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探究

2019-12-24 01:22宋光辉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宋光辉,张 薇

(1.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2.徐州技师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积淀,是供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力量的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当前,党和国家从整体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将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建设及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民有信念,国家才有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用人民的信念铸造中国精神的钢铁长城。而新世纪的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预备力量,形成和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将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就成为我们需要深刻思索的问题。

1 固本培元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工程

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曾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其“根本”“泉源”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固本培元,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当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及尊崇感。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更需要用共同的价值观来引导改革的道路、凝魂聚气、振新中华。

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而贯穿其中的价值理念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方式几千年。即如在《世说新语》中,身逢乱世的魏晋名士们仍以“德行”放在首篇,注重人的内在修养;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王祥至孝感动后母、庾亮不以己祸嫁人、罗企生尽忠就义、管宁割席断交等等,这些故事和思想,不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有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它的时代价值永不褪色。

固本培元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工程,在进行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努力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优秀文化的价值,让学生们明白只有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的精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人生轨道。

以文养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系统梳理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汲取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其次,为丰富中国优秀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扬弃和发展。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2 融入式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念只有让人们在生活中处处感知它、领悟它,使它融入社会生活,才能真正被接受、被践行。融入式教育,更是要做到落细、落实,能于细微之处影响和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在学习上,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结合专业课与选修课,丰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各大院校的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是由新的社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主导性的本质所决定的[2]。如何在大学生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深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内容、要求,是教育者迫切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因此,必须合理设计授课内容,增加课程实践性、趣味性,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教育贯穿课程始末[3]。

在生活中,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其融入实践的养成在于每个社会成员在行动中深化理解,增进认同。应鼓励学生组织、团体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庄严的仪式活动,让大学生们深刻地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以及中国优秀文化悠久的历史和传承的重要性。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走进社区、农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大学生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树立文明风尚。

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缺乏认同感、自信心,这可能与经济文化全球化的社会环境相关,因为随着诸多外来文化的输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新时代的大学生从小就接受着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部分大学生片面地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迷信而嗤之以鼻。且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需要经常参考、浏览国外相关知识,这有可能造成部分大学生对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而漠视中国优秀文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外国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如韩剧、好莱坞大片等,很是吸引青年人的眼球。有些大学生“崇美哈韩”倾向严重,喜欢舶来文化,推崇“洋节洋货”,却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如传统节日、戏剧、产品等)缺乏认同感。

事实上,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她依然发挥着教人育人的作用。因此,中国优秀文化既有传统之美,也有现代之利。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两个基本内容,一为科学知识建设,二为思想道德建设。时代的进步与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进步相辅相成。从传统的“慎独”“诚信”到如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已经摸索出并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模式。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面对当今各种文化的激荡冲击,需警惕不良思潮对青年一代的诱惑和误导。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优秀文化的教育作用极其重要。而要发挥其重要作用,首先要采取措施纠正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对优秀文化的错误认识和偏见。只有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优秀文化的价值所在,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践行。

3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谨防矫枉过正

大学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虽然属于较高层次,但价值观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中国有句古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告诫人们要知错改错。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时亦然,但勿要矫枉过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人总是要在实践中成长,而在实践中必然也会出现错误。要允许大学生在成长中出现错误,关键是如何及时引导他们认识并纠正错误。正如中国画注重“留白”,教育者也需要留给大学生适当的空间,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以利于他们学会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广大青年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只有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做出正确判断、正确的选择,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明事辨非,健康成长。

另外,先进典型是激发大学生向上向善的力量,如“当代雷锋”“最美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榜样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良好的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大学校园里通过选拔“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以及开展“我的青春故事”等活动,涌现了一批优秀学子,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并激励着大家,他们的榜样作用具有典型带动作用,有利于在大学校园内形成“正青春、正能量”的氛围。同时,丰富的大学校园活动也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过量的、过度的评选表彰却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一味追逐名利反倒会把青年人引入歧途。要坚决杜绝“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表彰而表彰”的现象,杜绝校园中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创建精神文明校园,还大学校园一片净土。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的策略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文化的教人育人的重要作用,从社会生活、大学教育、文化舆论等多个层面综合介入,在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的环境下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