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期节律分析的小学生多维激励策略

2019-11-27 04:15任锋
中国德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节律班会学期

任锋

摘    要 小学生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期节律是小学生教育活动中的周期性运动规律,在分析学期节律的基础上实施激励策略,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期节律包括时间维度、内容维度和方法维度,只有准确把握这三个维度的特点和内容,实施适切的激励策略,才能获得最大激励效果。

关 键 词 学期节律;教育时机;学习动机;教学激励

世间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普遍存在着周期性,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周期性规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节律[1]。这种节律一直保持其自身的规律性、节奏性,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类似具有规律性和节奏性的现象,被称为教育节律。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每个学期也存在教育节律即学期节律,它是指小学生每个学期都会经历的必然事件与偶然事件的集合,具有时序性、规律性、重复性、普遍性等特点。学期节律从属于教育活动的周期性运动规律,它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综合性概念,包括时间、内容和方法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彼此联结,相辅相成。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期节律的规律性、节奏性和普遍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多维激励策略,以期获得更为有效的激励效果,促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及时激励:把握小学生学期节律的时间维度

小学生学期节律的时间维度是指整个学期过程中所包含的具有规律性、节奏性特点的时间节点,每个时间节点可预测发生的事件呈现一定的顺序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实施激励。因此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及时激励。小学生学期节律的时间维度主要包括:学期始、学期中、学期末三个关键节点,三个节点处于同一时间轴,具有时序性。每个节点各有不同的事件,需要不同的激励措施。

(一)抓住学期始关键期,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

假期放松和調整,让小学生的身心状态适应了假期生活。开学就意味着从一个旧情境到一个新情境,进入新年级或新学期。此时,教育时机就出现了[2]。教师应准确把握激励的关键时机,从小学生自我认知、适应环境、假期收心、规划目标、纪律约束等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期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自己的状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学期段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应该具备的学习态度,可采取主题班会、学生演讲汇报等方式。其次,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融入集体,适应学习环境,为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具体可采取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再次,面对假期归来的学生,教师要做好收心工作,可通过假期成果展示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中。最后,教师要引领学生规划好整个学期的目标,这是学期初始阶段激励学生的重中之重,一个现实可行的目标,可以发挥引领、监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目标的制定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目标的内容不能设限。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目标规划不宜过易过难,要兼顾挑战性和可行性。学期目标规划好后,教师可将学生的目标公布于展示栏,既可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又能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达成设定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期始还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纪律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切身了解学习生活所必须的日常守则、奖罚规则,亲身体验纪律的重要性。

(二)重视学期中承启期,维持小学生学习动机

学期中间的激励对防止学生的分化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小学生身心状态已然适应,步入正轨,学期中作为整个学期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需要准确激励,教师应从阶段评价、成败归因、目标检视、助力信心四方面入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改进方法,为下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好衔接,维持一定水平的学习动力。首先,学期中是对半学期以来学生学习状况的阶段评价,评价学生在半学期的学习收获,教师在阶段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恰当激励,让学生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过程的积累,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除此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得失,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面对阶段性评价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可以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分享学习经验。再次,学期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照学期始规划的目标进行自我反思,检视目标的达成度,预测学期末目标的可行性。最后,经过阶段评价、成败归因和目标检视后,教师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为下半学期的学习助力。可采取主题班会、团体旅游等活动方式,鼓足学生干劲,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三)把握学期末收尾期,巩固小学生学习动机

学期末对于小学生意味着总结和收获,学期末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生活的检验、凝练和升华,教师应重视该时期学生的激励工作,重点抓目标评价、总结反思、凝聚情感、假期规划四方面,以加强对整个学期学习动机的巩固。首先,在学期末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对照学期总目标,检视自己的达成情况。可以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汇总学生的实际状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目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表现,教师可设置各种奖励激励措施,奖项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多种类型,奖励范围可覆盖全班同学,以鼓励为主,激励长处,促其进步。其次,针对目标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学期总结。全面回顾整个学期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乐观对待自己的评价结果,可采取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再次,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融合,学生间、学生与教师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感情,教师可以借此给予适当激励。以采用师生联欢、主题班会的形式,激发学生间团结友爱的感情,促进师生亲和力的形成,巩固班集体的凝聚力。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假期规划。要求学生做好假期规划,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展示汇报和分享。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班集体内部的沟通交流。

