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单一笔画用笔研究

2019-11-29 08:49马锐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用笔技法书法

【摘要】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不同的笔画所构成,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用笔便是对书写技法的概括,而我们进行研究时,将单一笔画的技法拆分出来,并对每一处的处理原则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更理性地深入用笔技法的本体,达到更好的为我所用的目的。

【关键词】书法;用笔;技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由笔画所构成。书法是对汉字的艺术性表达,是艺术性的书写,其载体亦是笔画。孙过庭曾言,一点成一字之规。点画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便被十分重视。本文便是针对单一笔画本身进行技法性阐释,虽然笔画的具体种类有很多,但是其处理方式的内核是一致的。

一、单一笔画的构成元素

立足于单一笔画本身,再进行拆解,构成单一笔画造型的元素可分解为起、行、收三个基本元素。由此,再进行笔法分析时,古人在用单一用笔技法上的“匠心”之处,皆可理性地分析出来。“任何点画,不论长短,都必须具备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这是笔法理论的基本前提。”[1]我们反观古人的优秀作品,在笔画的起、行、收三个方面,几乎无一笔松懈,笔笔到位,由此,关于笔画造型的问题当是笔法的首要问题。

(一)起笔

笔与纸接触的一瞬,便是起笔造型的开始,其具体造型虽由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然而其实质无外乎藏、露这两种基本表现形态,“起笔分露锋和藏锋两种形式”[2]藏锋指在起笔处,将笔锋收敛住;露锋则是将笔锋露出,棱角分明。

明确起笔造型的归属到底是什么,然后再落笔,才能正确地进入到书写的状态,不至于信笔而书。而归属于藏、露两种基本形态的各种具体表现形象,便是不同书家各自的表达方式或者说技巧,而其内在规律性的核心,便是藏、露。

(二)行笔

行笔的过程占单一笔画的主体位置,在这方面,碑学和帖学之间的表达方式亦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强调两端,中间略过……”[3]帖学中的行笔过程以提、按及提按转换为主要的呈现方式,直观来说便是笔画造型的粗细变化,其更强调笔画起收处的技法表现,而中段的行笔过程,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更多的是运笔方式的呈现。

在碑学中,较为强调行笔这一过程的技法表现,以提按及顿挫为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单一笔画中行笔过程的对比程度,增加视觉张力。

在具体造型的处理上,需要依据范本而定,然其变化规律无外乎如此。

(三)收笔

收笔的处理原则和起笔一致,其核心亦是藏、露。“藏”即是指笔锋收敛,笔画到此结束,笔意也就此结束;“露”即是指笔锋露出,此一笔画需要与下一笔画产生呼应关系,笔意需要继续传承下去。

起、行、收三个方面,是用笔技法的载体,不同书家的具体表现方式可以千差万别,然其立足点也无法逃出起、行、收这三个方面。

二、运笔方式

运笔方法,即笔画的书写运行方式,“……所有笔法都能分解为这样的三种方式:绞转、提按、平动。”[4]纵观整个书法史,所有的优秀书法作品,其运笔书写方式的内核都是由这三种方式所构成。

(一)绞转

笔毫在纸面呈旋转式前行,而毛笔则会呈现出“捻管”的动作,即通过对毛笔的转动,带来笔锋的绞转,“……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5]。

绞转的运笔方式,会加强笔毫与纸面接触力度,如同拧麻绳,有助于笔力的表现。

(二)提按

在笔毫的运行过程中,将毛笔提起,便是“提”,反之,将笔毫压下去,就是“按”。提、按这种书写方式在笔画的形态上会出现两种方式:一是笔画形态的粗细,相对的,提起笔来写的笔画较细,按下去的较粗;另一种情况是,在单一笔画中,提、按的交替使用使单一笔画形态具有更丰富的对比关系。

