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07 22:45尹振明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化学思政政治

田 丽 尹振明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天津 300387)

1 专业课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有机化学是普通化学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政教育功能。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下,教师应当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操守、职业修养、职业德道的导向与引领,是思政课的需要,更是专业课程的需要。以期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专业人才。突破思政教育过于集中的瓶颈,实现思想政治元素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课程,积极挖掘道德教育资源课程体系,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渗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实现“润物无声”。

2 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师者,人之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所谓言传身教,对于师范大学的老师尤显重要。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很大一部分也要站在讲台上。如果他们在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忽略了政治素养的提升,或者说我们师范大学的老师不管他们的政治素养教育,其结果就很危险了。香港的“废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太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并不是一句泛泛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与使命感。对中小学教师如此,对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师范大学的教师更是如此。

相比通识课,专业课教学更要求政治正确。通用基课程提供的是宽口径的发展平台,而专业课程教育培训的是学生以后的职业技能。如果学生们以后从事的是化学教育,尤其是中学化学教育,政治正确的要求不言而喻;如果学生们以后从事的是化学专业,包括有机专业的科研和工程研究,则更是需要政治正确。科技是双刃剑,就像以科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类新式武器,掌握专业知识和高科技的专业人才,既可极大地造福人类,亦可极大的危害人类,所有的一切就看其社会价值观和思想信念的倾向,政治正确、政治素养极为重要。可见,无论是从哪个方向来讲,作为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需紧跟政治导向,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升华学生的政治素养。

格物、知至、心诚、意正,方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莘莘学子如此,对师者亦是如此。格物以修专业,以正心境,这是基础;修身而后方可施授业、传道、解释之道,以达治学、治国之目标,或者至少是信仰。

3 深刻挖掘有机化学理论中的政治思想元素

3.1 通过对有机化学发展简史的介绍,穿插化学家的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以维勒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尿素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在《绪论》中通过对有机化学发展简史的介绍,引入化学家追求真理的故事,通过历代伟人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比如在18 世纪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技术进步很快,1773 年,罗勒(法国)首次由尿内取得纯的尿素,先后又分离出酒石酸(1769)、乳酸(1780)、奎宁(1820)等。1805 年,塞尔杜娜(德)由鸦片内取得第一个生物碱——吗啡。受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科学家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通过从有生命的物体中提纯的方法来获取,从而滞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维勒发现了由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而闻名于世。在1825 年,他发表了《关于氰基化合物》的学术论文,论文中他这样陈述:“当把氰气通入到氨水中时,并没有产生所预计的氰酸铵的无机盐,而是生成了草酸铵和其他一些物质,其中发现有了一些白色的结晶物质”。维勒及其研究团队又经历了三年多的努力,最终才确定了白色结晶物质的结构为尿素。尿素的人工合成,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给“生命力”论以狠狠的打击,从而促进有机合成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善于对已有的理论提出异议,打破传统理论的束缚,最终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反应停”事件的惨痛教训,说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1953 年,德国格兰泰制药厂合成了一种药物“反应停”,反应停是妊娠的母亲在怀孕早期,为了治疗呕吐而经常服用的一种的药物,在没有严格的生物活性和毒性测试的情况下将其引入市场。1959 年,西德各地出生了许多手脚畸形的婴儿,这一现象引起了伦兹博士的关注,他的课题组通过对这种怪胎的研究,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的论文,当时引起了民众的震惊。截至到1963 年,在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服用该药物而导致了12000 多名畸形婴儿的诞生。这一事件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在这一指导下,要求新时代青年学者一定要重视科学研究,树立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具有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和人民责任感。

3.2 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为引导,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的理念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时,可以适当穿插课程思政的理念。比如在介绍小环化合物的不稳定性时,介绍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拜尔、哈赛尔和巴顿的贡献,他们利用张力学说成功地解释了这一问题。通过该故事的介绍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学会利用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解决问题。再比如,在介绍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时,通过介绍格氏反应,引入诺贝尔获奖者:格式试剂的发明者,维克多·格林尼亚,他的发现对有机合成化学的巨大贡献,该反应是增长碳链最常用的方法。用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的信心。

3.3 以有机化学反应为引导,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为国奉献的精神

大学有机化学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在系统地讲授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时,通过有机化学反应背景结合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绍醛酮的氧化还原性质为例:一个重要的人名反应是黄鸣龙反应,这是唯一的一个华人的人名反应,他通过对乌尔夫-基日聂耳反应的改进,使得醛酮在高沸点溶剂、常压条件下实现了羰基到亚甲基的转换,避免了使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不仅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转化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有效的提高了相关的工作效率。这给当时的化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自豪。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作为当代专业青年就应该肩负起了振兴中华的使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学习醚的氧化反应时,通过乙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过氧化乙醚的反应,而过氧化乙醚在受热时很容易发生爆炸,在储存时应该放置在低温密封的条件下,在使用前应该首先用亚硫酸铁除掉过氧化物后,再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是否安全再使用。再结合“8 12”天津港发生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惨痛教训,说明不尊重科学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警惕,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安全培训和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和重要意义,使他们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时,能够尊重科学,重视安全管理,以免给国家、企业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3.4 在有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引导,使学生时时感受到化学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

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个人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在介绍共轭烯烃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时,引入“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电学、光学、力学特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坚硬、最薄、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材料化学、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这些最新的化学发展前沿的介绍,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体会到化学学科在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励志为化学学科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4 结束语

使“课程思政”观点引用到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切入点有很多。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专业课程的教师应该树立好“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到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也是每位任课教师的职责,认识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随时开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政治思想素养方面也得到提高,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化学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