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明代法海寺壁画的色彩美学

2019-11-29 08:49李诗洵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摘要】法海寺明代壁画是北京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是北京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全殿壁画共九幅,所画人物共77人,动作不一,神态各异,皆由宫廷画师所画,技法超群,线条顺畅,色彩丰富,气势磅礴,与其他壁画相比具有十分重要的色彩美学研究价值。站在美学角度看,法海寺壁画充满东方美学的韵味,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相互融合,并吸纳和借鉴外来文化,构成了具有特殊的东方美学作品,对后来美学色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法海寺壁画的色彩美学为切入点,从壁画的主题、颜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当代色彩美学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法海寺壁画;色彩美学;五色观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法海寺壁画主要以佛入画,由明代技艺高超的宫廷画师所画,气势磅礴、和谐明快,一幅幅壁画展现了清新明净以及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代表了明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法海寺壁画具有十分重要的色彩美学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由性。在色彩的表现方面未局限于传统的色彩印象,是对传统的创新以及艺术自由的体现;二是秩序性。秩序性是传统艺术中重要准则之一,在传统艺术中运用秩序性,可以生成大量可参考的序列化信息,法海寺壁画从色彩美学艺术方面来看,主要包含稳定的色彩选择、颜料搭配、色彩氛围等。其色彩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海寺壁画主题具有东方特有的审美风格

从主题上看,法海寺壁画描绘的是明代水陆画,与儒释道思想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法海寺壁画中的物象包罗万象,种类繁多,世俗生活,佛国仙境、佛教菩萨、世界动物、山水、祥云皆包含在内。这些物象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两方面特征:

(一)色彩运用更加丰富,具有多元化的宗教特征

明代时期,佛教逐渐进入政治领域,又逐渐蔓延到民间,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明代法海寺壁画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更偏向皇家喜爱的红、绿与金三色。举例来说,法海寺壁画中的文殊菩萨,其下分别站着胡人驯兽师以及黄袍道教信士,色彩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元代壁画青绿格调的基础上运用更为复杂的色彩,在技法上更注重细节的描绘,比如色彩的线条化、晕染等。

(二)色彩相互融合,构建新的壁画审美特征

法海寺的壁画中色彩相互融合,充满三教色彩。举例来说,赴会图将整个画面分为三部分,最下层描绘的是纷繁复杂的祥云,中间是山石花草,色彩以青绿颜色为主,最上层是菩萨众佛,颜色以红色为主。整幅壁画以红色和青绿为主色调,既显示了佛的纯净,又加入了世俗的温暖,色彩的过渡间体现了佛教的威严。法海寺壁画在色彩选择上抛却了佛教崇尚的蓝白红绿黄五色,而将红绿金银等作为主色调,突出金色和银色,构建更富有立体感的壁画色彩特征,展示出祥和、宁静又威严、肃穆的感觉。

二、法海寺壁画颜料的选用更为自由

法海寺壁画与其他朝代相比,扩大了颜色的选择范围,包含纯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及植物颜色。比如铅丹色、石青色、石黄色等。石绿中的头绿主要用于山石,三绿主要用于祥云,四绿更多地用于海水。另外,在法海寺壁画中根据绘画对象的不同,金箔、云母等色彩其使用规模和方式也大有不同。根据调查,法海寺壁画中金色的用法超过7种,沥粉堆金工艺在此绘画中达到了巅峰状态。举例来说,水月观音月轮的金边采用的就是描金的方法,璎珞以及铠甲等地方则采用描金与贴金结合的方式,金色的使用让整个壁画富丽堂皇,色彩明艳。而沥粉主要使用的材料为蛤粉,比如在塑造金毛吼形象时便将珍珠白与金色的雕刻工艺进行充分融合,凸显圣洁的气息。观音身披的薄纱则是由云母材料描绘而成,研磨后的云母呈现出一种颗粒状的珍珠光泽,披纱上的花瓣上布满通过沥粉堆金工艺描绘的金线,金色与银色交相辉映,让披纱展现相互一种立体的质感,为水月观音加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三、法海寺壁画色彩绘制手法独具特色

