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法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

2019-12-14 06:26
法制博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教研室卓越

王 强

中原工学院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为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解决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的教学组织功能弱化、教研教改重视不够、教学团队建设不力,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2015年河南省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提出强化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职能。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健全组织架构,建立规范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创优达标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考核激励,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纳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学校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作为教学评估、专业评估的重要观测点,纳入教学质量报告,作为院系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关键时期,法律系召开专题教研会研讨教学形势,加强教研室组织建设。大家一致认为:法律系教学整体比较规范,目标清晰,措施得当,近期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工作应围绕具体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方案、“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为重点开展工作。

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形势分析

(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空前重视,但仍需加强

一年多来,经过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师对教学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空前重视,但囿于较长时间来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职称评审指挥棒的惯性使然,深层次观念的转变也非一蹴而就,因此完成教师对教学工作从观念重视到行为自觉的转变,还需持续加强学习教育。

(二)面临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和一流专业建设的重大机遇

2019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发布《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利用5年的时间,重点建设10个省级一流法学专业点,重点打造50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法学专业课程,建设20个省级虚拟伪真实验教学项目和5个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5个省级庭审直播实践教学平台。2015年,我校成功成为第二批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经过四年的建设,我校在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上取得了较好成绩,预计主管部门很快就会开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的专业点、课程及相关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我们要早作准备,精心谋划,争取取得更大突破。

(三)教研室软硬件建设亟待完善

近几年来,法律系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比如教研室由不到15平米小房间换成了80平米的宽敞大房间,每位老师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方格工作位,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教学责任心明显提高等。但是除参加集中活动或教研会议,老师们大多是上课来了,下课就走,缺少日常更多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也不利于师生互动。

本学期法律系党支部将按步骤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法律系党支部要抓紧此次主题教育,切实提高教研室文化建设、凝聚力建设、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建设。

(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能力仍需提高

近年来,法律系教师在教学研究改革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在特色专业、重点课程、教研教改项目和论文、教材编写、教学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整体上存在数量不多、层次不高、获奖有限的问题。

(五)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近些年来,法律系不断探索前行,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时间安排、过程评价、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导师遴选等方面不断改革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实效。但在实践课程成绩考核评价不够细致、过程管理尚有疏漏,实践教学基地重建设轻使用,校外导师重引进轻实效等方面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

(六)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效果不够

近年来,法律系部分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像挑战杯、法制辩论赛、法律文书写作大赛等,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整体上看,老师们的参与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而缺少老师们的积极指导,学生们取得成绩的数量和层次也不够理想。

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目标

(一)实现教师对教学工作从观念重视到行为自觉的转变

持续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呼吁提高对教学工作的激励,重视重在落实,基本实现教师对教学工作从观念重视到行为自觉的转变。

(二)抓住卓越法律人才培养2.0实施方案的重大机遇

根据《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摸清家底、早作准备、认真谋划、统筹协作,按照主管部门的具体安排,抓住卓越法律人才培养2.0实施方案的重大机遇,提升法学专业内涵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三)教研室软硬件建设取得突破

不断完善教研室硬件设施建设,力争有所突破。法律系党支部通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教研室内涵建设、文化建设、凝聚力建设、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建设方面有明显提升。

(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能力有提高

打造“金课”,去除“水课”,每位教师要将自己一门主讲课程打造成高品质的线上线下课程,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将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成果进行提炼和深化,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

(五)实践教学效果有提升

完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作用,多举措加强校外导师参与专业课堂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

(六)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效果有提高

争取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三名以上学生或团队获得校级以上奖项。

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持续加强教师教育学习

坚持问题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教研室教学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提高教研室文化建设、凝聚力建设、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建设。

持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坚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人才培养的使命。持续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基本实现教师对教学工作从观念重视到行为自觉的转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讨培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二)认真谋划、分工协作、抓住机遇,实现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及河南省《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参加主管部门和相关学会的培训说明以及到兄弟高校调研交流,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摸清家底,把握比较优势,及早收集准备材料,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分工协作,争取在河南省《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抓住机遇,取得更大突破,使我校法学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持续加强教学投入

加强投入,完善教研室教学设施硬件建设,改善教师教学教研条件,吸引教师主动到教研室来,而不是上课来、下课回。提高教学激励标准,提升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的精神重视和行为自觉,充分调动教师在教改论文发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研项目申报、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减少学生自己在校外实习花费,提高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积极态度和获得感。

(四)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制定或修改实践教学文件,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通过学生校外实习集中安排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带队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校外实习,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学生同吃同住,既有利于发挥实践教学基地作用,也加强了过程监管。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一对一结对子,让校外导师直接参与到校内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充分发挥校外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教研室卓越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之梦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