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至民国期间广州的象牙雕刻

2019-11-29 08:49梁莹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清代民国广州

【摘要】广州象牙雕刻又被称为南派牙雕。制作用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欣赏品;其二是实用品;其三是装饰品。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所发展,到明清至民国时期,象牙雕刻的工艺以及生产规模达到了顶峰。因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雕刻师在象牙上可大胆发挥且不易碎,高超的雕工艺术结合洁白的牙料选材,造就出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牙雕作品。广州牙雕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著称,采用镂空、透深等独特的雕刻手法,再将一些名贵的玉石等巧妙地镶嵌在一起,使其更显华丽。尤其是独具特色的柔润的色泽以及光滑的质地备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明清至民国时期广州象牙雕的发展历程,体会广州象牙雕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清代;民国;广州;象牙雕刻

【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识码】A

牙雕,是以动物牙齿为原材料进行雕琢的手工技艺及其制品。通常雕刻材料以象牙为主,因而牙雕也专指象牙雕刻。牙雕不仅作为工艺品而存在,它还携带着生态物种、交通贸易、古今史事及风俗尚好等信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涉及多个学术领域。自古以来,中国广州即是世界上重要的象牙雕刻基地,广州牙雕又称广式牙雕或南派牙雕,与北京、江南形成中国三大象牙雕刻流派。

随着清代广州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广州定为清朝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后,海外的象牙大量输人广州,为广州牙雕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后,广州牙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闻名于世,与江南牙雕、宫廷牙雕并称三大流派。

清代广州牙雕成熟和繁荣的重要标志便是行业组织的出现和扩展。早期出现的是贡品行(也叫贡行)和洋行。贡行,集中了当时民间技艺高超的一批匠师,顾名思义,是指制造朝廷贡品及高档次外销品,如人物(以历史故事题材为主)、牙塔、牙球、梳妆用品及大型室内饰品,带有官营性质。

清未民初,广州牙难业又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大牙行。有些不属于责行或洋行出身的象牙手工业作坊主所经营。大牙行在组织、原料、人力和管理上较之责行和洋行要灵活机动得多,对贡行起到成胁作用,并有取而代之的趋勢,于是贡行商号也先后转向大牙行,大牙行于民国初年替代了责行。大牙行会址在今小新街142号,建有“象牙会馆”。当时以象牙会馆为中心的小新街、大新街带牙雕铺鳞次栉比,生意兴隆。从现在的街道分布来看,除了象牙街,还有四条象牙巷,分别是一巷至四巷以及象牙别街等支线[1]。

乾隆年间,在广州的威廉·希克记载了当时十三行附近的各色工匠:“这里有玻璃面工、制扇工匠、象牙工匠、漆器匠、石室匠及各种各样的手艺人。[2]”表明十三行附近是当时广州外销艺术品的制造和贸易中心。象牙雅刻与其他外销艺术品一样,深受欧美人土之青睐。据粤海关(1876年广州口岸贸易报告》:“象牙和漆器,出口约相当于过去的平均数量[3]。”这表明象牙的消费量是很大的,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王乔治三世特使马嘎尔尼一行花达广州,他们为广州精美的牙雕而着迷。特使秘书巴洛在《旅行在中国》一书中写道:“看来似乎最优美、最完美无瑕的顶峰,就是广州的象牙雕刻”[4]。根据巴洛的记载,当时广州牙雕工艺品的和类很多,有镂通花折扇、国际象棋、雕花胸针、烟嘴、粉盒等。这些精美的牙雕制品令西方人赞叹不已,特别是多层镂空旋转象牙球,“令西方人为之困惑和着迷”[5]。

随着广州牙雕的繁盛和与日俱升的影响,与其他工艺品一样,作为“广货”源源不断进贡到京城,为皇室贵威们所占有和赏玩。广州是牙雕进贡的重要基地,主要由当地总督、巡抚、布政使、将军、总兵、河道漕运、八旗都统、知府及粤海关监督负责采购呈晋。从《宫中·进单》中可以一览有清一代广东贡品名称、类别、数量、进贡者、进贡时间以及皇帝的旨意等[6]。

广州牙雕与其他“广货”一样,在对外东西汇流的大氛围下,自然会受到西方审美元素的影响。广州的匠师们首先接触并学习掌握进口的西方工艺技术,由模仿到创造,形成新的风格,充实并丰富了本地的传统工艺。