除此以外,在学期始至学期中、学期中至学期末的时间段,由于时间周期较长,加之小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意识较弱,其身心状态容易出现倦怠和松懈,教师可抓住这两个空档期给予适当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确保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

二、全面激励:掌握小学生学期节律的内容维度

从内容维度上看,小学生学期节律可划分为常规事件和偶然事件两类:常规事件即整个学期过程中例行发生的、经常性或可预测性事件。偶然事件即整个学期过程中非预测性、突发性事件。两类事件的性质、内容各异,发生的频率也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如图1所示)。

(一)对待常规事件,力求激励实效

每个学期都会包含一系列常规事件,事件内容涵盖日常教学、班级管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范畴,常规事件发生的时间较为固定,教师应重点把握激励方法的选择。例如,每周的班会,其目的是总结上周学习生活中的不足,安排本周的学习,调整学生心态,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在召开周例行班会时,应着眼于当下,处理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结合本周具体的事件开展激励,侧重激励活动带来的短期效应。又如,每次进行的学科测验,最需要解决的是学生考前的焦虑问题和考后对结果的归因问题。教师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前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并引导学生对考试结果進行正确归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待常规事件,教师应力求激励的实效性,侧重激励方法的选择,在共性中把握个性,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结合具体的情境,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

(二)面对偶然事件,注重激励时效

偶然事件又称为无规律事件,其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发生结果难以预测,突发性和结果非预测性是其显著特点。对偶然事件的激励时机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偶发事件往往会给学生带来隐患或不稳定因素,造成不良影响的蔓延。[3]因此,要求教师对偶然事件保持高度敏感,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激励的关键时机,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面对违纪学生,教师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完全取决于其对偶然事件激励时机的把握。对于影响较小的违纪事件,如迟到、早退、不专心听讲等行为,可采取冷处理的策略。对同学之间冲突、师生之间的矛盾则要采取温处理或热处理的策略。既要考虑事件的结果和影响的严重性,又要考虑实施激励的时机,只有两者权衡得当,才会达成有益的效果。又如班级合并或更换教师、转入新同学等偶然事件,教师宜抓住激励关键时机,通过主题班会、联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融入集体,促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面对偶发事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的方法,实施个别激励。

三、适切激励:熟知小学生学期节律的方法维度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需要选择适当时机,而且需要选择一定的方式[4]。激励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激励效果。小学生学期节律除了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外,还包括方法维度。方法维度反映了学期节律特定的要求,是对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的有机补充,是激励方法与学期节律适切性的统一。诚如上述列举的小学生学期节律的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因素,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均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方法,收到的激励效果也不尽相同。基于学期节律的分析,小学生激励时机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时间维度、内容维度,还要考虑方法维度,某些特定的时间点和事件需要运用特定的激励方法,只有选择适切的激励方法,才能获得期望的激励效果(如图2所示)。

总之,小学生激励策略的选择对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激励成败的关键。激励是一门艺术,就整个学期而言,教师需要把握学期节律的规律特点,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全面分析激励内容,适当选择激励方法,从多个维度制定激励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源溟.教学激励最优策略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50.

[2]万延霞,王绍奎.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时机[J].教学与管理,2004(11):24-25.

[3]张艳芬,王颖.小学班主任工作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77.

[4]于源溟,李富菊.教学激励时机选择策略[J].教育评论,1998(4):40-41.

责任编辑︱张楚然

读者热线:010-62003451

投稿邮箱:zgdy_xueshu@163.com

猜你喜欢
节律班会学期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老年人工作记忆成功恢复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青出于蓝 汉语当代节律研究述评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爱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