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赫哲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与对策

2019-11-29 08:49李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问题对策

【摘要】赫哲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也是我国北方人口最少的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坐落于大顶山脚下、乌苏里江岸边的饶河县四排的赫哲族,多年来在党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新时期又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让饶河县赫哲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笔者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结合饶河县赫哲民族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赫哲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赫哲族是我国北方人口最少、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远古时代赫哲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据考古资料记载:“赫哲族古代文明,至少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文化”。[1]“赫哲”的意思是“东方的人们”,也含有“沿江居住之人”的意思。一直以来,世居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是人丁兴旺的,元、明两代,为保持驿路畅通,曾在这里设立四十五个“狗站”,每站间隔50公里,相当于现在的客运站;据《满洲发达史》记载:人口达到5600人方可设一卫。明朝永乐年间就在现今的饶河县境内设立了“失儿兀赤卫”。[2]大顶子山脚下、乌苏里江畔这种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为饶河县四排赫哲族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也给他们长期适应渔猎生活和形成独特渔猎文化提供了土壤与环境。

一、独特的赫哲民族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饶河县境内赫哲族人口为410人。截止到2017年底,四排赫哲族乡有赫哲人口89户,211人。赫哲语主要分为奇楞和赫真两种方言,饶河县境内的赫哲族使用的是奇楞语。由于没有文字,赫哲族只有民间口头文学,其中尤为著名的是 “伊玛堪”,它被誉亚洲北部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它的价值和影响可以与中国著名的三大民族英雄史诗相媲美。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足以证明它的独特性与稀缺性。 “嫁令阔”是小唱、小曲的意思,类似汉族的民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饶河地区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嫁令阔”,比如《乌苏里船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享誉海内外,早在1980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赫哲族的舞蹈有萨满舞、天鹅舞等,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2007年入选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省级保护项目。赫哲族的乌日贡大会是集民间文艺表演、体育项目比赛为一体的赫哲族盛会。迄今为止,饶河县已经承办了3届乌日贡大会,特别是在2017年第十届乌日贡大会在饶河县举办,来自包括俄罗斯那乃族同胞在内的13支代表队的500余名赫哲族参赛队员参加了这次大会。“鱼皮衣”是赫哲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服饰,起到族徽的作用。历史上有很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开始只有黑龙江省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赫哲族鱼皮手工制作技艺散发着古代北方游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息,因此被列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中。此外,鱼皮的另一个杰作就是鱼皮画,鱼皮画是赫哲族特有的艺术品。鱼皮镂刻和剪贴画曾被称为“无纸剪纸”。赫哲族真的是把“靠江吃江”发挥到极致的民族。除了江水炖江鱼、补钙佳品炒鱼毛外,他们尤其喜爱吃杀生鱼、生鱼片、塔拉哈。2017年,饶河县的赫哲族饮食作为双鸭山市的代表美食登上了央视《魅力中国城》的舞台。

二、饶河县赫哲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让赫哲族文化传承人丁兴旺

赫哲族人口的增加并没有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成正比,即使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对赫哲族人口生育问题向来都是持不限制反而是鼓励的态度,但是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对比数据显示,在长达10年间全国赫哲族人口仅有700多人的增长。再加上这几年城镇化战略的全面推进,让赫哲族居民不断地向城市迁居,迁居的赫哲人中大部分年輕人居多,所以就致使原本也只有部分老人掌握赫哲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更加缺失至关重要的新生力量。赫哲族民俗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据了解,2018年四排赫哲族乡年人均收入已达12400多元,但是赫哲族特色旅游业年人均收入却只有它的不到1/10,所以,赫哲族特色旅游收入并不是赫哲族人的支柱性收入。

(二)生活环境与交流制约赫哲族语言的传承

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社会交往中赫哲人主要用汉语交流,而在家庭中还是选择用赫哲语交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赫哲语的使用仅仅局限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使用者年龄偏高,使用范围不断缩小,在大众化的交际中已经不再使用。[3]赫哲语的使用经历了一个由社会退入家庭、由家庭全体成员退而局限于部分老人的过程。直至今日,赫哲语有逐渐被汉语所代替的危险趋势。而且,在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下,赫哲族家长与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关注度急剧下降,即使作为课外兴趣的学习,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选择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认同感与自信不足。

(三)现代学校教育的侧重度掣肘着赫哲族文化的传承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即使是少数民族学校也是如此,例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中心学校,虽然设置了赫哲族传统文化课程,体育课上也学习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但是受教学任务和人数限制,仍然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地位。此外,乡村学校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生源的日益枯竭,尤其赫哲族学生的流失现象更为严重。截至2019年初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中心学校在校学生仅有4名,这给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有高等学校教育,目前也只有哈师大美术学院在饶河开设了桦树皮制作技艺课程,赫哲民族文化作为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设置还属初级阶段。

(四)赫哲族女性并未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饶河县年轻一辈的赫哲族女性中能够使用赫哲语的仅有极小部分。因此,她们没有在新生儿语言萌发形成阶段以及情感形成阶段显现出独有的教育传承作用,而且饶河县赫哲族的新生代子女也不能通过母亲,从小开始学习本民族的传统工艺。

