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01-07 22:45许艳平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一带

许艳平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

2015 年我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文件,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增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周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业方面,“一带一路”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旅游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才方面要求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分析我国旅游专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来推动我国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

在推动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发展之前,需要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确定二者内在联系,寻找出两者共同之处。

(1)“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新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各国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发展。我国发展“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

(2)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加深,同时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也不断加深,致使跨国旅游迅速发展,这就要求旅游人才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具备相关的国际旅游知识、国际视野和外语能力。

(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旅游人才是指熟悉“一带一路”周边旅游资源和语言,可以承担起“一带一路”旅游的日常工作,可以解决旅游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的人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具有特殊性,“一带一路”的旅游工作者要可以使用合作国家的语言进行交流,主要包括东南亚、中东欧国家的语言。除了语言上的特殊性之外,这些工作者还要清楚当地较为出名的旅游资源,以及当地的思想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状况等,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在旅游活动中发生影响游客旅游的事件。[2]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为了响应国家政策,适应目前旅游市场变化,促进旅游专业学生稳定就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重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高校培养制度存在缺陷。我国高校旅游专业规模较小,每年培养的旅游专业的学生较多,但是普通高校由于自身的缺陷,缺乏国际化的眼光和思维,国际化旅游专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未形成合理的教育规划和教育目标,从而导致了普通高校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无法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下国际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3]

(2)高校学生外语水平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对于学生的外语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和熟练使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由于这个要求相对较高,很多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高校旅游专业一般将英语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二外语,部分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由于经济实力限制,其他小语种课程处于未开设状态,无法满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语言要求。部分高校缺乏小语种教师,教师的外语水平能力也有限,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发展。[4]

(3)高校忽视职业道德素质。许多高校在开展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旅游产业属于服务业,对于服务者的服务态度要求较高,需要服务者耐心地解决游客所遇到的问题。此外由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业发展具有特殊性,“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于旅游人才的考验较大,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5]绝大多数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培养和影响。

(4)学生能力水平不高。“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培养旅游人才的普通高校对于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存在欠缺,由于学校基础实力较弱,导致了学校对于课外实践活动举办较少,所以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实践能力就会较弱;课外活动举办较少,无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学生不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接触新事物较少,对我国最新的旅游相关的新技术了解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6]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未来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作为新生事物,在起步阶段总会有各种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阻挡和制约“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我国在开展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这些阻挡旅游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学生的外语训练,进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等,通过一列的措施来完善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1)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我国在进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影响,帮助国际旅游专业人才建立积极的职业道德观念,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高校要开阔自身的眼界和注重长远利益,将学生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在内,通过对学生进行精神培养和塑造工作,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增强外语训练。高校要增强学生对外语的重视度,帮助学生改变之前的消极学习外语的态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如通过在高校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节、放映“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优秀电影、举行外语辩论比赛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还要增强自身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来吸引优秀的国际旅游人才来高校任教,外聘优秀教师。另外高校还要提高外语教学硬件设施,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途径和机会,学生可以利用暑假进行访学,增强自己的国际化视野。总之,高校需要用一切手段来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外语的使用能力。

(3)人才培养课程改革。高校需要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工作。高校具体需要了解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具体要求,如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实践经历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如增加对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知识情况,如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美食等方面介绍的课程。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灌输式教学,采用互动式和实践式这种较为有趣和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需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由之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汲取知识”进行转变。国际化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关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了解周边国家的国情和与旅游相关方面的信息,如交通、安全、食宿等;在学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关注当今社会产生的与旅游相关的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在传统技术和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推出新型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管理方法来更好地服务游客。

4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高校旅游专业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需要为我国旅游业培养更多的适应旅游业市场的高水平人才。国际化旅游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外语水平来应对“一带一路”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复杂问题。通过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猜你喜欢
国际化背景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