绳子垂下来的两端绑上厚实的木板,做成秋千,课间十分钟,大家争先恐后抢着玩。一片铲平泥土的操场上,女孩们开心地玩着跳格子、抓石子、丢手帕、老鹰抓小鸡等游戏,男孩子则喜欢在树上玩“倒挂金钩”,或是找一块平地赶陀螺……

当操场两边庄稼地里的红薯开始收割时,黄角树上翠绿的叶子已经开始泛黄,大片的落叶如彩蝶,从头顶飘然而下,簌簌洒满操场。踏着层层厚厚的枯叶,我们随手拾起几片,夹在语文课本里,隔天再看,一片脉络清晰的树叶标本便跃然眼前,然后,我们再用钢笔写上一句稚嫩的座右铭。朴实无华的叶脉书签,就是我们儿时对秋天和落叶的甜蜜记忆。

萧瑟的秋风吹满了一地的落叶,沉睡的大地带来了一季的清寒,落光了叶子的黄角树,依然不惧风寒料峭,挺拔直立,伟岸威严。在树下,我们拾起枯叶,堆成一座座小山,划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便点燃了一个暖烘烘的冬天,温暖了我们冰凉的双手,燃起了一个个幼小心灵里炙热的希望。

在这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小学里,老师们住在四面透着风,用旧木板围起来的破旧办公室里,摇摇晃晃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堆堆需要批改的作业和试卷外,就是一盒盒洁白的粉笔,微弱的煤油灯下,昏黄的电灯光里,是老师孜孜不倦伏案批改作业的孤单背影,陪伴他们的只有教室外那棵黄角树,

许多年来,辛勤的老师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他们没有放弃,没有离开,倾囊相授,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满怀抱负和希望的孩子。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村里许多孩子都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实现了理想,不断改变着村庄和自己的命运。

如今,小学已不复存在,黄角树却依然如故,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长寿老人,威严挺拔地守卫着村庄。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要做一棵树,那就做一棵黄角树吧,它根深杆壮,枝繁叶茂,坚韧不拔,在四季里站成永恒。

猜你喜欢
嫩芽树干操场
操场的一天
嫩芽
树干为什么要长成圆柱形
学校操场
下课了
初春
我来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