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之初探

2019-12-24 01:17张翠平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中小学策略

张翠平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人生奠基的关键时刻,提升其核心素养水平至关重要。而研学旅行的开展正是基于其体验性、开放性、探索性、综合性的学习特点来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社会文化生活基础,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同时锻炼其生存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对研学旅行的模糊认识,其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基于此,本文就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研学旅行开展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研学旅行;策略

一、引言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目前,研学旅行也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省市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上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研学旅行的概述

早在春秋戰国时期,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为游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我国实际意义上的“研学旅行”最早是在201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纲要》中提出的,并鼓励全国各省市的中小学生们能够通过研学旅行这一以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活动来达到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培养人格等目的。在2016年11月份,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实践、研究、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并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三、研学旅行的必要性

(一)融通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研学旅行是研究学习与旅行体验的相结合,其作为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改变了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仅仅在学校内或课堂内完成的现象。在广阔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都得到了激发,而且这种体验式学习也让学生领悟团结协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学生在旅行过程中会自由组合,自主参与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形成学习共同体,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以及生存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了解国情,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三)自主探究与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发展能力

研学旅行是学生的游学活动,其参与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学方案,包括旅行的路线、时间等。学生是旅行的主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以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得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得到锻炼。

四、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一)“研学”本质缺位,沦为春秋游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是以教科书为主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包装好、同质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发挥,学生的认知水平、道德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等等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认识到这一点后试图通过研学旅行来改善这一现状,但是由于对其认识不清,导致现实中普遍出现了把研学旅行当作传统意义上春秋游的现象,学生在“研中学”和“学中研”的目标也没有实现。同时,这种情况使得研学旅行的随意性较大,成为了单纯的游玩活动[2]。

(二)过度依赖旅游公司,校本化程度不够

目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普遍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让教师组织学生来共同研讨并确立研学主题,学生组成研究团队自主设计旅行路线、交通选择、食宿以及安全等;另一种则是依赖旅游公司,让旅游公司代替学校来设计路线和方略,并组织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现实情况是,大多是学校都是会依赖于旅游公司来主导研学旅行,校本化程度不够,而且旅游公司开发的产品质量也较低,游玩性质更高,忽视了教育意蕴。

(三)研学旅行评价与管理的机制欠缺

关于研学旅行的开展,各试点地区在课程的开发、实施到评价上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运作机制,研学旅行的规范开展也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学校仍然在自身协调机制、监督与问责机制及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上不完善,使得研学旅行的开展随意性较大,质量也不高,甚至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促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课程化:突显“研究性学习”

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的旅行,需要明确的课程计划以及课程标准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要确保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并以旅行体验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学旅行的教学目标。一是学校方面需要结合研学旅行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总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年级、课程进度、教学目标来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可行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旅行过程中能够根据严格的课程技术与标准进行学习。二是要开发具有特色的本校研学课程,课程内容应该以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情况为主,并结合其地域特色、文化状况等进行开发,增强学生的体验学习水平。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旅行体验中尽可能的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遇到的难题,攻克不下时再由教师指导。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将学习与真实事务相连,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加快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

(二)体验化:注重旅行过程中的学习感受

研学旅行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走出课堂的学生们则会更加注重旅行的体验。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化,让学生在“研中学”和“学中研”,真正让学生在环境体验中提高学习能力。相比于固定狭小的学校教育空间,研学旅行能给予学生的教育空间更大,学生能够在大自然或者社会上进行学习,而脱离书本的学习也让学生与自然、社会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3]。例如,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对一些特殊的地貌,学生无法在平面的书本中获得直观的印象,即使是多媒体展示也只是暂时给予学生一些震撼,而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去一些有着特殊地貌的地区去真切的观察它、触摸它,就能够真正的将这一知识点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中,这种在旅行中的学习感受也会让学生一生铭记。

(三)专业化:加强研学旅行的理论建设

研学旅行在我国的兴起是在2013年,而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则是在2016年。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时间太短,这也就导致我国研学旅行的理论建设并不完善,早前针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也大多是从实践或政策开展的,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时也就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必须要加强研学旅行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同时,还需要注重专业指导教师的培养、专业研学旅行机构的建立以及专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等,并倡导教育专家、旅游专家以及家长的协同参与。这对当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教育观念,从以往的教学和知识传授的权威立场转向与学生共同探索和主动研究的反思立场,严格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论,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得到鍛炼。

(四)规范化: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目前,研学旅行已经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这项活动不再是随意性的活动,而是一门有价值且规范化的课程活动。每个地区的教育部门以及各省市的学校已经开始不断的完善研学旅行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以便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的规范化程度[4]。顶层设计的完善就是要求研学旅行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并将其作为指导方针引领研学旅行的开展。同时,还需要统一整理学科课程资源,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制度建设地主要目的就是从国家和学校层面来为研学旅行的科学实施提供保障,主要就是通过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管理和运行机制、经费统筹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来规范研学旅行的开展。

六、结语

研学旅行的开展为社会参与能力不高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机会,让中小学生能够走出家门、校门,真正将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面对当前研学旅行开展中的各项问题,各省市的中小学应该尽可能地确保研学旅行开展的课程化、体验化、专业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的开展质量,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瑞梅.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健康发展全面覆盖[N].湖南日报,2019-07-25.

[2]赵小容.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6).

[3]王光会.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

[4]蒋英鑫.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中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