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2019-12-02 10:18麦秀媚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麦秀媚

摘要:小学数学属于一门抽象的科目,为了想让小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多次研究,观察到小学生了解数字与图示是比较快的。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方式精心设计教学知识,不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培养学生掌握识图、思考图示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训练思维后,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了解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6-014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不断创新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素质。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但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没有明确的学习思路,缺乏较高的思维方式,想要提升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方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并分析了几点在数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对策,应用思维导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积极的进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1.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被称为脑图和概念图,是组织和展示知识的设备,它可以把某核心的概念知识置于方框中,然后用连线把有关系的概念知识和命题相连接,在连线中写出两个概念中的意义关系。

思维导图属于开发大脑潜力的有效的图解学习工具,它能够应用在大脑皮层的不同智能,其中有字词、圖画、数字、逻辑、规律、颜色和感知空间,它能够应用在生活中的不同层面,协助你高效的学习,具备清楚的思维,使你的大脑有较高体现,思维导图采用生动具体的方法进行展现和研究,十分靠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采用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很大的意义,采用图形教学能够大大的增强学生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能够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过程,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思维导图的绘制有着不同方面,如颜色、形状与想象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学习到数学构造,掌握自己的缺点,进而改变自己,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采用思维导图能够协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不同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有着不同的想法,教师能够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观察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逻辑规律,并且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考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为此,这是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绘制思维发图,学生能够总结重难点知识,不但能够节省学习时间,为以后考试复习奠定基础,同时还集中注意力,在已学知识增加新知识,不断的进行攻讦,保护学生的知识体系。

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借助思维导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学习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同,但大部分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都十分感兴趣,相比较讲解的文字知识更容易理解,通过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数、分类、比较”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其次采用多媒体设备把五颜六色的图示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播放时,让学生观察到数学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如:9、10、11、12、13、14……,清楚的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而且还可以迅速的进行比较,然后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把合适的题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图片讲明答案。然后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积极的进入到学习中,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可以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3.2 采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是教师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互相研究,能够在黑板上进行解题,在轻松的教学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钟表”知识时,纤维学生讲解了解钟表的小技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示学习时间的过程,学生在笔记本中仔细的画着,描写,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绘制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去黑板中达到之前安排的任务,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讨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要合理的评价和激励学生的表现。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让学生高效的进行研究和合作,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都可以进入到学习数学知识中,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参与水平,学习到相应的数学知识。

3.3 采用思维导图寻找解题方式。

数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关键的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占分值较高的题目,在分析应用题时,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协助学生找到明确的解题思路。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解答数学问题的策略”时,能够为学生先讲解习题,然后在采用思维导图方法,设计教学案例,将所讲的知识结合到应用题中,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例如:我们要想知道每位学生一天共有多少零花钱,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有多少小朋友?”“每位小朋友一天有多少零花钱?”学生耐心的研究,迅速正确的解答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互动,学生根据自己在完成思维导图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学习知识产生的问题。教师要不断的指导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掌握框图、线段与箭头的方法思考,有效的提升学生解题思路和逻辑分析水平。

3.4 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自我评价,协助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思维导图有着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能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到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未来的教学采用的手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能够协助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领悟情况,为教师提供比较直观的画面。而且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属于自我评价的过程,协助学生可以清除的了解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对比教师讲解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自己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且进行修正,这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效的提升数学成绩,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辅助教师的有效方式,根据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中清楚的展示知识的构造和框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有效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明确的逻辑思维思路,且根据自己的推理进行绘制,提升学生借助图示表达的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此,教师要有效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让学生牢牢的掌握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高效的找出解题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思维导图变成提升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赵华英.完善认知结构 提升数学素养——简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 小学教学参考,2017(23).

[2]陈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改新视野[C]. 2018

[3]肖媛,朱秀兰,李露.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与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