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

2019-12-24 01:17刘虹利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是简单的并列式关系,也不是替代式或融合式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关系——交集式关系。从两者的发展历史渊源、内涵、目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两者是交集式关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交集式

一、引言

“课程思政”这概念一经提出,引起了专家的广泛研究。尤其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个会议的指导下,自2016年开始,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呈直线增长,促使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理念的转变。在此新理念背景下,有必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二、研究现状及背景

根据已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研究文献,可以了解到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并列论。两者作为两个独立学科体系,并列存在于学校教育之内。二是替代论。要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要么就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融合论。这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认为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融为一体。三种观点都有自己合理之处,但都不能诠释好在今天“课程思想”理念背景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

基于此,有必要重新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探究两者的关系之前,首先要明白这“课程思政”背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背景。正如高德毅学者所说,“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落实到具体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两者关系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要促使两门学科同向同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关系就不是简单的替代式或融合式的关系,是有自己完善的学科体系的两门学科才能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也证明两者也不是毫无联系的并列式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门学科。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关系——交集式关系。两者作为两门发展完善的学科存在,各有自己的原则、内容、原理及方法;又有重合的部分,如根本目标的一致性,一些内容、原理及方法的共同性;但绝不是谁替代谁,也不是两者简单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四、两者关系的理论论证

(一)从两者历史渊源进行分析

20世纪90年代出初,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是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来弥补缺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方法及技巧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但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已发展成一门越发完善的学科。如果还把心理健康教育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朝独立学科方向发展;同时也把思想政治教育泛化,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建设课程思政背景下,强调各类课程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重新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最好时机。为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健康发展,把其关系定为交集式是最为恰当的,两者作为独立体系而存在,但又有交集的部分,需要两者共同努力,协同创新,才能促使两者共同向前发展。

(二)从两者内涵进行分析

要探究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有必要了解其内涵,从内涵中探究其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没有心理疾病和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常规的教育训练;二是面向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和矫正训练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内涵中,可以了解到两者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一个是从心理学的理论进行介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促使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一个是从国家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为教育内容,促使学生能形成符合社会的规范。但两者又有重合的地方,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教育为手段。根本目的也同样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两者独特内涵,促使两者谁也不能代替谁,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不可能融合成一个整体。

(三)从两者目的进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养成符合社会的道德意识及行为规范,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需要。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维护整个人民统治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帮助人们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生活。在一个国家里,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从而维护现有统治阶级的稳定安全环境和促进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从两者的直接目标可以看出,两者是不同的,一个侧重于德育,另一个是侧重于心理健康,两个是独立发展学科,两者的作用及目的又不能相互代替。但从根本目的上来看,两者有重合的地方。两者从目的进行分析,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更是一种交集式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并列,也不是代替和融合。

(四)从两者内容进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都侧重于思想层面,包括政治观点、方针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领会贯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树立正确三观,道德意识与国家责任的培养;中国优秀文化的学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心理层面,其主要内容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己獨立完善的教育内容,是独立的两门学科,谁都不从属于谁,谁都不能代替。但其中又有两者共同具体教育内容,又有交集的部分。例如,正确三观的形成,既需要健康心理又需要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健康心理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供前提条件,需要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健康心理提供重要保证。特别是涉及到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内容——恋爱、人际交往、职业规划,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作用。从两者的教育内容都可以看出,两者关系是交集式的关系。

(五)从两者方法手段进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型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等方法相统一,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进行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即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等学说,通过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等方式,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工作网络和体系。两者都属于教育大范畴内的内容,采用的方法虽有一定的共同性,会采取课堂理论宣讲,但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更多采用理论灌输,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以实际训练为主,需要以实践为主。从对方法技巧的分析,更能论证两者的关系是交集式的关系。

五、结语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交集式关系,两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变梅,马建青.协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发展之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

[2]杜亚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30年得失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4]杨志,杨白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佘双好.心理健康教育何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

[6]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作者简介:刘虹利(1996—),女,汉族,四川南溪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