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的传统文化内涵

2019-12-10 09:28王睿腾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形象合作共赢文化软实力

摘 要:合作共赢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吸收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和为贵,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己达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行不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交上的成功实践。今天,随着文化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外交中的重大价值,有利于塑造亲善的国际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中国价值,解决合作共赢外交实践中的困境。

关键词:合作共赢;传统文化;国际形象;文化软实力;中国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007-03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合作共赢理念的重要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揭示了建立共赢外交关系的巨大价值。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合作共赢外交理念广泛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思维。探索习近平合作共赢的传统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而且有助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古为今用”。

一、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的理论渊源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灵活应用的产物。

(一)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理论

国际合作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预言,在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中,合作将使和平成为新社会的国际原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使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与对立日益消失,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发生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理论从世界整体利益出发,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前提,在争取自身利益时,不损害他国利益,尊重他国的主权独立与自主发展,承认和尊重合作各方的差异性。它构成了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的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庄子·齐物论》的“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表明天地人物是一体的。《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保留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强调整体性。而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将整个世界视为有机统一体,认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蕴含着鲜明的整体性思维。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创新性。《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及《周易·系辞下》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都意味着通过变化革新才能够通达。而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现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蕴含着鲜明的创新性思维。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包容性。《周易》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并非仅代表对立,二者实为一种互补、对应和包容。《孟子·滕文公上》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强调了物品的千差万别是自然现象。因此,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主张以和而不同的原则处理问题,超越了零和博弈,蕴含着鲜明的包容性思维。

二、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的具体传统文化内蕴

合作共赢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原则,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行“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都是加强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以和为贵——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和为贵”一词出自于《论语·学而》的“礼之用,和为贵”,提倡的是友爱、和睦以及和谐。这种重视“和”的思想不限于儒家,它在各家学说中都有体现,可以看作是一种普遍的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1]。它不仅指的是人际关系,同样适用于国家间的交往。之所以“以和为贵”,是因为它有利于相互合作,做出正确决策,从而实现双赢。

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和平是人民永恒的期待。2013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了“庄园会晤”,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中美新型关系的构想。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时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提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2016年9月,在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应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世界繁荣和平的积极意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共鸣。

(二)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正确义利观,是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以正确义利观为指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坚持道义和公平的原则,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求。

1.中国传统义利观及正确义利观的提出

儒家的义利观有很明显的重义轻利特征。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44,187等等。但是并不否定利和欲,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2]41孔子认为对财富的追求、对贫贱的厌恶都是人之常情,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来实现。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荀子在义利观上明确指出“先义后利”“以义制利”[3]。墨家将义和利等同起来,“义,利也。”[4]369墨子是主张言利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271。法家是重利去义的。“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5]。道家主张自然无为,“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而儒家所倡导的重义轻利观是我国的主流价值。“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6]重义轻利、见义勇为等思想仍然是中国公众的主要行为观念。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时,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找到利益的交叉点,从整体利益出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主张合作共赢、义利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正确义利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踐行正确义利观的表现。在经济、科技等的推动下,各国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从整体利益出发,既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也不能忽略别国利益诉求。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与自身利益的辩证统一。具体而言,经济方面,打造“一带一路”,创办亚投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政治方面,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联系。文化方面,在文化交融中,提倡求同存异,反对强硬推行本国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生态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总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三)立己达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总而言之,也就是要做到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依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利益诉求。而“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践行。“‘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项仅仅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的战略,而是以中国的发展为契机,实现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战略。”[7]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现中国发展的转型与升级,通过合作共建,让其他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与合作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担负大国使命的重要表现,主动寻求利益交叉点,在合作中将自己的成果惠及他国,最终实现双赢、多赢。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合作[8]。

(四)并行不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为万物可以竞相生长,不会彼此妨碍,日月运行、四季更替顺利进行,不会产生冲突。体现了大自然的一种包容精神、和合之道。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就引用了这一句,借以阐述了大国之间应合作共赢。当前时代大国关系中的和平与冲突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大国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和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一是中美关系。2013年,中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时,提出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在特朗普当选后的首月,中方与特朗普团队即进行了包括习特通话在内的一系列密切互动,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承认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近年来,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但总体来看,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的,这是由双方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二是中俄关系。俄罗斯既是世界大国,也是中国的邻国,中俄关系的建立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及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以及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寄语中俄关系。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题为《共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重要讲话,强调中俄要继续携手并肩,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明天。2017年,两国各领域交流机制不断巩固,双边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共十九大为深化中俄关系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俄两国继续保持密切高层交往,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三是中欧关系。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的身份访问欧盟,双方共同确定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开启了新篇章。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晚报》发表署名文章《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其中化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名句“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提出“智者求同,愚者求异”的主张,提出要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中欧关系进入新时代。

三、发挥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

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外交中的重大作用,有利于塑造亲善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贡献中国价值,推动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的顺利践行。

(一)塑造亲善的国际形象,增进合作共赢外交共识

目前,孔子学院已成为全球推广中国国际形象的优秀品牌。孔子学院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传达中国对世界的和谐理念与友谊[9]。通过孔子学院这一平台,推动汉语不断地走向世界,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的精髓和“和谐发展”的理论介绍给世人,打破隔阂和误解,塑造一个追求和平、和谐的国际形象,驳斥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和减弱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和忧虑;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合作共赢外交的认识,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仅是经济、政治等“硬实力”之争,也表现为文化所代表的“软实力”之争。文化的力量可以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治发展的“导航灯”,是社会发展的“黏合剂”[10]。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深厚的民族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面临文化产业落后、文化安全受到威胁等多项挑战。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官方及民间文化外交,积极探索构建合作共赢外交下国际文化交流的新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11]。

(三)贡献中国价值,解决自利性与合作共赢外交的困境

合作共赢体系要在命运与共的基本条件下,但这个条件的实现却并非一帆风顺。各个国家本身就建立在不同的价值性认识基础之上,不同国家的文明个性及观察视角往往因不具有可比較性而缺乏相互的融合性,以致出现了所谓“文明的冲突”[12]。这种情况加剧了不同国家在同一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古人的生存智慧,对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优秀传统文化思考和表达的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它的智慧和价值可以跨越时空,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13]。同时,他也强调,中国从古至今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靠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感染力获得的,不是靠对外侵略和扩张获得的。中国重义轻利、集体主义等价值导向不同于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可以改变西方部分略显偏激的思想,为人类发展确立正确的价值指导。因此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中国价值,宣扬正确义利观及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各国自利性与推行合作共赢外交的困境。

总之,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吸收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合作共赢理念中的重要作用,塑造国际亲善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中国价值,以解决合作共赢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张立文.中国和合文化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29.

[2]论语·大学·中庸[M].陈晓芬,徐儒宗,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3]张觉.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14.

[4]墨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5]张觉.韩非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29,527.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9-24)[2019-06-2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11126t2018_2.htm.

[7]张蕴岭.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J].大陆桥视野,2014(8):41.

[8]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 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N].人民日报,2016-08-18.

[9]杜瑞增.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D].青岛:青岛大学,2013.

[1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49.

[1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2019-06-27].http://cp

c.people.com.cn/n/2015/1103/c399243-27772351.html.

[1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4.

[13]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124.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简介:王睿腾(1995-),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形象合作共赢文化软实力
延安城市国际形象构建:由外宣翻译误译谈起
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形象的相关性分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