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古希腊科学衰落的根源

2020-01-02 12:38秦丹茜
文化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邦古希腊希腊

秦丹茜

古希腊科学是西方科学的主要源头之一,也是近代科学的摇篮,不仅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更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古希腊科学从萌芽到发展进步再到繁荣直至最后衰落,是多种原因复杂作用的结果。政治制度以及人文创造精神虽然不能概括希腊科学衰落的全面原因,但绝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一、政治生态的恶化压制创造性思维

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布可得知,古希腊并不是现代意义上一个大而统一的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密小的且政治上分散的国家群体。仅仅在希腊半岛上就有两百多个城邦式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小的只有上百平方公里、有着几万人口,大的也不超过九百平方公里、有上十万人人口。它们都是具有独立性的城邦式国家,一般是建立在以地域关系划分的基础之上,实行城邦民主政治制度。这种民主政治制度所营造的社会政治秩序的特点是稳定的、宽松的,其政治秩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奴隶制的建立,这一制度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宽松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在政治制度上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奴隶制度的巩固期,多个改革制度的推行给科学技术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是梭伦改革[1]。梭伦颁布了“解负令”,此项改革从根本上把公民和奴隶的身份严格区分开来,被迫沦为奴隶的公民恢复原有身份,并且不必再担心因贫困而被贬为奴隶。这样,公民不仅在精神上获得解放,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上也得到认可,因此社会矛盾大大缓和,呈现趋好的政治生态。恩格斯就此也曾经谈道:“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的艺术和科学。只有奴隶制才能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2]

古希腊众多城邦中,稳定有力的政治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雅典。然而,这些希腊城邦随着希腊化时代的到来逐步演变而合成为一个大的国家或帝国的统治形式。雅典城繁荣的民主政治制度也随之扩张而丧失殆尽。因此,难以保证良好政治秩序的持续性,即难以维持科学的长足进步与发展。正是这样一种政治环境的恶化,使得这些城邦之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相互厮杀和兼并,即便是面对外来地区种族的侵略,也不能团结所有力量,严重地缺乏必要的民族凝聚力。城邦之间和内部不间断的战争、抢夺,使得城邦内部的体制遭到了严重地削弱,摇摇欲坠,社会经济也遭到了极大破坏,进而强烈影响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频繁的战争,城邦国家的土地和财产变得越来越集中,大量战俘被卖作奴隶,中下层贫民严重破产,大大地加剧了城邦内部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科学进步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被一步一步摧毁。可以说,地理环境的分散性导致了地缘政治的恶化,从而加剧了古希腊科学的衰落。

二、创造性思维被扼制是科学衰落的根源

从历史的视角分析,希腊的科学发展可以分为希腊古典城邦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希腊古典时期是希腊科学兴起和繁荣的阶段,但是,当西方的基督教兴起并达到了西方精神世界的统治高度的地位时,希腊科学便日益衰落。

在古希腊工商业奴隶主建立起的城邦政体之下,人们不仅没有蔑视科学,反而鼓励和宽容学术的进步以及学者间的相互竞争,这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稳定、宽松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科学家的劳动能够得到尊重,科学家的思想、行动能够得到认可、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西方基督教兴起之后很快便取得西方精神世界的统治地位。这种现象的风靡使得哲学和科学都成为宣扬教义、证明教义真理性的手段,因而古希腊科学发展的步伐开始缓慢下来。最令后人印象深刻的例证就是,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竟也成为妨碍科学发展的阻力。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科学家,除了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有巨大贡献外,自然科学方面和物理学、天文学、动物学等方面也有诸多论著。最值得关注的是,自亚里士多德开始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分类体系。与此同时,正因他的成就过大导致威望甚高,而被基督教会赋予了“神”一般的权威地位,其理论也随着基督教神学的无上神圣性而获得了“神”一般的地位。因此,其他不及亚里士多德有威望的科学家就只能在他的理论圈子当中工作、做科学研究,不敢有属于自己独立个性的科学创造。最终,导致了科学发展停滞不前,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变成了禁锢科学的笼子。

每种科学的创新创造都是具有独到性和开拓性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狂热的喜爱,更需要冒险性的勇气和精神。若这些创新科学必需的特质被类似于宗教的“精神笼子”禁锢,也就必然没有了创造科学的创新思维。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来说,它的独到性和开拓性不但很难被世人理解和接纳,甚至往往还容易遭到人们的诋毁和抨击。只有不计较毁誉得失、不畏惧世俗偏见和权威的人,才可能具有这种科学所必需的创造思维,而这种精神的基础就是思维上的创新、创造性[3]。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有这种思维上对科学的创新、创造精神,因而为近代的科学发展播下了种子。当创新性思维开始被扼制,古希腊的科学也就开始走向衰落。

三、以史为鉴:助力我国科技强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4]自古以来,科学的进步对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不仅仅是对那个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时代而言,对当今这个科技主导未来的新时代来说更是如此。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一种基本人类实践活动,它的发展程度逐渐成为衡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百废待兴,党和国家在面对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从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实施科技强国战略”,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足以体现科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人类科学的起源和奠基石的古希腊科学,经历了奇迹的诞生、繁荣的发展再到衰落,给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意义和经验教训。

反思当代科学发展所遇到的困境和得到的教训,我们应以史为鉴,建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在未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相对于古希腊错综复杂且极具不稳定性的地理环境而言,我国自然环境具有稳定性和丰富性,资源充足且多样,拥有良好的科学发展基础,我们应当珍惜爱护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祖国的完整统一。其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世界各国重大的科技成果,虽然中国的占比始终超过54%,但到了19世纪,比例骤降至0.4%。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上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都没有发生在中国?”这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具备厚实的发展底子,只不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政治、文化等原因而沉寂了许久。现在的中国经过了70年的科技奋斗之路重新回到了世界科技的舞台,因此,应当抓住这个时代所给予的宝贵机遇,努力奋斗创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最后,古希腊传统的理性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正如习总书记提倡的:“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5]历史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我们应用历史的经验来铺就未来更好的路。新时代的我们拥有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时代机遇,当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强大的科技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猜你喜欢
城邦古希腊希腊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