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自主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2019-11-29 01:50相李云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新模式互联网+

【摘要】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更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不仅拓宽了自主阅读的范围,而且使阅读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互联网+阅读”为学生的自主化阅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运用新媒体,可以为学生打造自主阅读的环境;通过形成“阅读链”,让学生成为自主阅读的主人;借助“云功能”,对学生形成多元互动的评价。这种自主阅读新模式的开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最终形成一个“互联网+阅读”的生态圈。

【关键词】“互联网+”;自主阅读;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更是学好语文的根本。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指出:“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当今社会中,“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阅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不仅拓宽了自主阅读的范围,而且使阅读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互联网+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如何依托“互联网+”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如何使“互联网+”与自主阅读深度融合?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自主阅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运用新媒体,为学生打造自主阅读的环境

2017年,“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互联网+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各种新兴的阅读媒体设备和层出不穷的阅读软件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合理運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使学生处于“无时无处不阅读”的环境中,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自觉主动形成阅读的习惯。

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阅读课程教学推荐自主阅读书目。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易云阅读、超星移动图书馆、AR读书、朗读者、蚂蚁读书等APP将电子书推送到家长端,或分享到QQ群、微信群,使家长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获得学校推荐的相关书籍信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搭配阅读。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学校摆放电子阅读器,将静态阅读转向动态阅读,使学生可以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利用图文阅读、音频阅读、视频阅读、多媒体互动等促进阅读感悟的多样性。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相关线上课程,创新开展自主阅读指导微课,为学生搭建有效自主阅读和开放自主阅读的平台,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还可以利用一些特色阅读软件提供的配音秀、游戏闯关等功能,实现亲子共读、家庭互读。这些多元互动的阅读方式,必将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大阅读时代。

二、形成“阅读链”,让学生成为自主阅读的主人

在数字化、新媒体语境下,阅读成为一种快餐,这是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纷繁多样的阅读形式,势必导致阅读的碎片化。尤其是自主阅读,很容易成为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而语文课程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时,一定要强调让学生形成“阅读链”,做自己阅读的主人,而不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一方面,以课文为中心,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阅读的拓展和延伸,注重自主阅读的渗入,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一篇带多篇,通过补充和丰富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深入主动探求文学作品的内在灵魂和精神实质,使“碎片化阅读”有依附的阅读主体,在融会贯通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可以推荐自主阅读曹操的《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和其他有关曹操的人物传记,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曹操的心胸和情怀;学习了杨绛的《老王》,可以拓展自主阅读杨绛的《且以优雅过一生》《我们仨》等。

另一方面,可以用序列化的阅读主题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自己的“阅读链”。《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都有相关的推荐书目。例如七年级推荐阅读《红岩》《安徒生童话全集》《童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爱的教育》等。在学生自主阅读时可以进行初步梳理,结合学生的自主阅读需求,将诸多阅读书目分列于“童话寓言的世界”“红色经典红色青春”“中外名篇话童年”等序列化主题之中,推介出相关阅读主题,进行系列的指导、交流、分享,从而更好地形成完整的“阅读链”,达到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目的。

三、借助“云功能”,对学生形成多元互动的评价

学生自主阅读往往存在成果不便检测、评价难以形成体系等问题。应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阅读“云功能”,就可以实现自主阅读评价的多元化,形成“互联网+阅读评价”,从而克服传统评价难以收集评价依据的弊端,解决评价操作单一、片面化的问题。

一方面通过各类阅读软件,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指导点评,通过阅读大数据对比,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直观;家长也可以参与孩子的阅读过程,随时获得教师反馈的情况。部分阅读平台和软件还能实现即时评价、查询调整等操作。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双向互动阅读评价。在“互联网+阅读评价”体系中,每个学生既是阅读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和主体。例如,可利用“简书”“美篇”和公众号等展示自主阅读成果,在后台可以留言互动。

总之,“互联网+阅读”为学生的自主化阅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依托“互联网+”,学生的自主阅读又多了一个不同的入口,一个更科学、更高效、更有趣的“互联网+阅读”生态圈将会展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许璟.浅谈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4).

[2]朱明旭.“互联网+”悦读:构建阅读模式新常态[J]江苏教育研究,2016(17) .

[3]牛雨.阅读指导微课平台:学生自主课外阅读大舞台[N].扬州时报,2017-01-05.

[4]梁学敏.基于“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策略及指导模式研究[J]新课程,2017(10).

作者简介:相李云,现为甘肃省酒泉市北苑学校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新模式互联网+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景策略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