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论自媒体时代道德底线的坚守

2020-01-07 22:45廖明杰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圈子主义媒介

廖明杰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2)

1 媒介即隐喻下的自媒体时代

什么才是自媒体?在2003 年,美国新闻学会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他们在报告中这样定义了自媒体:“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这其中,“普通公民”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成为传播者;“经由数字科技”则意味着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媒介技术的进步,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些进步催生了传播者的去中心化和在中心化,也就诞生出许多自媒体平台以及自媒体从业者。

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这本书中提出“媒介即隐喻”这一理论。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

在今天,移动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出来的自媒体平台无不隐喻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思想。例如自2016 年创立后大火的微信公众号咪蒙,三年时间收获千万粉丝,日活超过300 万。但其推送内容却饱受争议。以之前“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为例,在过错方未明晰的情况下咪蒙便跳出来大批男权。其在《一个寒门状元之死》中,更是刻意编造故事和制造泪点,最终导致封停。

咪蒙的自媒体平台从走红到被封一定程度体现出媒介即隐喻下的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即通过编造,杜撰,夸张的方式来放大甚至捏造社会矛盾,以此来吸引读者,营造对立。当今各大自媒体不断给我们推送的文章难免不对受众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探讨自媒体为何会出现这种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以及如今自媒体应该坚持怎样的新闻专业主义显得尤为重要。

2 自媒体媒介素养缺失的传播学解读

2.1 “节点共享”带来的信息混杂性与爆炸性

在数字媒介环境下,“节点”即“人”和“节点”的组合,[2]界定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以人为传播主体的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媒介用户,以及与用户捆绑在一起的一体化信息。[3]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者由以往的专业化人员转为普通大众;传播渠道由原来的官方渠道转为各种新媒体渠道。这一切都让这些节点可以互相关联,传递信息。每一个或大或小的自媒体平台既接受其他用户信息,又会彼此互动增加新的信息。

在这样一种信息互动与共享的环境下。每个节点所包含的传播者与内容就会有很强的混杂性,难免带来内容上的良莠不齐,而共享的轻松便捷则又进一步促使了这种信息的爆炸性传播。例如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谣言的大规模产生于发酵都是在自媒体平台所进行的。

2.2 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以及把关人缺失带来的内容监管缺位

对于传统媒体平台来说,其内容的发布具有严格的审核制度,需要层层把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内容的准确与真实。然而自媒体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体平台而言,其规模一般都较小,且多为自营。甚至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这种模式就导致了自媒体平台难以具有传统媒体平台所具有的严格的审核机制。自然就难以把控信息的质量。

除此之外,自媒体平台多以新媒介为依托,例如其信息的发布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或电脑编辑后就可推送,其创作的格式,内容也无明确的规范。几句话,一张图或者一则短视频都可以成为推送的内容。这无疑都导致其内容缺乏审核和规范。极容易传播谣言或导致反转新闻产生。

例如2019 年10 月23 日发生的英国“冷冻货柜车案”。新闻一经爆出,国内有关自媒体为了追逐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断对该事件予以关注和猜测,甚至直接声称该货车死者均为中国人。最后央视新闻等有关官方媒体才证实其均为越南人。

2.3 “圈子化”信息传播更易激起群体极化

在自媒体平台中,受众可以选择性的关注自己喜欢的自媒体,这种关注就形成了一定的粉丝圈子。自媒体平台在自己所形成的这种粉丝群体当中可以进行圈子化的传播,并且可以产生比较好的传播效果。因为受众对于自媒体平台的关注本身就代表着他们对平台的认同,所以来自该平台的信息就更能够为他们所接受。

不仅如此,这些圈子化的传播除了有因个性化话题而聚合形成的小圈子,还会有受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而聚合形成的大圈子。这些圈子与圈子之间也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时常有内容上的重合与互动,从而形成了相互嵌套的互动传播形式。

以关注为基础形成的圈子中,其成员大多具有接近的喜好以及价值观。所以自媒体平台一旦利用这种优势,刻意对新闻事件进行煽动就很容易会导致圈子内成员的思想产生群体极化。例如咪蒙的文章就非常喜欢刻意制造女人与男人的对立,煽动受众情绪。而咪蒙的粉丝群体又多以女性为主,这种或是刻意的放大,或是刻意的编造营造出来的对立关系极容易导致其粉丝群体产生群体极化思想,并受到错误的引导。

3 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要求

新闻专业主义是起源于西方的理论。简单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这种职业规范得到了新闻业界的普遍认可,内化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信念,外化表现为新闻从业者的自律性职业道德职业准则或规约。[4]

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大体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工作者应该维护公众利益。第二、新闻从业者应起到观察社会,客观报道的作用而不应该是某一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第三、新闻从业者应对社会整体价值理念的形成担负起把关人的作用。总的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理论,其在当今的意义就应该是要求媒体的报道客观,公正,真实,全面。要求新闻从业者应该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利益。

在以网络和手机等媒介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从业者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导之下有如下要求:

3.1 保持客观性以及中立性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应是社会的观察者和报道者,要求其从业人员应为社会公众而非某一利益集团发声。这其实就是对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以及中立性提出了要求。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对流量的追求、广告利益、从业者个人的偏见都可能是自媒体平台的报道有失客观、公正。

短时间内来看,追求流量与利益可能让自媒体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失去客观公正的报道内容将对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这一切都要求自媒体工作者应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努力做到客观中立的报道事件。

3.2 担负应尽的社会责任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工作者应该维护公众的利益,不应该为特定的利益集团发声。这其实就是要求新闻从业者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平台以及其从业者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自媒体平台应为公众发声,维护公众的利益,对社会国家负责。第二、自媒体在日常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涉及公众关心的重大事件当中应及时满足大众的知情权,提供真实,准确的新闻。第三、自媒体平台在面对社会黑暗面之时,也应勇敢的站出来伸张正义。面对各种不法行为以及腐败现象,也应予以揭露和曝光。

3.3 提高对自媒体平台从业者的职业化教育和准入门槛

在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当中,新闻从业人员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职业之一。对社会不可或缺并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中诸如记者,编辑,剪辑等许多岗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都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够获得。在整体的媒介运营当中,新闻的生产环节也有着自身的规律和内在逻辑,其中诸如选题确定,采访写稿,编辑加工,审稿把关等每一环节都有着一定的专业要求。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内容产品无疑需要经过专业化的教育以及实践的积累两方面才能够臻于成熟。

现如今自媒体的乱象频现无疑不于其从业者缺少职业化教育和准入门槛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许今后自媒体平台自身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出台制定相关规定,对自媒体平台以及其从业人员设置规范化的培训以及较高的准入门槛。

4 总结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们身处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成为传播者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时代。这就更意味着我们需要坚守一定的新闻专业主义,以符合当下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来规范自媒体平台的运营。同时主流媒体也应随着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专业性的提高而倒逼自己成长。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我们的媒体行业积极健康发展,在这个时代坚守好理应坚守的道德底线。

猜你喜欢
圈子主义媒介
新写意主义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朋友无圈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你的圈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