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2019-11-29 01:50马丽娜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资源整合小学语文

马丽娜

【摘要】古诗词,语言精练,情感强烈,意境优美,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重视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可以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资源整合: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伟大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古诗词,语言精练,情感强烈,意境优美,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重视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可以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多,所以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是挖掘文本,拓展延伸,欣赏一组诗,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比较阅读,使学生对所学古诗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好地入境悟情。

一、资源整合,要有必要性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时期,一种独特的感受,一种别样的心情。但由于古诗词距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年代久远,且使用的是古汉语,学生很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地引入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可以降低古诗词教学的难度,学生更容易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为了帮助学生体悟这首诗中,杜甫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和还乡快意,教师可以做这样的背景介绍:公元762年冬天,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胜仗,收复了洛阳、开封等地。第二年春天,叛军头目纷纷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诗人多年以来,一直漂泊他乡,颠沛流离,想回故乡而不能,只因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然传来叛乱已平的捷报,杜甫喜极而泣,悲喜交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乡。遂提笔写下这首生平第一快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经意间已经把学生带入了诗境当中。

二、资源整合,要有相关性

1.以课文为基点,引入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按题材,大致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田园诗等等。同一题材的诗词,往往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

如张籍的《秋思》,可以和岑参的《逢入京使》比较阅读。秋风乍起,勾起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张籍的思乡之情,诗人铺纸提笔,思绪万千,竟不知从何说起,“欲作家书意万重”。信写好了,送信的人要走了,诗人又觉得话没说完,即使拆开信封,他不一定要添上什么话,这一微妙的心理感受,只因“思乡”二字。不管我们的意志多么坚定,志向多么远大,情感都是脆弱的。岑参赶赴安西,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途中正好遇到了东归洛阳的使者,思乡之情犹如开闸的洪水,再也按捺不住,“双袖龙钟泪不干”!张籍写好了家书,一直觉得没写完,而岑参压根没时间、没条件写家书,“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场秋风,一位入京使者,勾起了两位诗人的浓浓思乡意,切切故乡情!

2.以课文为基点,引入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可以和《月下独酌》比较阅读,感受大唐李白曾经的孤独落寞与浪漫情怀:前者以山为友,“相看两不厌”,后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和《赠汪伦》比较阅读:前者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地点在黄鹤楼,后者是汪伦送李白,地点在桃花潭边,前者以目光送别,后者以歌声送别,同样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以课文为基点,引入同一篇目的其他内容。比如《诗经·采薇》节选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能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感受出征将士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以课文为基点,引入同一意象的其他作品。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之末,可以引入让黄鹤楼名声大噪,让李白擱笔的崔颢名作——《登黄鹤楼》,进行拓展阅读。

公元730年,李白要送他仰慕、敬重的孟浩然到繁花似锦的扬州去,高调自信、豪情万丈的大唐第一才子李白,为什么选择在黄鹤楼为挚友践行?

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天宝三年,大唐李白登上黄鹤楼:滚滚长江东逝水,江东美景尽收眼底!遂诗兴大发,欲题诗留念,不料,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一气呵成,即使有“诗仙”之称的大唐李白,也不由得连连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题诗,更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三、资源整合,要有趣味性

小学古诗词教学,重在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资源整合,一定要讲求有趣。

比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讲有关黄鹤楼的神话故事。黄鹤楼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相传,有辛氏在此开设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曾以橘皮画鹤于壁,呼之便能翩然起舞。从此,辛氏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又十年,道士复至,乃乘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表谢意,便在此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在《渔歌子》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这样介绍作者及作品:他,三岁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向皇帝上书,讲治国良策,深受皇帝赏识,赐名“志和”。古代,学而优则仕,做官,不如意,遂归隐田园,流连山水,自称“烟波钓徒”。他做了一首词,深受人们喜欢,当时可谓一唱万人和!这首词很快流传到海外,日本天皇及学者名流,都对这首词倍加赞赏,甚至因此而喜欢上了中国诗词。我国后世的文人墨客,效仿者甚众,却无一人能够超越。他,就是唐代文学家张志和,这首千古绝唱就是《渔歌子》。《渔歌子》一课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入《和答弟志和渔夫歌》与学生对诗: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四、资源整合,要把握好度

近年来,古诗词教学越来越被重视,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都要引入一首或几首诗进行拓展延伸,以此来扩大古诗词的阅读面。但需要注意一点:资源整合,是为了突破重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所以,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如此一来,才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反之,教学资源引入过多,有可能会喧宾夺主,偏离主题,加大古诗词教学的难度,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小学生对古诗词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比如教学苏轼的作品,跟学生讲“乌台诗案”,小学生根本理解不了;又比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的教学中,就没有必要给小学生讲述“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挖掘文本,拓展延伸,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会让小学生在不经意间与古人交朋友,走进古人创作背后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可以乐学、活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整合资源,比较阅读,使古诗词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了以点带面,使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平时的习作中经常可见“引经据典”的现象。

附    注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283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资源整合小学语文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