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深入 宏观剖析
——例谈历史时段特征的有效把握

2019-11-20 02:43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时段变化历史

安徽 刘 静 沈 玮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体现,历史时段特征在历年高考中多有涉及,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这正是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以2019 年全国卷Ⅰ第41 题为例,它给学生呈现了1950 —1980 年间,中、美、苏、日四国钢产量变化表,让学生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学生若不能精确把握时段特征的变化,该题便难以解答。因此,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补缺补差,更需要使学生掌握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

传统的一轮复习方法是教师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提纲挈领式的表格,力求使学生对不同时段的特征一目了然、牢记于心,但限于抽象、空洞的时代特征,复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鉴于此,笔者在复习中,尝试以思想文化领域的历史现象为抓手,如文学、艺术、史学等,着重引领学生分析思想文化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基于具体原因的阐述,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剧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中国历史为例,浅谈历史时段特征的有效把握。

一、在王朝更迭中觅新象

中国古代史以王朝为基本线索,从大局上看,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但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却有细微的变化。学生需要在朝代更替中认识到种种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每一阶段的时代特征。

例1.(2019·全国卷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 代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 代12 位王。这反映出 (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代在王位世袭制下的王位传承制度的变化。正是因为商朝的传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故其朝代和王的数量要多于夏朝,学生若知晓此种变化,此题便很好解答。

所以,教师要关注时段特征的变化。在具体复习中,笔者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完成表格(如表1),再针对不足或者遗漏的地方加以补充。

表1

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以下试题,让学生从微观深入,从宏观分析时代特征的发展与变化。

例2.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提到“晋尚韵(神韵)、唐尚法(法度规则)、宋尚意(意境、个性自由)、元明尚态(姿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予以阐述。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开始形成,他们对现实极为不满。儒学在此时受到冲击,玄学盛行,人们在精神上得到解脱,故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唐朝时期,国家走向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故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政治环境较为宽松,书法家不拘泥于法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艺术更重视个性意趣;理学产生、发展,人们在审美上出现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的新特点。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书法艺术趋于世俗化、平民化,在审美上重视姿态,此外,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艺术创新不足,故渐趋保守,远不及宋朝的“尚意”。

又如,赵氏孤儿的故事如今已家喻户晓,可故事最初发生于春秋时期,它反映的只是礼崩乐坏的现象,赵氏家族并没有遭到灭门,赵武时年六七岁,也并非孤儿,而保存赵孤的程婴、公孙杵臼在《左传》中更是只字未提。隋唐时期,民间出现祭祀程婴、公孙杵臼的活动,两人开始成为故事的主角;宋神宗时,“诏婴封成信侯,杵臼封忠智侯”;南宋时,祭祀活动日趋频繁,至此,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有了重大改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变化的原因,也可向学生介绍孟姜女故事的原貌和演变,抑或给学生提供不同时代孔子的形象,重在让学生分析其中变化的缘由。

二、在救亡图存中探“变”“革”

表2

纵观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人民的使命始终是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但其中的历史细节需要深挖。在复习中,笔者借鉴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让学生填写表2 中的“变”与“革”后,再给学生呈现例3,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时段历史特征的理解。

例3.(2019·全国卷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3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分析:20 世纪初期,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背景下,作者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译文中凸出“爱国保种”、独立自由的内容,以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精神,但仍增添了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表明儒家思想仍占正统地位。1905 年,随着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话剧以黑奴殊死搏斗并胜利出逃为结局,这鼓舞了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的勇气,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又如,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 年,陈独秀却说“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同样,改良派、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四个历史名词看似一样,但适用的时段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若能找出其背后的“社会存在”,此类试题便可迎刃而解。

三、在民族复兴中寻重心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坎坷,波折不断。笔者认为,在中国现代史的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划分历史阶段,并找出每一阶段国家的工作重心,如此,学生才能清晰地把握时段特征,故笔者向学生呈现表4:

表4

显然,历史解释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阶段我国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让学生在阐述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时代特征演变的认识。

例4.表5 是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结合所学,对表中现象予以阐述。

表5

分析:1945 年正值抗战后期,中美两国是盟国,故中国对罗斯福新政持赞赏态度。20 世纪50 — 60 年代,中美两国处于敌对时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0 世纪90 年代,“左”倾错误得到纠正,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探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法,故对罗斯福新政有了新认识。

再如例3,1961 年的话剧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安排他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争取民族解放的演说,这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外交政策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有密切关联。

总之,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植入带有流变性的思想文化素材,弥补教学中的缺陷,这就要求教师需开阔眼界,时刻留心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历年全国卷历史真题有巨大的价值,尤以必考的两道大题内容为要,教师可将相关试题材料运用到课堂中。近来,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高考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体系框架,“四层”指的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微观深入和宏观剖析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这也正契合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一核四层四翼”的具体要求。

猜你喜欢
时段变化历史
从9到3的变化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这五年的变化
新历史
鸟的变化系列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