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性思维在竹笛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04 04:07牛宇辰
北方音乐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基本功教学

牛宇辰

【摘要】在竹笛教学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具象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从初学竹笛需要掌握的口型、呼吸以及具有一定基础后学习乐曲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运用具象性思维去思考、学习,这样才能解决笛子演奏过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

【关键词】具象性思维;教学;基本功;局部与整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笛子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以它明亮、甜美、悠扬的音色,丰富、形象的表现力,灵活多变的技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广为流传。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结构的改变,在大学校园中,不少学生把笛子作为自己的选修课来学习。如何使这些没有笛子演奏基础的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研究他们的生理、心理因素,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使教学计划最有效地顺利落实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运用具象的思考方法,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具象性的思考方式,使笛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始的竹笛教学,首先要进行局部基本功训练,教师要将姿势、手形、口形、口风、口劲、风门等基本原理以及它们所在的部位、呼吸过程中横隔膜的运动状态、腹肌的变化等向学生们一一讲解清楚。但是,在局部分析讲解之后应该注意综合论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每一局部的运动作用,更要注意各部分之间能动的、有机的联系和对全局性所起的协调作用。

竹笛属于吹管乐器,演奏吹管乐器,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竹笛在演奏过程中的呼吸不是一个简单的腹部运动,它与口形、口风、口劲、腹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忽视了某一部位的作用都会影响正确的呼吸。呼吸方法有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我们一般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综合了胸式和腹式呼吸法的优点,呼吸肌肉全部积极地参与工作,气容量达到最大值。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部自然向外扩张,横隔膜下沉,使气压达到小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气沉丹田。这种吸气与我们平时的自然吸气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将气吸至腹部。我在教学中发现,初学笛子的学生往往在吸气时与自然的吸气相反,吸气时双肩耸立,腹部向内收缩,将气吸至肺部。这样,吹不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头昏、口干、舌噪、胸闷,这不仅不能演奏好笛子,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我在讲解和示范正确的吸气法时,学生对我所吸气的位置是看不见的。那么,要想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使学生快速掌握吸气法,我就动用些具象性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去体会、思考。比如,在雨后的天气里,面对清新的空气总是忍不住要深深地吸上几口,这时体会气是吸至小腹的。又比如,你遇到一些让你感到紧张的事,你想放松的时候总会深呼吸,这时你的气也是会吸至小腹。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这些生活中的习惯是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吸气法最有效的途径。正确的吸气法以及吸气位置掌握后,如何将气用腹部控制住,按照乐曲的需要、乐思的发展,将气合理地呼出。其他部位应怎样配合,这也是能否演奏好笛子的关键。

呼气时,小腹肌肉、横膈膜向内收缩,形成一种将气向上推的力量,胸腔、喉头周围的肌肉群处于放松状态,口腔打开,使气息从小腹经口腔到风门形成条通道。但这种理论过于抽象,我采取生动而又具体形象的方法使学生有直观的体验。要做到这一点,我让学生体会吹蜡烛,要想把远处的蜡烛吹灭,你的气从小腹到口腔必然是畅通的,有一处紧张都不能将气吹至远处。要做好腹肌控制气息,我让学生体会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时腹部肌内绷紧的感受。气息的畅通又好像是放风筝,无论风筝飞多高、飞多远,它总是由下方的一条线操纵着。运用这些形象生动的事例,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复体会,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上身保持垂直,双肩双臂自然下垂放松,口鼻可同时快速吸气。呼气时,气流的强弱是靠腹肌和口深来控制的,口风切不可紧张。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积极调动学生的具象性思维,反复体会,反复琢磨,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在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以后,应及时引导学生由局部到整体进行训练。俗话说:“千日管子百日笙,笛子吹响一五更。”这就是说笛子的发音比较容易。但是,要使笛音长短、高低、强弱、音色等完全符合乐曲的要求,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用笛子吹出优美动听的音色是全局,口型、口风、口劲、腹压是局部,它们之间的密切配合、有机联系、协调变化都是为全局服务的。要做好这一点,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环节就是呼吸,口型及腹压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们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先说口形,口型是指吹笛时口的形态,口型与发音直接相关,吹奏中口型正确才能有良好的发音效果。口型是在唇肌和面部肌肉的协调配合下形成的,两嘴角微微向后收,像微笑。两嘴角肌肉上下夹紧,这就是口劲。上唇比下唇微凸出些,在人中的下面,雙唇的中央形成椭圆形的风门。再说呼吸,呼吸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吸气量的多少和呼气的粗细上。如果说口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风门、口型的大小和双唇的移位上,那么腹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腹肌收缩力的大小上,收力大,呼气急;收力小,呼气缓。呼气缓急控制发音的高低,呼气的粗细控制发音的强弱。呼吸、口型与腹压的状态则控制笛子的音色。

为了能使呼吸、口型与腹压相互配合,有机联系,协调变化,引用丛星原老师总结出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1)吹低音,风门大,口劲小,腹压弱,气流缓。

(2)吹高音,风门小,口劲大,腹压强,气流急。

(3)吹强音,强而不高,强而不噪,笛身微微向外转。

(4)吹弱音,弱而不低,弱而不虚,笛身微微向内转。

再次,在解决了笛子的呼吸、口型与腹压的配合以后再来解决笛子的音色,就要对学生进行笛子美感的训练。“松、厚、圆、亮”是笛子音色的特点。气息通过小腹至下而上源源不断输入吹孔,使得笛膜、笛管充分振动,这样就能获得理想的音色。正确理解和掌握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密切配合、有机联系、协调运动,加之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就能获得我们追求的笛子艺术的初步结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要想演奏好一首乐曲,除了上述的从生理角度来讲的各部分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外,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着手,注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和艺术修养。音乐感觉是演奏者的灵魂艺术修养,是演奏者的根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有良好的演奏笛子的先天条件,技巧训练进展很快,但演奏乐曲时却索然无味,缺少音乐的内在表现力。这与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我要求学生平时除了刻苦练习之外,还要广泛、大量地接触中外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正确地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以此提高自身的鉴赏力和感受力。有很多的中外演奏家在文学、形体、美术、书法等方面的造诣是很深的,这不能不说与他们摒弃狭隘,追求艺术的广博性,从而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的思维方法有关。

当然,作为一名器乐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具象性思维,并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高屋建瓴地从全局出发,把握各个环节的配合、联系、协调、变化,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倩.竹笛与长笛演奏技术的异同及其应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5.

[2]王娜.论打开喉咙在歌唱中的重要性[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吹笛子技巧.转引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9375021.html.

猜你喜欢
基本功教学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羽毛球基本功训练问题及对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曹家庄完小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
平面向量的基本功,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