法海寺壁画包罗万象,并吸纳和借鉴了水陆画的工笔技法,笔法细腻生动,颜色丰富且富有层次感,线条流畅。举例来说,附会图中下层山石草木不仅笔法生动,且布局精密巧妙,色彩丰富靓丽。壁画人物佩戴的法器饰物等凸显立体感,如三大士的佩戴的璎珞等,采用沥粉堆金与高光相结合的方式,让画面整体呈现出珠光宝气的感觉。与此同时,壁画创新绘画手法,在着色技法中添加了晕染以及罩染等方式,比如,在诸神皮肤的着色上利用晕染方式让其皮肤显得细腻生动,贴近世人面相,讓画面更富有感染力,此种画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人物的工笔画方式。另外,壁画下层的山石草木的描绘中利用了叠晕烘染的方法,借鉴宣纸颜色叠变的效果,根据壁画地仗层铺设,对山石草木层层叠染和晕染。动物毛发的描绘中利用深浅颜色的对比,呈现毛发凸显的立体感。最重要的是金色的运用,在壁画创作中大量运用贴金、描金以及沥粉堆金的技法,描金轮廓精细雅致,贴金的饰品、器物熠熠生辉,人体的立体感扑面而来。

法海寺壁画将长节奏与舒缓感充分运用到人物的服饰描绘当中。举例来说,十方佛壁画中,佛的衣饰采用统一的朱砂红色,并通过重复的色彩体现出佛的阵列感,着重凸显出红色的主题。但是又注重局部的细微敢,让色彩呈现出一种紧密的色彩感,颜色靓丽,与唐卡的色彩描绘方式非常相似。

四、法海寺壁画色彩组织与搭配见解独到

(一)法海寺壁画中五色观的体现

中国壁画的用色与中国传统的色彩审美一是具有紧密的联系。周朝《礼记·玉藻》中明确写到:“衣正色,裳闲色”。也就是说,正色代表的是高贵,常用于礼服,闲色代表的是间色,常用于平民服饰。中国古代在描绘佛像时常用纯正的红色、绿色以及石色勾勒佛衣,并利用贴金、描金等方式描绘佛像的衣袖、璎珞等细节处,更明显地突出主佛像的地位。在法海寺壁画中正色主要使用的是朱红、金黄、石青等颜色,根据佛像人物特点,采取不同的描绘技法以及颜色搭配。

(二)配色口诀在法海寺壁画中的体现

中国画师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的歌谣在法海寺壁画中体现甚为广泛。比如“文相软,武相硬”的歌谣,将金黄、绿色、青蓝色以及红色四种较硬的面色赋予到四大天王当中,用以表现武相的特点。在描绘菩萨时,则以胭脂色罩染皮肤,用较为柔软的色彩表现文相的特点。

(三)“随类赋彩”在法海寺壁画中的运用

法海寺壁画在色彩设计方面根据人物与身份的特点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着色,也就是所谓的“随类赋彩”。举例来说,十方佛衣饰主要运用大量的红色,帝释天、侍女的衣袖等细节处则采用的是绿色。佛像的金边,山石的青绿,诸佛面色胭脂色罩染、菩萨头冠、璎珞等立体化设定,都是随类赋彩的具体表现形式。

五、法海寺壁画色彩气氛浓烈

寺观壁画与宗教意旨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纷繁复杂的祥云图案主要采用了胭脂色、石黄色以及各种过渡颜色,颜色亮丽,层次丰富,渲染了壁画的整体氛围。云彩围绕在诸佛与神兽身边,烘托出一种祥瑞、严肃的环境氛围。佛像的膚色多以真人肤色为主,将背景的青绿苍茫感与红色、金色等浓烈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浓烈的视觉冲击。还有普贤菩萨座下神兽白象通体纯白,但在耳部轮廓上用粉色进行晕染,体现出一种圣洁、庄严与生动相交融的景象。

六、结束语

法海寺壁画虽以前代的绘画技法为基础,但在主题的选用、色彩的搭配、颜色的选择等方面独具特色,表现出一种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壁画的整体描绘借鉴了佛教绘画和水陆工笔画,但又跳脱出来,在自由的排列组合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将自由性与秩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对后世壁画的绘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欣苗.毗卢寺壁画引路菩萨与水陆画的关系[J].美术观察,2005(6):94.

[2]金维诺.法海寺壁画“帝釋梵天圖”[J].美术研究,1959(3):28-31.

[3]王欢欢,程爱民,马清林,等.一幅明代水陆画颜料的分析鉴别[J].敦煌研究,2014(5):119-124.

[4]王小珺.试论热贡唐卡的颜料选配与造型特色[J].西藏大学学报,2011,26(1):145-151.

[5]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6]东晋佛陀拔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4,大正藏第9册(第278经),第620页,上栏,第22行.

作者简介:李诗洵(1999-),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本刊学历,研究方向:传统东方壁画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