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 用语文

2019-12-09 02:02曹爱春
赢未来 2019年25期
关键词:学习语文发展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突出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反复地在语言实践和运用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学习;语文;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突出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反复地在语言实践和运用中得以实现。

一 挖掘文本,促进阅读常态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出发,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探索,张扬个性,在“自主”中学习,在“应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真正让学生学得自主,用得自如。

(一)让情感体验成为推动阅读的支点

体验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为出发点,入情入境地对文本进行切身感受。它崇尚个性化解读,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在《触摸春天》教学中,我从“安静如何创造出奇迹?”来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安静在花香中流连穿梭、拢住蝴蝶等语句。接着让学生:轻轻闭上双眼,慢慢伸出双手,悄悄拢住蝴蝶,细细感受蝴蝶在手指间扑腾的全新体验。而后睁开眼睛,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安静张开手指,蝴蝶飞走了,她仰起头张望,仿佛张望到了什么?请把刚才想象到的画面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此时此景,学生已将自己与文本融为一体,把外在的文本情境转化为内在独特的、有新意的感悟之中,实现了走进文本,又超越文本,走向大语文的理想境界。情感体验的课堂是灵动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让精彩片段成为推动阅读的支点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推动阅读的对象。如小学第十册关于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我把对人物精彩描写作为推动阅读的引子,设置了一个问题:请搜集文学作品中精彩的“写人”片段,进行交流展示。学生围绕这一问题作了很多阅读准备,四处寻找,有的从名家名著中寻找,有的从报刊杂志中寻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寻找、展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亲历阅读|赏析、吸收的过程。

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关注文本本身,更关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由一篇阅读走向一片阅读,由文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阅读有“源头活水”。

(三)让随文练笔成为推动阅读的支点

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的确,教师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随文练笔,就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山雨》教学,我先引导学生用全面感知物的方法找作者描绘的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

听到了什么?(沙啦啦……像……)

看到什么?(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触到了什么?(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此曲只应天上有”呵!

闻到了什么?(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这浓郁的墨香宛如偌大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还通过换位、换时、换情的方法,升华了山林雨景图。(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鲜活的语言材料给学生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其行文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又是学生语言表达的典范。因此,我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如诗的语言,让学生有所思考、感触,进而领悟作者运用全面感知的表达方法,通过比喻的手法,奇特的联想,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然后让学生仿写《春风》,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的笔尖流泻而出。丁超写道:“春风犹如一个个时尚模特儿,大街成了的T台,迈着轻盈的猫步,与姑娘们媲美,有时还悄悄地掀起姑娘那飘逸的裙摆,戏弄一番后又悄无声息地溜走。”融写于读之中,就能把“课标”精神“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落到实处。

二 突破学以致用关,实现语文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学习的触角应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紧紧结合,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

(一)立足于校内,在活动中践行语文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最高本领。为了学生独立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我们多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展示平台,学生就多一次用语文的机会。学校《希望》文学社催生的习作之花绚丽多彩;班级新闻采编组的小记者用他们的眼睛去寻觅真善美,用他们的心灵去感受新生活;“小博士”信箱正引领着学子们探索科学奥秘;校园广播站、《弟子规》践行日记,流淌真情,催人上进;擂台赛上,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学期的手抄报、书画作品、校园歌曲、诗歌创作以及朗诵、辩论演讲比赛,六一文艺演出等都是孩子们快乐的大本营,自我展示的大舞台,张扬个性的练兵场。

(二)植根于校外,到社会去运用语文

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引导学生用语文,我从作业入手。如结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让学生调查本村镇“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情况。要求追根溯源,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紧接着给村长或镇长写建议书,用书信的形式寄给他们,并给村民写“环保”倡议书,打印发给他们,最后写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又如,针对错别字多这一现象,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的活动,即在社会上查找用错的字并敦促修改。提醒学生与对方谈话讲究艺术,注意礼貌用语地使用等。活动结束,写一份报告,分析活动成败的原因。

还有一些角色互换的作业,如“当一天家长”、“赚一块钱”,体验后,在同学间交流从中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和得到的啟发。另外要求每周最少跟家长交流一次,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每周组织学生介绍从电视、报纸、杂志看到的新闻,上网查阅的资料,身边发生的趣事,最近看的一本好书及自己得意佳作等。为了为了积累生活中的语言,要求每人有“采蜜本”,随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记录下来。只要有冲动、有想法、有感触就动笔,自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总之,学语文、用语文必须“人人参与”“个个精彩”,让教育回归“人本”,让生命更加激扬。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J]. 基础教育课程, 2015(7):79-83.

[2] 任苏民.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 王其华. 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理性审视和科学构建[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7).

作者简介:曹爱春(1975.06-)女,汉族,福建南平,小学语文教师,中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语文发展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