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形红斑为主要表现的梅毒合并HIV感染一例

2019-12-25 08:06柳梦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丘疹水疱梅毒

柳梦婷 李 卉 杨 森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瘙痒明显,伴全身乏力及发热,最高体温达40℃。20天前患者皮疹较前加重,局部糜烂渗出、覆有较厚痂皮。我科曾以“多形红斑、发热待查”予以抗过敏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患者既往有男-男性行为史。

体格检查:BP 102/50 mmHg,P 120次/分,R 23次/分,T 39℃,食欲差,中等身材,精神差。双侧腋窝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性稍差。余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躯干、四肢及掌跖部可见弥漫分布、边界清楚的红色绿豆至黄豆大斑丘疹(图1a、1b),局部融合,部分皮损上有水疱、血疱,呈靶形损害,少数糜烂破溃并结较厚痂皮、其上有少量鳞屑附着(图2)。口腔黏膜及生殖器黏膜未受累。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19×109/L,中性粒细胞64.1%,淋巴细胞29.9%,单核细胞5.2%,血红蛋白115 g/L。梅毒血清学检查:RPR滴度 (1∶1024),TPPA(+)。HIV初筛(+);HIV抗体:阳性(免疫印迹法)。T细胞亚群:CD3(+)71.6%,CD4(+)/CD8(+)0.76(流式细胞仪计数)(正常范围:1.02~1.95)。肺部及上腹部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示(右下肢大腿部):表皮坏死,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肉芽肿性炎(图3a、3b);汗腺(图3c)及真皮深层血管(图3d)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可见浆细胞。

诊断: HIV感染;二期梅毒。治疗:入院后予以琥珀氢考100 mg日2次,静滴3天后缓慢减量至停药,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同时予以头孢替安抗感染,调节免疫、营养支持、保护性皮肤护理等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较前好转。因患者主诉注射苄星青霉素后局部肌肉疼痛不适,调整原驱梅方案为头孢曲松钠2 g静滴,日1次,共10天,治疗5天后皮疹基本消退(图1c、1d)。后失访。

图11a、1b:治疗前患者躯干部及小腿部位的皮损;1c、1d:治疗后患者躯干部及小腿部位的皮损图2右下肢小腿皮损

图33a、3b:表皮坏死,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肉芽肿性炎(HE,×40;×100);3c、3d:汗腺及真皮深层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可见浆细胞(HE,×400;×400)

讨论本例患者周身皮疹伴全身乏力、发热不适1个月,结合患者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为二期梅毒合并HIV感染。HIV和梅毒主要都是通过性接触而传播,所以HIV伴发梅毒感染者并不少见,但是以多形红斑为皮肤表现,同时合并梅毒的HIV感染患者罕见。该患者皮损特点如下:①皮疹呈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斑丘疹、水疱、血疱,局部可见同心圆状靶形皮损,融合后形成地图样;②皮肤受累面积大;③皮疹持续时间长;④口腔及生殖器黏膜未受累。

HIV和梅毒的共同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公众卫生问题。近年来,在加强艾滋病防治干预的同时,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降低和性接触频率的增加,梅毒在HIV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HIV与梅毒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梅毒可增加HIV的病毒载量,减少HIV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增加HIV传播和获得的风险;而HIV感染则可影响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特别是在严重免疫缺陷的情况下,梅毒的表现可能更加严重或不典型[1,2]。合并HIV感染的二期梅毒患者的多形红斑表现非常罕见。目前国外报道了一例类似的病例,该患者以全身性红斑、斑块为特征,余无特殊表现,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皮疹消退[3]。艾滋病患者在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应警惕药物导致多形红斑的可能,严重者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4]。已有少数文章报道了二期梅毒呈现多形红斑样表现,但尚没有因梅毒感染导致反应性多形红斑的报道[5]。本案例展示了非常罕见的二期梅毒的临床和组织学表现,并强调了梅毒可能有多种表现的事实,尤其是在HIV感染患者中。

一旦确诊合并感染梅毒,HIV感染者与未感染HIV的人群的治疗方案是相同的,苄星青霉素G(每周肌肉注射240万U,连续3周)仍是治疗的首选药物[2]。

猜你喜欢
丘疹水疱梅毒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隐性梅毒更危险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