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大学生跨文化焦虑的实证对比研究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美国中北大学和萨姆休斯顿大学为例

2019-12-26 09:12宝晴王嘉豪张海月王昳婧吕松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程度

宝晴,王嘉豪,张海月,王昳婧,吕松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英语系,北京 100083)

1 中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背景

1.1 中美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趋势

在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上,国务委员刘延东提道:“(中美两国间的) 人文交流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新格局。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和青年等领域的合作达到历史新高峰,数十项机制成果得到有效落实,成千上万的民众直接受益。”中美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深入,有必要对中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及其形式和原因进行研究,同时探究促进中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有效策略。

1.2 前人有关跨文化交际焦虑的研究

根据Neuliep & McCroskey(1997)[1]的观点,跨文化交际焦虑被定义为“与来自不同群体,特别是与不同文化或种族的个体实际发生或预期发生的互动相关的恐惧或焦虑”。一些学者在种族中心主义,跨文化交际焦虑,不确定性降低,沟通满意度和跨文化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等领域展开了研究。

Gudykunst(1993)[2]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传播过程中,即使受到异域文化冲击,人们也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裨益的传播渠道。其“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焦虑和不确定性存在最大和最小限度,而有效传播要求传播者的焦虑和不确定介于最大和最小限度之间,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Casmir & Fred,1985)[3]。

2 研究

2.1 参与者

该研究问卷调查部分的试测由美国萨姆休斯顿的部分学生参与完成,正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由美国中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的部分学生参与完成,参与学生涉及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等。

2.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调查问卷借鉴了EIL委员会在2015年开发的跨文化能力测试量表the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IC)[4]。中文问卷中关于交际焦虑程度的测验表格是由Neuliep 和Mc-Croskey 发展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焦虑测试量表the Personal Repor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PRICA)[5]。中美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主要以座谈会的形式调查研究,主要涉及中美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式。

3 数据呈现与分析

3.1 问卷回收情况

该研究在试测阶段发放二十份英文问卷,收回9份有效问卷,均由美国萨姆休斯顿大学学生完成;正式问卷共发放四百余份问卷,其中收回英文有效问卷17份,中文问卷226 份,英文问卷由美国中北大学学生完成,中文问卷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完成。17 份英文问卷填写者中10 位为男性,7 位为女性,参与者均为高年级学生,涵盖音乐,市场营销,体育训练等多种专业。226 份中文问卷中男性占32.3%,女性占67.7%,高年级英语专业占25.66%,低年级英语专业占7.96%,高年级文科非英专占9.73%,低年级文科非英专占26.55%,高年级理科专业占16.37%,低年级理科专业占13.72%。

3.2 问卷测量结果呈现与分析

测量结果分为四个部分呈现: 中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差异;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焦虑程度内部分层; 中美大学生产生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及其异同;中美大学生偏向使用的解决跨文化交际焦虑的方式及其异同。

3.2.1 中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差异

经研究,接受调研的美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要显著低于中国大学生,大多数美国大学生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参与跨文化交际。通过跨文化交际焦虑测试量表the Personal Repor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PRICA),得出参与问卷调查的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平均得分为42.17。该量表指出得分表现在50~70 的参与者跨文化交际焦虑水平高,得分表现在14~28 的参与者跨文化交际焦虑水平低。由此可见,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的平均水平处于正常偏高状态。

3.2.2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内部分层

通过上述量表得出,参与调查的中国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平均得分42.27 分,低年级学生平均得分41.99分,文科学生平均得分42.19 分,理科学生平均得分42.01 分,英语专业学生平均得分42.65 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平均得分41.87 分,男生平均得分为41.26 分,女生平均得分为42.6 分。因此,参与调查的中国学生高年级比低年级,文科比理科,英语专业比非英语专业,女生比男生具备更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焦虑。

3.2.3 中美大学生产生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及其异同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中国大学生参与者把“外语水平”(91.59%),“个人的文化或社会身份”(69.03%),以及 “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68.14%) 列为影响自身跨文化交际焦虑水平的因素;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美国大学生参与者把 “外语水平”(76.47%),“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64.71%)列为影响自身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的因素。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外语水平”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都对两国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中国大学生普遍重视自身外语水平。

3.2.4 中美大学生偏向使用的解决跨文化交际焦虑的方式及其异同

中国大学生偏向使用的解决跨文化交际焦虑的策略前两名是 “多掌握几门外语,多了解不同的文化”(76.99%),“和不同文化的人多交朋友”(68.58%)。美国大学生偏向采取的策略前两名是 “多掌握几门外语,多了解不同的文化”(88.24%),“用共情心理和不同文化的人交往”(70.59%)。分析可知,两国大学生均把提高外语能力和对异文化的了解放在降低焦虑水平的第一位。除此之外,两国大学生偏向采取的策略差异较大,中国大学生倾向于通过直接地增加跨文化交际经验来降低焦虑水平,而美国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思维层面理解异文化,摒弃固化观念来减少跨文化交际焦虑。

3.3 开放性问题结果呈现

通过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少有美国大学生声称在跨文化交际中有较高的焦虑水平,而大多数中国大学生则表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一定焦虑情绪。在产生跨文化交际焦虑的原因方面与问卷结果较为一致,除此之外还涉及交际对象对本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国际学生与当地学生的关系,交际双方文化的相似程度等因素。在降低跨文化交际焦虑的策略方面,受访者还提及交际双方用一些时间来互相了解,换位思考,保持心胸开阔等。

4 结语

该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焦虑水平普遍高于美国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参与问卷调查的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焦虑平均水平处于正常偏高状态,其中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英语专业比非英语专业,文科比理科,女生比男生焦虑水平更高。

中美大学生较为一致地把外语能力列为产生跨文化交际焦虑的首要因素,也相应成为两国大学生降低焦虑水平采取的首要策略。两国大学生在对异文化的了解方面也共同感到焦虑。

在解决措施方面,两国大学生较为普遍地采用多掌握外语和了解不同文化方式降低跨文化交际焦虑。中国大学生更重视通过增加跨文化交际经验来减少焦虑,而美国大学生更倾向于产生思想共鸣和摒除固化印象和民族中心主义来降低焦虑程度。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文化程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