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的策略

2019-11-28 09:24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洪山小学李秀敏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9期
关键词:思维力平行线变式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洪山小学 李秀敏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因此,思维力的培养也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较多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忽视思维力的培养。而离开思维谈数学教学,数学就减少了生命力。为此,数学教学中,探讨思维力培养的策略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力培养的方法策略问题进行探讨,以飨共享。

一、设计灵活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变式思维

数学因其独特的思维价值,被称之为“思维锻炼的体操”,数学教育家也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为此,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思维力培养的渗透,重点探究思维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力。

思维力的培养,首先应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变式思维。变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难度稍大、灵活性强的问题来得以实现。

如《平均数》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后,给出思考题:一组5 个学生,数学测验的成绩分别是93、95、86、88、78,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分是多少?这个问题大部分的学生解决起来不是问题,但这样的问题缺少思维力培养的因素。而教师稍微改变一下问题的方式,效果则完全不同。如:小组五位学生的数学平均分是88,后来才发现,在统计分数时,其中一个学生的实际成绩是98 分,统计为78 分,那么,请你重新计算这个小组的平均分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做法。不言而喻,这个问题较之于原来的问题难度系数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种。而多数学生这样计算:先算出统计错时的总分数88×5=440(分),因为少算了98-78=20 分,因此总分需要加上20 分,于是得到实际5 个同学的总分是460 分,再用460 除以5,就得到实际的平均成绩。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似乎毫无遗漏之处,可谓思维缜密,但显然有“避简就繁”之嫌,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式思维”——“以多补少”:88+(98-78)÷5,这种做法不仅简单,也少出错,更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促进变式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除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的运用来培养学生思维力之外,运用一些变式题、一题多解、脑筋急转弯等问题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培养学生勇于克服难题、勇于挑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融入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且行且思

数学学科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同时也是实践性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应突出数学的实践性,融入操作活动,让学生边做边思,培养且行且思的习惯,从而实现“做中学”“做中思”。

如“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教学《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等;教学《射线、直线、线段》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从而发现生活中射线、直线、线段的特点;教学“平行线”时,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平行线,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可能性》时,组织学生开展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教学“百分数”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班级中喜欢看动漫、电视剧、纪录片、动作片等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再计算出每一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通过生活中数学的寻找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实现“学以致用”。

融入操作活动,也应注重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构建,更利于“做中思”。如对于“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知识,改变传统教师灌输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通过“画”“量”“比”等活动得出这个结论,学生在发现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操作能力,也培养和提升了思维力。

三、运用情景创设,培养学生思维力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可以借助于形象的事物、感性的材料等,引发他们的兴趣。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概念,再由形象发展到抽象,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数学教学中,应将思维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不断探讨、不断创新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变式思维,引领学生且行且思,为学生提供交流、思维的机会,让思维在数学课堂自由驰骋,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力平行线变式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平行线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