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策略,让“1X”更有效

2019-11-28 00:17张晶晶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然段文本母亲

张晶晶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浙江 温州 325000)

《剥豆》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主要讲了儿子与母亲比赛剥豆的一件事,彰显着深情的母爱。近日,笔者参与聆听了该课的教学,在过程中围绕“1+X”如何有效推进这个重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下面便以此课为例,总结出如何解决问题实现“1+X”联读教学价值的有关策略。

一、《剥豆》教学尝试

(一)课堂回放:

板块一、小组合作

默读课文7-11自然段,用“﹏”划出母亲剥豆时动作变化的语句。用“—”划出母亲剥豆时心理活动的语句。

板块二、我会模仿

模仿课文7—11自然段,用上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改写儿子快剥完豆时的内心斗争。

板块三、快速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列出异同点。

(1)师:在另一篇文章中老师也读到了这份纠结的爱《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引导学生齐读文末最后一句: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3)文章处处都藏着母亲内心打与不打的纠结,看——(投影依次圈出第二自然段“不曾打”,第四自然段“打你”,第8自然段“不再打”)

(二)课后研讨:

教学《剥豆》,教师对阅读内容有具体的引导与指示,带着学生先从密密麻麻的文字里理清母亲选择“打”与“不打”观点分别布局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如此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编排有了整体的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关键信息提取的难度,学生完成起来就游刃有余了。可见,“1+X”联读教学,“X”的安排难度要适宜,而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对于“X”的阅读要求应当格外明确,甚至教师也可以创造条件让阅读要求更加清晰化,以利于学生进行有指向性的联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终能够实现“1+X”联读的意义。

二、课堂阅读拓展存在的问题现象

透过观察《剥豆》教学,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在实施“1+X”联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以下这些问题,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联读的意义,甚至会有损于学生对于课内文本的学习与吸收,用不等式即可表示为“1+X<1”。

(一)缺乏对“1”的解读能力

“1+X”,“1”是基础,如果没有对“1”的准确解读,那么联读便无从谈起。

课内文本“1”,它的哪些方面具有可联结性,可拓展性,是文体特色、章法结构,亦或是内容主题等等,教师需要进行正确而充分的研读,挖掘好它的“拓展点”,才能为后面的联读提供有效开展的保障。因此,“1+X”联读教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寻得适切的文本“拓展点”,并以“拓展点”为核心展开联读,去除“旁枝末节”的教学内容设计。

(二)缺乏对“+”的设计能力

“1+X”,“+”是将“1”与“X”连接在一起的“高架桥”,是决定“1”与“X”能否紧密连接在一起联读的关键。“1”与“X”,以对“1”进行设计的拓展点为基础,寻找“X”与“1”相同的特点,如此将“1”与“X”某一共性方面紧密的相“+”在一起,才能为联读提供可能性。可见,“1+X”联读教学,教师必须要建立“1”与“X”之间具体化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从文本本身去寻求,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外在形式予以建构。

(三)缺乏对“X”的加工能力

“1+X”联读教学,其意义不只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在于通过让学生围绕阅读“X”展开阅读活动,训练阅读能力,因而教师是否能够恰当地选取与运用“X”十分重要。如果“X”的选取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的已有阅读水平,或是教师无法开掘出其与“1”关联紧密的阅读价值,那么拓展阅读“X”便变得没有了意义。显然,“1+X”联读教学,教师绝不仅仅是要找到与“1”相关的“X”,还要依照需要对“X”进行精加工,让“X”真正成为“1”的延伸与补充,让学生真正能在阅读“X”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生长。

三、课堂阅读拓展的实用策略

纵观《剥豆》的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沿着“1+X”这条教学主线,可以从中提炼出围绕“1+X”进行主线式联读教学的三点策略:一、选准“1”的一个拓展点,作为学习目标中的核心;二、搭好一个联读的框架,将“1+X”进行整合;三、以“1”的拓展点为依据设计“X”的阅读活动。三个方面,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如此,“1+X”联读教学,方能真正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中,扩大阅读量,形成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真正实现“1+X>1”。

猜你喜欢
自然段文本母亲
秋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丽的秋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