(五)社会传播途径和范围制约赫哲族文化的传承

赫哲族传统文艺作品的传播还大多数限于节日庆祝,平时与大众接触不够密切,没能平民化大众化,而且在饶河县大多数民众心中,对于赫哲族的民族文化的认知还是非常浅显的。

三、饶河县赫哲民族文化传承的对策

国家领导人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4]所以,我们应该除了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的有效政策之外,还要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真正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输送“真金白银”。根据中央的要求,落实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强调的“要挖掘好传承好赫哲族文化”的工作指示,再结合我们县赫哲族发展的具体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为赫哲族文化传承提供政策与资金的支持

①政府相关部门工作重点首先要放在对传承人的保护上。目前,饶河县在资金补贴上仅有依玛堪的传承人和学员在每堂课后能够得到相应的资金补贴,希望政府能将此政策逐步扩大到其他非遗名录传承项目中,让饶河县赫哲族各非遗名录传承人队伍逐步壮大;②多为赫哲族年轻一代,创造从事本民族相关的工作岗位;③加快推进以赫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建设。2018年6月,饶河县周勇县长与北京常氏鸿图集团总裁刘亚芹正式签署了协议,双方同意在饶河四排乡共同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现阶段,我们一定要举全县之力推动这个项目的建成实施,因为它必将书写饶河文化旅游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二)以创新+传统为引领,为赫哲族文化传承充盈宣传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①饶河县与同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现已完成依玛堪歌舞剧《希特莫日根》剧本的编著工作,我们可以借鉴三亚、杭州宋城千古情以及同江“拉哈苏苏”赫哲族歌舞剧的运营模式,打造拥有饶河特色品牌的舞台歌舞剧。此外,还可以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赫哲族人建设自己的家园、讴歌新时期赫哲族的优秀领导干部,展现新时期赫哲人的精神面貌,向全国乃至世界讲好赫哲人的故事,传播赫哲人的声音;②运用民族风+流行的方式,将赫哲语歌曲发扬光大。音乐除了让人赏心悦耳之外它的又一大功能就是“强效软的广告”,它带来的经济利润和文化传承的效力是非常广泛而深远;③加快推进“黑金部落”赫哲族影视剧开机拍摄。把大力发展优秀影音艺术作品,做为民族文化的突破口,这可以有效地带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通过《乔家大院》《都挺好》等可以看出影视作品的影响不止是短期的爆发,还有长期的持续。

(三)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为赫哲族文化传承搭建主平台

民族学校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①要注重对乡村赫哲族教师传统文化的培养,学校应该采取请进与走出相结合的形式,定期进行学习和交流;②应该将学习赫哲族传统文化逐步拓展到汉族学校,可以将其设置为学校培养学生爱好的兴趣课上,让汉族的孩子了解赫哲族文化;③面对四排赫哲族学校生源的日益枯竭现实问题,建议对学校实行民营性质,公办管理。或是将学校变成四排特色旅游当中的一个游客体验式场所,聘请传承人和教师进行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和教授;④依靠艺术类高校的教育优势,逐步增设赫哲族特色专业,将其上升到理论和科研层面,加强与东北三省高校和艺术院校的合作。

(四)以女性为重点培养对象,为赫哲族文化传承增补母性力量

国家领导人曾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同时,乔治·赫伯特也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①在传承人或是推广人方面,女性要占一定比例,并且政府或相關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②定期举办培训班,让年轻赫哲族女性有渠道和途径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五)以打破民族界限为路径,为赫哲族文化传承拓宽新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的铸就、加速的融合让中华文化没有了民族界限,这也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①将赫哲族传统文化具象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②将赫哲族传统文化直接推向市场的,与现代科技结合。建议能够成立赫哲族鱼皮服饰研究所或是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将鱼皮衣当中的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中。还可以尝试把鱼皮材料同其他纺织材料进行拼接,大胆突破传统鱼皮服饰制作定势;③通过动画作品、游戏、玩具等多种方式传播,融合于幼儿读物和小学课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赫哲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④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或是专业研究教师进社区、进课堂、进连队、进培训班。赫哲族聚居地的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作为培养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党校,要将学习赫哲族传统文化、历史编入培训的主体班课程,可以将研究当地赫哲族相关情况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为当地政府实施正确的赫哲族政策提供智库支持。

参考文献:

[1]黄英伟,王强,杨俊伍.赫哲族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弱化[J].农业考古,2009(4):251-255.

[2]《饶河赫哲族》编委会.饶河赫哲族[M].双鸭山:饶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06.

[3]田玉晶.浅谈“互联网”下的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经济师,2019(1):205.

[4]邹伟,《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EB/OL].https://epaper. gmw.cn/gmrb/html/2015-10/04/nw.D110000gmrb_20151004_3-01. htm,2015(10):4.

作者简介:李萍(1982-),女,山东省东平县,在职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县域经济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