(三)平动

笔毫较为稳定、水平的运行方式,便是平动。笔画通过平动的运笔方式会呈现出相对单纯的形态。

总之,具体到某一书家的单一笔画的运笔方式,并不能绝对意义上去归属到某一类,运笔方式并不是孤立地只使用某一种,往往是三者间的相互交融。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运笔方式都只是这三种运笔方式不同程度融合的结果。

三、笔画的整体效果

关于单一笔画的整体效果,其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性的认识,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但其依然有具体的内在要求,即笔力与笔意。

关于笔力与笔意的具体内容,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亦难有明确的定义,然而不同的说法之间有其共同性,即是笔力与笔意是对笔画整体效果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可以说笔画质量的好坏是由笔力与笔意所决定。

(一)笔力

单一笔画的整体效果便是“笔力”的呈现,关于“笔力”历来说法不一。

“‘笔力是书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里所引卢公的一番话,可谓一语中的。书法中的‘力,不同于力学中质量加速度的力。它到底是什么呢?书法界向来存在着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笔力是一种感觉,并不是物理上的力;为了概念上的严密,我们称笔力为力感。力感是由形态体现的,而点画的形态取决于用笔造型的水平。‘力感是美感的一种,属于心理学范畴。

有人认为,‘笔力一词是指书写者借助于一定的体力、必须的手力,通过技巧化的运笔手法去实现的书迹笔力。

还有人认为,笔力涉及到用笔技巧、笔势、风格以及功力等多种因素。‘所谓笔力,就是笔墨技巧及其各种风格具有‘共同美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是书者在穷年累月中逐步掌握和驾驭毛笔的控制能力。

关于这一问题,书法理论界仍在继续进行探讨。”[6]

筆者认为,“笔力”是一种用笔表现力的综合体现,非固定于某一种具体形态,或是某一种具体的表达方式。这种用笔表现力是一种笔画自身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性感觉。笔画本身便是一种塑造,“笔力”便是这种塑造能力的一种张力式的体现,而不只是完成字形的技术和手段。

(二)笔意

“纵观各种书体的产生、成熟和转化的过程与规律,可归纳出三种基本的贯气表现形式,即内向贯气形式、内向贯气形式向外向贯气过渡的形式、外向贯气形式。”[7]徐利明先生所说的贯气形式,指的就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即上一笔化的结尾处与下一筆化的起笔处之间的连带关系,所谓“笔断意连”,便是这种连贯性。而反观单一笔画时,便不能孤立地去看单一笔画本身,而是需要将其放在一个连贯的书写过程中去看待,其书写的连贯性强弱,便是笔意强弱的体现。而不管笔画的具体外在造型如何,其笔意的连贯性都是核心要求,为了某些情趣追求可以弱化,但是不能没有,丧失了笔意的笔画,只能沦为完成字形的零件。

笔力和笔意,是对笔画本身的表现力的一种描述,同时亦是书写者需要在书写过程中需要去不断追求的一件事情。对这二者的追求,是由对笔画的技术性体现到艺术性表达的一个过程和方式。可以说,笔画的艺术性效果的强弱,其立足点便在于笔力和笔意表达的强弱。

四、小结

单一笔画是由起、行、收三个方面所构成,并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而这种效果的优劣程度,则是由笔力和笔意两个方面所决定的。

笔画的塑造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书写过程,需要将这些存在于笔画本身的要求和追求整合起来去表现笔画的形态。分析笔画技法的过程是为了清晰明确技法要求的具体内容,其目的最终是为了回归到自然书写本身当中。拆分是为了学习别人优秀的处理方式,“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8]最终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翰逸神飞”。

参考文献:

[1]沃兴华.书法技法新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39.

[2]沃兴华.书法技法新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22.

[3]沃兴华.书法技法新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86.

[4]邱振中.笔法与章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5.

[5]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176.

[6]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203-204.

[7]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28.

[8]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251.

作者简介:马锐(1995-),男,汉族,安徽滁州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画花鸟方向。

猜你喜欢
用笔技法书法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手绘技法表现
包饺子
作品一
诗书画苑
秀秀台
书法等
智力大闯关
图说书法(三十九)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