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

2019-11-23 04:56陈小青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意向性体育

摘   要 体育课堂隐性管理在特定的室外场域中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方法。本文意在引入意向性的相关理论解释和构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体系。认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意向内容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构成,意向心理由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心理取向构成,并作出适当的解释。提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下,体育课堂管理应以隐性的意向性管控为主,用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领会、顿悟新的体育知识、技术动作,提高体育素养。

关键词 体育  隐性管理   意向性

意向性是现象学研究的核心,是人的意识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1]。意向性是心智各种形式指向、意指一切物体和事态等的一般性的名称。意向性解释的过程遵循“意向性结构”的意向法则,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两大方面[2]。当前发展的意向性相关学说及理论为教育过程和现象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扩展了意向性的域的构成。意向性为教育提供发生结构的线索并使其形态呈显出来[3]。意向性是教育主体性的逻辑起点,应该更深入人的意识领域,固牢教育始基[4]。意向性之于教学语言具有“双基”的特征:意向性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结构对应教学语言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结构[5]。意向性的教育研究归终于本质直观,即教育的生成[6]。课堂管理水平体现教育机智水平,意向性既然涉及心理学范畴,研究隐性的课堂管理方法更是扩展意向性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体育教学的场域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场域,在空旷的场域教育情景环境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需要意向性的隐性管理所指,更能体现课堂管理的人文自主、师生和谐发展,双向推进,实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一、意向性及其对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指向

1.意向的“指向性”

意向性是意识对意向对象的指向能力[7]。意向性具有外在属性——对认识事物的指向,是持续维持性的认知活动。构建宽松的体育课堂情境,就是实现学生身心的解放。通过身体运动与环境(师生、生生、器械、规则)发生的关联,形成一个多联的整体——“晕圈”,通过身体的交流实现身心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体育教学的人的解放、人的回归过程。学生个体体验参与体育运动的情绪状态决定了整个体育课堂教育活动的效果——生成效果。意向性是体育课堂管理过程的起点,指向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是体育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个体对知识、技能具有“欲求”和“好奇”的心理,但这只是体育知识、技能生成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教师要构建场景,捕捉意向端点,激发运动兴趣,将意向转化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提高体育动机水平。

2.体育课堂管理的两种形态及功能指向

体育课堂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分支,最后到学生、教师双双自我管理。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8]。显性体育课堂管理是教师根据学校规章制度明令制定的各项常规课堂管理措施,具有明确性和强制性特点。比如服装规定、运动秩序等安全要求。利于学生按程序执行,维护教学秩序,有效排除其他干扰课堂的因素,有利于学生进入体育教学的学习状态。显性体育课堂管理具有普适性、广泛性的特点。但是显性的体育课堂管理过于宏观,在具有能动性的学生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管理不强。隐性课堂管理属于微观方面的管理,遵循教师为主导的功能,通过课程设计、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的感染力较好。隐性的体育课堂管理的管理意向最先体现在教案设计中。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体育教学步骤、策划体育教学游戏,辅教材适应主教材的需要。否则缺少严谨的运动预备逻辑,条不清,层不明,重难点不突出,体育课堂教学秩序会混乱。其次是灵活多样的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教法。比如要考虑技术动作本身是连续性的非连续性的工作,选择整体示范还是分解示范动作。此外,还要考虑体育教学管理的技艺性(示范面的选取、示范时机的选择、示范动作标准化)、情艺性(激励、表扬、态度、合作)等方面。在现代体育课堂管理的理念中,应强化课堂管理的意向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动性,优化隐性的体育课堂管理功能。

二、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意向性结构

体育课堂隐性管理意向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意向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法的运用、教学密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的利用、评价方式等几个向量。意向态度可分为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心理取向三个向量,如表1所示。体育课堂隐性管理的意向性结构要遵循一定的意向法则。

1.意向内容及其关联性的扩大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预定教学设计的步骤完成教学程序。在隐性管理中,要考虑既定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现场教学的需要,这是教师作为主导者所注意的意向内容。对某次既定的意向活动,会关联到多个陆续的注意内容。比如教学设计在现场教学中都会通过观察学生的能力及掌握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程序、步骤、要求,以适应学生实际的发展要求,这是主导者意向性活动所要关联的多个注意内容才能保障隐性管理的效果。教学要求提高,不能激发兴趣,要求太低,不能调动积极性,“跳一跳摸得着”才是最佳的意向内容掌控准则。此外,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天氣、学生动作标准性的捕捉)等外界信息很容易成为有经验的教师的意向内容。每个意向的内容都有一一对应的意向态度,换言之,每个教学意向内容一旦确立,它便有对应的意向态度,接受主体意向态度的合映。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主导者的“人”的作用。学生是意向的对象,意向的作用产生于教师的意向性构建,学生通过感知、行动、领会、顿悟才赋予意向作用的意义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满足于意向性的条件,回到教育实践的“事实本身”。承认教师的主导性,意向性是隐形课堂管理的主导者,需要意向性为出发点并进行积极的构建意向内容。