道光《广东通志》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后、玳瑁、竹术、滕、锡诸器俱甲天下[7],”说明广州工匠闻名天下,进京供职者颇不乏载。清宫的养心殿造办处是一个专门制作皇家御用品的机构,始设于康熙初年。按照定例,造办处向全国各地引进工匠,其中广东工匠称作广匠或南匠,一般由广东督、抚或粤海关监督据谕旨招募送往内廷服役[8]。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之记录来看,自雍正年间(1723—1735)起至咸丰年间(1851-1861)的一百多年间,广东一直都为造办处提供顶尖的各类手工业工匠,其中包括数十名牙雕工匠[9]。

除了作为贡品人京的象牙制品外,广东牙匠也被选送人造办处,为清宫皇室王族制作各种堪称鬼斧神工的象牙艺术品。据研究,最早进人造办处的广东牙匠是陈祖章。朱家潛《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载:(雍正七年)祖秉圭处送来匠人折一件,内开:牙匠陈祖章名,木匠霍五、小梁、罗胡子、陈斋公、林大等五名。传恰亲王谕:着交造办处行走试看。

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起用已被罢免的原广西巡抚、满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主出任粤海关监督关部正堂兼监察御使一职[10]。祖上任后,为投雍正帝之所好,选送牙匠陈祖章人京。据杨伯达考证,陈祖章不仅是迄今已知最早进入造办处的广东牙匠,也是雍正朝造办处唯一一位来自广东的牙匠。陈祖章在造办处服务共十三年,由于技艺精湛而深受雍正、乾隆帝赏器,待遇优渥,地位隆崇,并甚有影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那件由乾隆帝定名为《月曼清游册》,即是乾隆六年(1741)奉乾隆帝旨意,由陈祖章领衔带领广牙匠萧汉振、陈观泉、顾彭年等共同雕刻的牙雕杰作。乾隆七年(1742),陈祖章恳祈回籍,得乾隆帝恩准[11]。至此,这位在京报效十三年的广东牙匠荣归故里,也完成了将先进工艺带进京城、传播振兴广东牙雕艺术的历史使命。

自乾隆三年(1738)至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帝传谕广东官署选送牙匠若干名进京供职:屹隆三年(1738),粤海关监督郑伍赛选派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乾隆六年(1741),陈观泉,随父陈祖章在造办处无偿报效(一说雍正年间人京);乾隆八年(1743)司徒胜;乾隆十四年(1749),粤海关监督硕色选派黄兆;乾隆二十三年(1758),粵海关监督李永标选派李爵禄;乾隆三十八年(1773),粤海关监督德魁选派杨有庆;乾隆年间杨秀,随父杨有庆人造办处[12]。在雍正、乾隆两朝,共有十多名广东牙匠人京。这无疑与陈祖章在京良好的声誉有关,也证明广东牙雕工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象牙雕刻是广府文化的一朵奇葩,在长期的历史蕴藉和积淀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象牙文化,也就是说牙雕不仅仅作为工艺品而存在,它还携带着生态物种、交通贸易、民情风俗及审美情趣等,天然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发达的商业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孕育了广州牙雕的出现和生长。人们可以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去审视解读它,并且研之愈深,其趣味则弥甚。恩格斯说:“历史发展是合力的结果”,这是个极其高度的概括,同样,广州象牙雕刻的发展也是合力的结果,从原始社会的启蒙到清代的昌盛,有如涓滑细流汇成江河,巨浪波荡,终成大器,正是各种自然的与人文的因素共同作用而使然。

参考文献:

[1]吴铁城.广州大观[M].广州:天南出版社,1948:246.

[2]江堂河.清代广州外销画的画家和画室[J].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3):521.

[3]《廣州史志丛书》编审委员会.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一粤海关报告汇集[G].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广东省工艺美术公司,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广东工艺美术史料下篇类篇[G].1988:219.

[5]曾应枫.广州牙雕史话[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9).

[6]杨伯达.从清官旧藏十八世纪广东贡品管窥广东工艺的特点与地位[C].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官中进单[0].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贡档.簿[0].

[9][清]阮元修,陈昌齐.广东通志:卷九七[M].同治三年重刊道光二年本.

[10]杨伯达.十八世纪清廷内广匠史料纪路[C].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

[11]朱家滑.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一集雍正朝[G].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152-153.

[12]普冷玲.雍正乾隆朝养心殿造办处广东牙区陈祖章事递考略.广州文博贰期[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97.

作者简介:梁莹(1977-),女,汉族,广东广宁,博物馆馆员,毕业于广州海军舰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宣传教育及研究。

猜你喜欢
清代民国广州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母鸡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