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

2019-12-22 17:31李树文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潮舆论

文/李树文,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1 新时代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 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 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 个百分点。毫无疑问,互联网让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不断提升。互联网已成为文化传播、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阵地。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在传播上具有聚焦化、规模化、无界化的特点。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网络社会诉求的多样存在、西方思潮的网络渗透以及舆论表达的掌控难度加大,都使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1.1 由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的引导力存在弱化现象。当前,在我国的网络舆论场上,对于社会事件进行公共讨论的舆论氛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单向度的媒体新闻报道方式,媒体引导舆论的角色正在显著弱化。随着移动网络的出现,碎片化传播成为网络传播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在网络中开展传播活动,随着传播主体的增加,主流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影响。例如,在影响力排名前20 的微信公众号中,官方媒体中仅有“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上榜。26 万多个微信公众号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关键词的微信公众号仅有5个。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相对较小、影响力相对较弱,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利用热点事件激化社会矛盾,借助错误思潮炒作热点事件,否定现行社会制度。一是借俄罗斯、乌克兰对列宁的“政治清算”,否定马列主义。二是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等思潮借朝鲜半岛事态、中印边境冲突、英美逆全球化政策等国际事件趁机呛声。三是“左”右派网民形成话语对峙,一些学者以学术名义解构党史国史。四是对香港回归20 周年、十九大召开等重大事件歪曲解读,质疑发展成果。

1.3 利用敏感议题渲染全民焦虑,激化阶层对立矛盾。2017年,网民围绕房价、物价、就业、股市、读书回报率和财富分配等问题在网络新媒体进行讨论。在这些舆论讨论中不断凸显民众的分层站队,焦虑情绪持续变种变异,不断“碰瓷”意识形态,产生忽视发展成果、漠视社会进步与蔑视党的领导的舆情暗示、舆论“景观”和社会心理。从东莞扫黄、广州茂名PX 项目群体事件到香港违法占中、乌克兰政局剧变等事件,对于每一起社会事件的公共讨论,几乎都会出现意识形态论争。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舆论场上,由具体社会事件引起意识形态论争、论战的舆情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发展。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在网络上都会被上纲上线为社会制度问题,持续不断地冲击着社会民众的心理。

1.4 青少年、底层公众等群体极易成为不良社会思潮传播的突破口。不良社会思潮往往容易针对缺乏组织、缺乏判断能力、易产生激愤情绪的群体进行思想传播,青少年、底层公众等群体都是不良社会思潮的易感人群。对于正处于认知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而言,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和蛊惑,产生偏激、愤怒、不满的情绪。此外,一些泛娱乐化的综艺节目和网络视频助推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文化虚无、历史虚无等思潮,均易对青少年的认知产生误导。对于底层公众而言,民粹主义、激进左派等社会思潮尤其具有煽动性。如2017年网上流传“三端”人群(高端人群、中端人群和低端人群)的说法,煽动底层公众将矛头直指政府。由于一些底层公众在话语权方面存在缺失感、失落感,因而对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比较敏感,一旦受到煽动,便会不加辨别、不假思索地加入抨击社会的队伍,为不良思潮的发展推波助澜。

1.5 重大时间节点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激进左派等思潮再起波澜的重要时机。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激进左派等思潮一直是我国社会中较为活跃的思潮,它们看似“价值中立”,实则以虚构或解构中国历史、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等为目的,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如此,历史虚无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以及激进左派等,往往倾向于在重大时间节点炮制舆论话题,借助新媒体传播负面言论。201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这样的时间点或将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以及激进左派炮制舆论的最新目标和一手材料。我们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激进左派等思潮相互裹挟,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侵蚀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

1.6 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形式更加多样。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输出文化产品,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策略,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以达到人们对共产党信任的丧失和对社会主义信心的丧失。而这一切,恰恰针对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新时代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在塑造政治认同、调节社会心理、凝聚公众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引导网络领域意识形态,既是维系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我国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严峻形势,应当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党对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做到在思想理念上求突破,在制度建设上讲创新,在工作方法上重科学,在人才队伍上强建设。

2.1 坚持党管媒体,要在党的领导下,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共识,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这一论断的重要性要求党的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爱党、护党始终作为宣传工作的核心,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党媒作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要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既能够及时将党的意志和党的主张传导给人民群众,同时也能收集、整理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形成的舆论和意见,以便于各级党组织更好地掌握文化宣传工作的发展动向。在社会领域,党管媒体的原则也要求党对社会媒体加强管理和引导,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提升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的管控能力。一方面是对用户基数大的企业,党和政府相关机构应强化监督,要求企业增强法律意识,承担社会责任,严格审核网络言论,认真甄别、坚决剔除平台中出现的恶化网络环境的错误言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影响力大的“网络大V”,党和政府应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引导,使其为我所用,保障网络舆论的政治正确性。

2.2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引导方法,实现机制转变。一是在制度和机构上,要充分发挥各级网信领导小组战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统一指挥、协同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起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治理体系。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不仅要求互联网管理工作者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而且要有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能够较好掌握互联网相关知识。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队伍,才能够在现代“网络信息战”中占据主导地位。三是在宣传方法上,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要扎根网络生态,融入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中,适当借助流行的“网络用语”,改变刻板的说教方式,增强亲和力、吸引力、传播力。鼓励网站、文艺工作者、普通网民等创作网络微电影、微视频、原创文学等健康网络作品,打造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广大网民精神文化生活。

2.3 积极组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正规军”队伍。网络作为意识形态论争的主战场,需要有英勇善战的主力军。对此,我们不仅需要专门组织“网评员”队伍,而且要把全体党员干部组织到网上去。不仅要建立数量庞大的“网评员”队伍,而且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另外,还要扶持一批爱国民间网站,积极培植一批忠于党和国家的意见领袖,特别是要培养专家学者型的网络意见领袖。实践证明,理论只要彻底、只要主动接近民众,就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此,我们应该在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组织下,通过建立广泛的网络爱国统一战线,让网络爱国力量勇于善于积极发声,使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没有市场、无人喝彩。

2.4 厚植网络文化,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学术话语具有准确严谨的特征,政治话语具有强调立场、突出价值判断的特征,大众话语具有通俗易懂、见文知义的特征。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只有充分考虑三种话语的特征,才能得到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能够让主流意识形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更有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网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构建中应融入“共创众创”精神,邀请网民主动参与其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次,要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应注重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注重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出品位高雅、生动鲜活的网络文化。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最后,要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网络让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要正确看待西方文化中的积极价值,更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中西方文化在理性的态度下实现交融,在碰撞中产生共鸣。

2.5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实施国家大数据工程,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防范力。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打造网络话语“芯片”。互联网技术是我们的最大“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无论是当今或者未来,网络技术都不仅仅是一场科技层面的竞争,而是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竞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核心技术则是两者的重要引擎,谁掌握了网络核心技术谁就会拥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工程,打造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传感器”。有专家指出,大数据时代西方国家利用数据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加快探索大数据技术嵌入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有效方式,通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切实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2.6 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人才体系,实现专业转变。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专业化程度很高,应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网络工作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对涉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既要强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有关方面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又要注重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再教育、再培训。充分认识到网络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要努力做网民的贴心人;充分认识到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学会用专业化的手段来处置网络上发生的事件。还要不断壮大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等为我所用的专业力量和群众力量,进一步优化相关管理制度和调度流程,把“人民战争”的思想引入到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中来。

猜你喜欢
思潮舆论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关于互联网若干问题的探析——互联网社会思潮研究评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对于社会思潮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
如何释放多元社会思潮的正能量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