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20-01-07 22:45罗振赵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新手游泳分层

罗振赵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0 前言

高校游泳教学是一项尤为重要的体育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如今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将之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更显必要。不过就当下高校游泳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不断的技能动作练习,而未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以革新,也未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需求,以至于游泳教学质量很难有效提升。在这一基础上,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结合自身教学具体状况,合理调控教学设计,将分层教学理念切实融入游泳教学中,构建更高效的教学课堂。

1 高校游泳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体系的健全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应用方向,在这一基础上,大多数高校都更加重视游泳教学,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课程、强化师资队伍等,但在不断建设改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高校游泳教学质量提升造成严重影响。其一,教学开展明显受基础设施缺失的影响,以至于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合理开展,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教学方法也相对片面,学生参与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二,教师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少教师对于先进教学模式缺乏正确认知及有效应用能力,以至于各种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过难过易等,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其三,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仍为游泳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教师按照既定的共性教学模板开展游泳教学活动,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喜好、游泳水平等都未能充分了解,无法保证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或学生学习兴趣的严重缺失。在这些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更需教师多结合先进教学策略的融入,探究有效教学管理方法。[1]

2 分层教学法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分层教学法是教学管理工作一项有效应用方法,能充分降低教师教学管理难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一,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更加全面而直观的了解。对学生游泳水平层次加以划分,以在教学设计时更能以不同层次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其二,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贴近于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接触到的教学内容难易适中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此更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学设计趣味性。其三,有助于增进教学互动,构建更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模式。分层教学法在应用中也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讨论中不仅更有助于解决游泳动作掌握中存在的不足问题,也能在教学评价中完善学生对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双向反馈,促进分层教学应用的不断完善。

3 分层教学法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合理分层,明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

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点就在于教学分层的合理性,应在教学开始前先结合学生实际游泳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合理分层,把握学生学习实际状况,以此提高分层教学的合理性。高校很多学生之前其实已经接触过游泳项目,有的学生甚至接受过专门的游泳训练,具有良好的技能基础,当然也存在很多没有参与过游泳活动的新手,教师可针对这一状况先向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详细探究学生具体游泳学习情况,将整合内容作为必要的分层依据,以此对班级学生游泳水平规范划分,比如可以简单划分为新手、基础及拔高三组:新手组学生对游泳没有详细的了解,缺乏必要游泳理论及技能基础的新手学生;基础组学生则是那些已经具有基础技能,对游泳的一些简单动作能够基本掌握,不过还存在动作不规范问题的学生;拔高组则是那些已能对游泳各项动作熟练运用,但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划分,能对不同学生学情得以准确把握,并依据不同组的学习进度,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具体教学任务、教学重点等,以此实现更精确化的教学设计。[2]

3.2 把握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分层后,要结合不同分层学习状况、能力及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明确,确保符合实际教学需求,使各组学生均能从教学内容安排中以自身学习能力为基础获得合理的提升,以此提高游泳教学有效性。比如,对于新手组学生应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重点增进学生水性熟悉,并逐渐熟悉各项游泳动作,以使学生尽快进入游泳学习状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游泳教学参与兴趣的提升,比如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活动,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以此增进学生游泳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基础组的学生则需侧重于学生动作规范方面的教学,通过集中教学与小组对比练习等,纠正学生错误游泳动作,并可据学生具体学习程度,教授一些游泳技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此增进学生学习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拔高组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也对各项游泳动作熟练掌握,但不少游泳技能还需加以完善,并主要增进学生耐力与速度方面的能力提升,通过合理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也要注意保持学生积极性,可以结合校游泳运动队训练等,为学生技能提升予以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3.3 因材施教,展开合理化的教学安排

在进行具体教学时,一般会先展开一定时间的集中教学,由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教授一些游泳动作的规范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教师对不同分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简单观察,如果拔高组已经能够规范完成游泳动作,就可使其自由活动,让其自主磨练游泳技能,后续的集中教学已对其能力提升没有必要的教学作用,这时教师可以为拔高组提供一定的教学任务,稍微提高训练难度,使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更容易使其保持学习积极性。对于剩下的新手组与基础组,因为游泳动作掌握不够准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予以更多耐心,可以让有意愿的拔高组学生与新手组学生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助教学,使新手组学生更快熟练水性并开始对游泳动作加以练习,使其尽快掌握动作技巧,[3]而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拔高组学生而言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其更能规范基础游泳动作,改进游泳技能;而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不规范游泳动作加以纠正,使其动作逐渐规范化,很多学生可能对此一时难以有效改正,比如在蛙泳教学中,很多基础组的学生虽然对于手部、腿部的动作能够熟练协调,但在游泳过程中的换气上却不能做到熟练与连贯,甚至存在一些错误性习惯,所以要对其换气动作加以纠正,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确换气的时机与规范动作,并让学生展开更多训练,以此掌握动作规范要点。

3.4 重视引导,构建合理的分层评价机制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从传统评价认知中走出来,树立起分层评价机制,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教学数据,还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效果等进行评价,以此充分维护分层教学的灵活性,保证学生学习热情。新手组结合其学习目标,只要能够建立起游泳信心,逐渐熟练游泳的基本动作,即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基础组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些学习任务,纠正自己游泳动作的错误认知,掌握游泳技能要领,基本可达成教学目标;对于拔高组而言,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其耐力和速度等加以训练,学生的提升空间已经很有限,确保各项练习中不出现较大错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可,[4]拔高组学生可能经常会出现超额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不能单以任务量作依准,还要看到学生进步情况,在考核成绩上是否有进步等。教师要结合不同分层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多予以支持和鼓励,更多专注到学生自身技能提升方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以此保持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多考虑学生自我评价,对分层进行动态化调整,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成绩有更全面认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以个性化学习理念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建设与巩固。

4 结束语

总之,高校游泳教学设计中融入分层教学法更能增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以往游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改进,并合理把握不同学生学习状况与学习能力,通过合理分组、优化设计、教学改进等,对不同游泳技能层次的学生进行更合理的教学安排,规范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使不同分层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增进了游泳技能的掌握,而且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新手游泳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新手钓鱼指南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雨林的分层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新手问答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