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映现的古代社会

2019-11-29 08:49张熙茹钱玉成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塔苏州

张熙茹 钱玉成

【摘要】古塔是古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塔,源于佛教,本是佛祖的坟冢,是中国古代佛塔的简称,俗称宝塔,起源于印度,辉煌在中华,誉溢世界。中国古塔的发展历史漫长,从东汉开始,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迄宋元明清,在近两千年的岁月中,虽潮起潮落,却历久不衰。古塔虽有外来之缘,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硕果,它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融合印度佛塔建筑形式的杰出创造,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既是砖、石、土、木组成的动人乐章,更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美妙诗篇,其留给后人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元的,本文将以苏州古塔为主要内容来解读中国古塔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古塔;古代社会;苏州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一、政治稳定—太平盛世造塔

佛塔,特别是大型佛塔,体量硕大,规模宏伟,高耸而立,动辄数十米高,这在生产能力还在不断发展中的中国古代社会建造相当艰难,除了封建王朝的帝王、宫人或官吏等人能够调动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建造者外,从筹备、募资、烧砖、选址、设计直到施工营建,装饰安置供养物品等一系列过程当是相当漫长的,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是断乎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社会政治的稳定,百姓处于战乱或自然的灾难之中,民不聊生,连起码的正常生活都难以保障,何谈耗时数十年的佛塔建造工程呢?今存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建造于唐末宋初的这段时间内,这是一段从整体上说是军阀割据、战乱不绝的年代,是当时民众饱受苦难的时代。

建造佛塔,特别是大型精美的佛塔,没有一段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没有相对太平盛世的社会安定是断乎建造不出来的。回顾一下唐末五代这数十年中建造的佛塔,只有巴蜀地区(即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建有个别佛塔,南唐时建有栖霞寺舍利石塔,这些塔都不高大,栖霞寺舍利塔只有15米高,是实心石塔,相对来说建造比较简易,而真正上了规模而宏伟精美的砖构佛塔只有杭州的雷峰塔、临安的功臣塔和苏州的虎丘云岩寺塔了。如今雷峰塔已经坍塌,只存遗迹了,因此功臣塔和云岩寺塔更是珍贵。位于苏州虎丘的云岩寺塔是一座七级八面双筒结构的仿木楼阁式砖构佛塔,从其由民间募款建造和地下垫层之复杂难办及工程量浩大精美、复杂错综等况分析,说其两三年建成确是缺乏基本工程常识的离谱看法。经认真考据和建筑工程、建材筹备等多方求证,钱玉成等人认为今存虎丘塔,即云岩寺塔的建造期当于唐光化三年(900)至宋太祖赵匡胤在位(960-976)的70年左右的一段时间内,而在这段唐末五代的乱局中,只有钱氏吴越国在其“遵奉中原、保境安民”的大国策条件下,苏州地区才享有这样一段太平盛世的美好岁月,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并在佛教兴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才能水到渠成建造出这座大型而精美的佛教巨构出来,2014年虎丘云岩寺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反之,云岩寺塔雄峙至今而精美呈现,也彰显了吴越国在唐末五代这一太平盛世的美好岁月,盛世建构佛塔这是首选的结论。无论古今中外,重要建筑工程作品的存在(木构易毁不计)必有其相当长的一段岁月的盛世时期存在,哪怕是在相对范围较小的地域内。唐代的名塔——大雁塔、小雁塔和北宋定州的开元寺塔等均可证实这一结论。

二、经济繁荣—耗财积物成

古代留存至今的塔,都是由相当丰富的物质所构成,即以虎丘云岩寺塔为例,它首先是以砖构成,除明代崇祯年间补以明代砖块除外,其大约用了一百三十万块(1.3x106)块唐五代的条砖和方砖,而每块条砖或方砖都是窑工们选泥、锻泥、制模、入窑烧制再运至建塔的现场。这些都需要以一定价值的钱币来计价的,而塔中的其他物资,如木(少量构件),石(平座构件)、泥(灰浆),脚手架、沥粉膏泥以及供奉在塔内的金涂塔、经卷、佛像、丝绸、绣件、经箱等,都是当时社会财富的具体呈现。从宏观上说,均是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体现,如果社会凋弊、民不聊生,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是不可能有余力来做这种属于上层建筑的宗教活动及消费的,何况如虎丘云岩寺塔这种大型精美的巨构是耗资巨万、历时多年的大型公益工程,是完全依靠民众的点滴捐助、供养而集资集力而构成的。前面已经提到瑞光塔有定磉题记、砖铭题记,都明确告知施主们对瑞光塔磉石、条砖的捐助供养。而虎丘云岩寺塔在二层塔心室内发现经箱中除保存七卷《法华经》外,还有一卷供养人题名,除题在卷面的少数姓名外,其余供养人姓名因纸质碳化损毁,已不能揭示,否则应当可了解到全部或多数捐助建塔的供养人名单。这是一个相当多数量的善男信女的庞大队伍,没有他们的虔诚捐物捐钱,聚少成多,集腋成裘,这虎丘塔是断乎建造不出来的。而这些民众的慷慨解囊就显示出社会整体财富总量的增加,也就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经济是基础,这是一条真理,对于建造佛塔这样一种宗教行为一样合适。

