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戈

2019-11-28 07:48
油画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布面油画画家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每一个画家都有他自己关于“最好的艺术”的理解与追求,朝戈的绘画历程就伴随着他对“绘画到底是什么”的深层追问,这也正是一个学者型画家使命感的体现。他的艺术观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型的,他要做的是让绘画“与人的心理生活、心理活动及最深刻的社会存在”发生联系。在20世纪80年代,他以蒙古族人为素材,创作了《牧民的儿子》《盛装》等作品,借助特定的民族形象,画出了普通老百姓身上蕴含的朴素的品格。在刻画人物心理性格的同时,他自己的性格也在所画的人物中透溢了出来。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朝戈开始了创作的第二个时期。整个中国开始进入消费化的社会,社会的价值观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也同样出现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混乱的状态。许多艺术家在这个时期开始通过艺术来发泄内心的苦闷和对外部世界不满的情绪,这种群情激愤导致了不同艺术家艺术创作类型的分流——某些艺术家陷入了一种个人情绪的极端表达之中,例如用“波普”的方式消解历史与在中国社会曾经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而另一些艺术家却从对社会的批判角度切入人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朝戈就属于后者。这个时期在他的作品如《敏感者》《西部》《两个人》等人物绘画中,被压抑的情感转化为可视的图像,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向观众方向倾斜,显得不安与焦虑,甚至有几分神经质;主观化的色彩与充满抽象意味的线条相互融合,传达出画家对于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瞬间感受。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一种心理冲突,可以看作是变革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被社会放逐和遭遇精神困锁的集体自画像。画中的人物与环境相隔离,既有深刻的思索、质疑、否定,又体验着孤独和外部世界的异己性。

2000年朝戈有机会赴欧洲十国,他感叹于古代艺术所具有的“质朴而伟大的感染力”,尤其是壁画所体现的欧洲古典绘画高贵的精神性,使他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极度个人情绪的表达,转向了对人类普遍精神性的探究。

朝戈 敏感者 布面油画 60cm×50cm 1990年

他仍然尊重绘画,绘画这种历史悠久的艺术语言仍然拥有不息的生命力,今天的画家要做的是如何“实现某种绘画曾有过的令人尊敬的特征”。在各种新的媒介不断被运用的今天,艺术中的图像创造日益退化成图像的挪用、拼接与复制,艺术诉诸人类精神的价值也日益被大众文化的通俗乃至庸俗的表达所置换。这种人类文明进程的危险是不能不面对的一种现实。在这方面,朝戈是一个清醒者,他所致力于的“新的绘画”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画家的责任意识的体现,也由此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经典的艺术样式在今天的文化情境下如何“再生”的课题。

朝戈 女子肖像 布面油画 48cm×32cm 2003年

朝戈 端庄的人物 布面油画 140cm×80cm 2004年

朝戈 山 布面油画 34cm×139cm 2008年

朝戈 其其格和她的草原 布面油画 182cm×112cm 2006年

朝戈 光 布面油画 78cm×65cm 2007年

朝戈 包与陈 布面油画 185cm×103cm 2007年

朝戈 浩特 布面油画 24cm×86cm 2006年

朝戈 白色 布面油画 80cm×40cm 2009年

朝戈 圣道 布面油画 80cm×40cm 2008年

猜你喜欢
布面油画画家
一张油画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詹克兢布面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酷炫小画家
《岁月长又长》(油画)
张方白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