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预测 让阅读真正发生

2019-12-11 10:09梁文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语文教学

梁文萍

[摘 要]  部编教材重视预测策略,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过程,同时学会预测的基本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迁移到不同的情景或文本中。本文从为什么要教预测策略、预测策略教什么、预测策略怎么教三方面介绍预测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预测策略;文本阅读

2017年高中课标修订提炼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这四个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主要属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靠的就是阅读。温儒敏教授强调“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把阅读提到置顶位置。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重大的变革,就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单元,如下表:

面对这个重大的变革,不少一线教师充满着困惑:阅读策略单元怎么教?笔者就三年级预测策略单元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为什么要教预测策略

1.预测策略是转换器

首先,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每个人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策略,就是让学生向前走一步,缩短天生能力的差距。预测策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通过“猜测——证实——再猜想——再证实”把阅读过程转换成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2.预测策略是思维训练仪

每一次预测的过程,都是发展、训练学生推理、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周步新在《小学适性阅读策略的学与教》一书中提道: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预测,必须提供“预测前兆”“预测依据”,而这些“前兆”“依据”,就是将要或正在学习的文本的题目、插图等相关内容。有了这些内容,再教预测的方法策略,学生就可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以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出发点,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预测,得出结论,然后才谈得上印证。假如印证预测偏移方向,师生还得一起合作,就文本和先前的推论反思预测偏移主旨的原因。这一过程无疑就给学生带来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3.预测策略是阅读的润滑剂

预测策略能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预测策略能唤醒学生过往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能让学生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从而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参与度。在激活原有知识的同时,学生也会随机产生阅读期待,最终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二、预测策略教什么

1.运用预测,享受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导读给我们明确了目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阅读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边读边猜测,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后第一题写到: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教师带着学生,一边读,一边猜测“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大意。

2.搭建支架,传授方法

导读页上显示的第二个目标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在享受预测带来的愉悦阅读过程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搭建支架,教给学生预测的基本方法。《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后练习题: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然后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想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再照样子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通过这一环节的体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可以在哪些地方,预测什么内容。

(1)联系文本线索,预测故事情节

文章的题目、插图、情节、人物、物品、感情等都能成为文本线索预测故事的发展内容。

(2)联系背景知识,预测故事表达

这与文本文体有关,像童话、叙事模式有对比模式和重复模式,对反复出现的语句、句式或构式(词、句、段的构成方式)与表达有关的,可以预测故事的表达形式,接下来写什么,怎样写。有了这个支架,再让学生完成导读页上的“目标3:尝试续编故事”就不难了。

(3)联系生活经验,预测故事情意

结合读者的自身经历、阅读体验,可以预测行为原因、结果、情感……这个很重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刻往往跟他本身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有关。

三、预测策略怎么教

1.关注单元的编排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预测”;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让学生“练习预测”;《不会叫的狗》则是让学生进行“独立运用预测”,三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呈现,但训练目标却层层递进。

2.找准课文的定位

基于单元编排目的,教师在教不同课文时要找准课文定位。精读课文是属于“学习预测”,教师应围绕“怎样运用旁批表达预测?”“怎样组织预测推进阅读?”“如何评价学生的预测?”来组织教学。

3.文本的呈现与运用

学生可以虚拟一个学习伙伴,和它一起读故事,通过先学后教,鼓励学生先行预测。值得注意的是,预测应该重视个性体验,没有标准答案,不在于对错,关键是敢于预测,大胆预测。预测不仅是单一的假设,还要有不断自我检验过程,整个过程呈阶梯式上升。在预测过程中,学生来回“猜测——验证”,不断地解决问题,给予学生真实的思维经历,通过预测,学生就能走进深度阅讀。

4.旁批的学习与表达

在教学生预测方法的时候,可以借助“脚手架”,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预测。可以引用这样的句式:根据……,预测……也可以让学生关注旁批的表达方式,学着用上能愿动词,进行表达。

总之,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过程,同时学会预测的基本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迁移运用到不同的情景或文本阅读中。教师不能为了教“策略”而教策略,抹杀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策略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进行适当的、明确的讲解,要重视与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习得。

部编教材这一重大改变,使得一线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并自主运用阅读策略,使他们的阅读真正地发生,最终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J].教育科学论坛,2016(9):29-30.

[2]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25):4-8.

[3]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语文教学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