包括苏州在内的吴越国在唐末五代这一时期的发展,正是在“尊奉中原,保境安民”这一大国策指导下,垦荒圩田、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使两浙地区在唐末极度破坏的情况下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这就出现了如苏轼所说的“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的小康景象。”这也就有了构筑大型佛塔虎丘塔的经济基础。北宋初年,在钱氏纳土归宋和平统一的情况下,苏州地区经济更得以持续发展,并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显示出更超越五代时的更加提升的大好经济局象,这就是瑞光塔得以在虎丘塔、上方塔、罗汉院双塔等佛塔相继完成的情况下又得以建造的经济基础和时代背景。

三、佛教兴旺——信徒供养造塔

佛塔是佛教的重要建筑,前面已经提及建造大型佛塔是一项旷时耗材的长期工程,而除了早期的一些佛塔是由皇家宫廷及官方建造的,如洛阳永宁寺塔、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到五代及以后,建造佛塔的事已经转变为由佛教寺院组织筹办、民众供养钱物,并聘任专业的工匠来建造这样的一个规范化实施的路子,用现代的话说是一项系统工程了。而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佛教的发展兴旺是很重要的基础,只有在佛教发展兴旺的基础上才会有包括佛塔在內的佛教建筑的整体发展和建造。

佛教源于印度,汉代传入中土,经过两晋南北朝的战乱和发展,佛教的教义如行善惩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思想深入人心、深入民间,使佛教得以长足发展,隋唐时已发展到一个巅峰时期,创设了多个宗派。但到了唐武宗废佛后,佛教整体显现衰退的状况,唐末五代民不聊生,特别在中原地区,随着后周世宗柴荣的又一次废佛,佛教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已经衰败到几乎无法生存的悲惨境地,但在钱镠创立的吴越国境内却是又一番兴旺景象。

四、科技发展-优技佳艺构塔

包括古塔在内的人类文明的作品,都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元素所构成。而物质元素方面的产生和进步则是反映了人类产生以后数十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科学技术领域内的进步和积累。佛塔在中华大地上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宗教信仰等人文因素外,尚有其物质形式的民族取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因素。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是以木结构为主要形式而存在的。故印度佛教传入后,其佛塔的形式与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相结合,诞生了木构楼阁式的佛塔。从东汉开始,约到隋唐前,在汉地的佛寺中,木构佛塔风靡一时,是当时佛塔的主流构建物。东汉末年笮融在徐州建造的浮图和北魏时洛阳建造的永宁寺塔都是这一时期木构佛塔著名的实例,可惜现在只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了。

以上种种塔体塔式之变迁演进,均反映了苏州乃至中华古塔在制作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今世界各地之高层建筑,甚至有数百米高度,占地数千上万平方米之规模,其核心技术之要点仍在多筒套合之原理,这在千年之前,早为中华能工巧匠们所实践和创造。

五、结语

古塔建于盛世,其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文精神,是一个时代和地域的载体,也是所在地域的一个标志物。中国古代存留至今的著名佛塔都有着当时文化载体的作用和价值,如西安的大雁塔、苏州虎丘塔、延安宝塔等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苏州这座文化昌明之城,城市承载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杨东平《对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阅读》)。总书记曾说过,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實力,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了解古塔,研究古塔也要遵循总书记的指示,从文化着手,激发正能量,为当今的现实社会服务,给社会发展以一定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罗哲文.中国古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2]钱玉成,耿明.映现吴越一虎丘塔文物[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

[3]苏州博物.虎丘云岩寺塔瑞光寺塔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4]钱玉成.虎丘山志[M]. 北京:文汇出版社,2014.

[5]吴趋.姑苏野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6]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苏州虎丘塔出土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

[7]李最欣.钱氏吴越国文献和文学考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邹小芃,邹身城,刘伟文.《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总序[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熙茹(1980-),女,汉族,江苏苏州,硕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古塔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西湖
古塔
有味道的苏州云
和古塔叔叔度周末
和古塔叔叔度周末
苏州之美
和古塔叔叔度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