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2019-12-24 01:17邓欢琴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综合素质就业指导

邓欢琴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尖锐,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对高校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学水平都提出了较为迫切的要求。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改革?本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做出了简单的分析思考,希望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所启发。

关键词: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综合素质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就业指导对于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与指导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国现今的就业指导工作太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忽略了大学生就业主体的发展潜力,使得就业指导的时长大大缩短。而创业指导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虽已发展十余年,但是依旧局限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部分,隶属于就业指导。基础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具体的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践情况等,都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高校作为发展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明确创业教育的内涵十分重要,这是发展创业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体本位是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趨势

就创业教育的目标而言,它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也是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将大学生培养为今后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层,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的获取、学习、掌握新知识,并利用新知识,将外界的新知识、新信息充分的利用起来,将其转化为个人的综合能力,继而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换句话说,就是创业指导在解决就业、积累财富、提升社会地位的同时,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观念上,创业教育逐步由原来单一的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变,形成了社会本位、知识本位和个体本位协同发展的态势,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社会意义,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要立足于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实践课程,甚至专门的课程已经开课。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课程和实训内容过于简单,或是有的高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配失衡。为了使创业教育充分融入高校的育人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在高校教育体制的边缘游离,我们不仅要加强创业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地位,也要使创业教育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的全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高校的责任重大。高校必须将专业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创业实训中加入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训,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课程,不能急于求成,一味地注重短期效益。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建立长期有效的创新创业基地,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潜能开发。

二、致力于构建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了众多高校的常规工作,加入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创业教育,给创业教育一个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定位,制定出全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应该从推动就业率转变到加强就业力,这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的需求。高校成功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从实际上来说,就是就业指导观念转变的一大佐证。

首先,传统的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来衡量、评判高校就业质量的模式正逐步被打破。就业率是现行的政府和高校衡量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就目前来看,就业率的统计过程还缺乏准确的界定标准和可靠的数据来源,单凭一些简单的数据公布,个人、社会、教育界、政府,甚至是国家,就通过这些简单的数据来衡量、评价高校的就业工作的质量好坏,笔者个人认为这样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过于草率。

基于现在就业数量就等同于就业协议的数量的情况,笔者觉得这是从根本上忽略了就业的质量和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就业率现在只能向人们传递出就业比例的信息,不少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口碑和影响力,一味注重就业率的数值增长,这不仅是没必要的,也是不合理的。正是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被就业”等网络词汇被创造出来,并引发了大量人群的共鸣。在被就业等问题被社会热议时,人们纷纷将矛头指向了高校,认为高校就是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认为正是因为高校盲目的追求高就业率,或是就业率造假等,造成了当下的“被就业”。笔者认为,高校也许不应该“背锅”,但是,它也难辞其咎。在就业率与学校的拨款、招生指标等根本利益问题直接挂钩后,高校就业率注水、造假问题就一直屡禁不止,难以改观。

其次,高校以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力来代替就业率。高校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应该将就业指导的重心放在提升就业力而非就业率上,这无疑是目前最佳的方案。就业力才应该是衡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标准,它充分考虑到了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业力更加注重学生潜力和综合实力的发展,包括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相较于就业率,就业力更加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不再是以前只重视就业数量,对学生未来发展情况不闻不问。就业力强调的是对学生就业意向的引导并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通过这样一系列实质、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就业的数量。就业力的提升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同于往常,不能再一味追求短期的时效性和利益性,只有从根本上注重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质量,从而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成为国家的人才储备机构。

最后,建立以综合能力为主要培养方向的立体创业教育模式。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因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是一个远景目标。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育上。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的书面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的动手训练经验,这些都是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创业教育应该拓展到课本和课外两个方面,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培养学生就业后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整合能力,让学生多方位、全方面同步发展,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促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模式的建立

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留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向社会职业的需求方面靠拢,谋求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帕森斯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诉求越接近,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发大,二者之间是成正比的。有了这种理论作为指导,高校的职业教育就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发展、走向,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特征,分析自己的特长、性格、兴趣爱好、气质类型以及能力偏好,为他們提供相关的职业信息,帮助他们分析各行业、各岗位需要的人才特征,帮助他们寻求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尽最大可能帮助应届毕业生实现理想就业。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热潮不断高涨,加之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而毕业生又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就更加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了,这就迫使高校要加紧转变教育方式。假如高校依旧固步自封,不加以改革,依旧沿用之前那套理论,将就业指导的目标放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上,定位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谋生找到一个出口,那么结果一定和以往一样功利化,结果只会是更加不利于社会和高校的长期发展。

最后,高校的职业教育离不开对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培养。通常来说,人们认为就业能力就是指学生在接受了学校的教育后,能否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去,或是利用程度如何,是否具备了获取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一个人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培养这种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训练自己,帮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营造政府支持、社会参与、高校引导相结合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环境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参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环境的提供和改善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引导是基础,社会企业的支持是催化,政府的支持是关键。

高校应该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创业理念和创新思维的师资队伍,保障创业教育的质量。政府机构要主动为大学生创业各类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制定大学生创业的贷款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社会参与不仅仅需要社会企业为毕业大学生提供最优的就业环境和平台,将学生的创业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并为社会所利用。另外,企业也应该积极向高校推介优秀的实践型人才,为高校补充师资力量。

(三)构建全程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将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指导过程,要进行精心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在课程实施上,教师要站在创业教育的角度上,对教育课程进行分解重组,根据创业者素质的需求来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才能实现,才能取得最佳的收益。

四、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越的环境,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创业都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大学生要加紧在校期间的职业教育学习,注重自身能力的构建,从而制定进一步详细可行的创业计划。

参考文献

[1]丁仁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曹胜利.大学生创业[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6.

[3]郭训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6-183.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综合素质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