2.隐性管理的意向态度

意向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心理状态。比如对教学效果的自信、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信任等,表现出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成效的自信,属于意向性管理的准备部分。第二是心理估量。教师预测、观察学生的运动动作、表情,适时作出恰当时机的意向性心理估量来调整应对措施。比如某学生对既定的运动负荷不适应,出现脸上苍白,表情痛苦时,则应适当调整運动强度,让学生得以缓冲恢复。第三是意向取向。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在实际场景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表现、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方法。比如对于经常调皮的学生要严格进行规训,及时制止。胆怯、害羞的学生就要多鼓励或表扬。意向取向要求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运动水平、关注学生的发展,即熟悉意向的对象。意向态度按照意向法则对意向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此时的意向法则是让学生感知意向性的教学管理内容,引起学生的意向信念(对意向内容的认可,比如教学目标、管理规则秩序的认可等)。积极引导学生的意向态度,教师积极对意向内容的解释、示范、重申、强化。学生用实际身体行动表达意向的结果,达到体育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3.意向性状态下的因果性构成

首先是意向性的适应性指向,分为教学设计对学生的适应性、学生的整体运动认知水平对教师教学设计的适应性、满足两者的相互条件程度。意向性的适应性关系到学生从自在的知识、技能、情感转向自我的知识、技能、情感的速率问题,即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解释了有效课堂管理的“何以可能”的问题。其次教师的意向性是管理的动机,具有一定在先的指向和趋向,并付之于具体的意向实践行动——身体行动。身体行动是把对课堂的管理按照设计的教育路线的意向性行动,学生作为客体的意向对象才得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化功能。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意向性课堂管理的逻辑起点得到认可,解释了课堂管理意向性的价值所在,避免了意向主客体二元论的极端。对于学生既有主观能动性方面,遵循人对教育的敏锐性,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运动体验与教师的意向性一致时,高效的课堂管理得以实现。所以,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不仅重视意向性,更需要考虑“前意向性”。比如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调整意向性的量度(练习强度、负荷、区分男女生教学标准要求等),如此才能把握体育课堂管理的预设与生成问题。

三、意向性结构的实践价值

意向性的体育课堂管理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必须付之于实践才能体现价值。

1.为体育教师成长提供新的视角

体育教师发生教育劳动的场域一般在室外,或者比较空旷的地方。在这样的场域环境下,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身体规训,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从课堂管理的意向唤醒开始。体育教学是以身体为载体的活动,充盈着各类意向性的交互活动。比如全面发展为指向的体育知识、技能发展、交往适应、道德品质、磨炼意志毅力等方面。所以教师的成长需不断的根据课程管理意向的对象,不断自我建构完善,不断反思提高、调适与改进。课堂管理的意向为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2.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

体育课堂管理的意向性是一种柔和性的管控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建构,完成教育活动过程,生成教育实践本身,积极转化成“启”“发”的意向状态。从学校体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具有强制性,具有确定性和计划性,但是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学科发展得以发生的必然逻辑。

学生的体育元认知水平、技能发展差异、接受水平、体能发展水平等具有差异性,发展极为不平衡。所以体育课程管理的意向性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意向内容,营造积极的运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思考,乐意探索研究动作的意义,能反复的练习某个技术动作,直至达到自动化水平。从学生的个体发展看,学生本身都具有自我发展性,即“自然而然”,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指向性的生成应注重创造性,体育教学的生成“永远在路上”,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得到“顿悟”,“顿悟”之后还需强化练习巩固。

3.扩展体育学科新的研究视角

体育是门综合的学科,需要一定的智商为生物基础,也需要一定的情商作为后盾,发展体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动商水平(个体进行思维加工后作出的行为反应),共同满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9]。这为体育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扩大了体育学科的交叉学科边沿。体育心理学一直是体育学重要的一门分支学科,体育活动是心智活动和体质活动的统一体,研究体育课程管理的意向性更能直接指向体育课堂管理问题的靶向,保障管理效果。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是个体的心智活动和体质活动的发展,依靠个体直接的意向建构。只有从主导者意向性满足于学习主体的意向性,意向内容配对意向对象,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生成。

基于现象学的意向性考察体育教育课堂管理是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利用意向性跨学科性质的分析工具,对体育课堂管理进行剖析,从教育的本身考量课堂管理问题。在体育教学直观体现“人”的教育活动中,在显性的管理方式特定条件下,研究、利用意向性的相关理论实践于课堂管理具有理论的先导性。显性的教育管理只是定性的规定了哪些必须遵守,哪些不能做,而基于意向性的课堂管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好地从意识形态上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回到体育意识与身体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关联事实。

参考文献

[1] Husserl,E.Formal and Transcendental Logic(Cairns,D.,trans)[M].The Hague:Nijhoff,1969.

[2] 徐盛桓,廖巧云.意向性解释视域下的隐喻[J].外语教学,2013,34(01).

[3] 宁虹.教育的发生:结构与形态——发生现象学的教育启示[J].教育研究,2014,35(01).

[4] 何巧艳.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意向性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 袁张帆.叙事与想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语言的意向性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6).

[6] 李红,蔡辰梅.论教师的教育智慧及其生成途径——基于教育现象学视角[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8).

[7] 刘炎欣.意向、情境与建构:教育的过程现象学——过程论视域中的教育实践观[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01).

[8] 颉梦宁.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0(15).

[9] 王道辉.体育新论下动商的涵义、特征和行为表现辨析[J].教学与管理,2018(30).

[作者:陈小青(1983-),女,广西桂林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意向性体育
意向性运动干预影响局部脑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
集体意向性现实生成的基本路径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简论诗创作的意向性)
“选择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群众集体意向性——读《井冈山的斗争》
塞尔论意向性与言语行为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