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

2020-01-07 22:45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入党大学思想

骞 琨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21 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思想,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群体同样受到互联网思想的冲击。从严苛和紧锣密鼓的高中生活跨入到轻松闲散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会产生迷茫,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呈现不成熟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虚度大学四年。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制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思想进一步成熟,看待很多事物有正确的看法和观点,形成较为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分析

1.1 思想政治观念不成熟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起点,很多人斗志昂扬,很早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向党组织靠拢。这本就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但是有些大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党组织自然会接纳,很多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不充分不深入,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文理分科,导致部分理科生对于很多思想政治观点不是非常清楚,部分文科生也只是为了考试,并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有的学生甚至入党动机不正确,有的学生是为了考公务员,有的学生只是认为入党的学生都很优秀,因此自己也想入党。因此很多大学生没有较强的理论武装,态度方面往往没有明确的立场,再加上互联网上某些不正之风和不良案例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点跑偏,立场出现动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学生参加了学校院系组织的相关政治活动,理论学习明显增强,政治立场得以坚定,但是在面对很多大是大非的时候明显不知道怎么办。这也是大多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政治立场不坚定,所以说他们入党的动机不是非常明确。入党是为了向国家靠拢,向党组织靠拢,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援助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自己的援手,而不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方便,才选择加入党组织。

1.2 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大学生活本就丰富多彩,活动各种各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课程以及比赛等等,课余时间的充裕导致大学生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生活状态,也就逐渐导致思想上的多元化。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逐渐适应大学生活以后,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对未来也在不断认真思考和规划,很自觉地完成自己做需要的学习和工作,考证、上课、兼职等等活动充实着自己。而且在定下计划以后能够不在外界环境迫使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各项任务,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这种自觉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于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班级同学的事情一概不闻不问,整天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个人意识慢慢超过了集体意识,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甚至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着蔑视的心理,这样的自我意识蒙蔽了学生的双眼,对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会形成一定的限制。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事习惯和对周围同学的冷漠以及歧视,都非常不利于这些大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环境中生存。时间久了甚至会产生封闭性的思维,这种思维可能会阻止他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长时间下去甚至会导致社交恐惧症。

1.3 功利主义盛行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经过这个小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变化。不可否认,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残酷的淘汰机制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好处,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现在更加努力,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功利心态。只要涉及到和自己有关的利益,就会不择手段,有时会侵犯到自己同班同学的利益,每年评定奖学金的时候或者是授予一些荣誉等只要与钱或者权挂钩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在遇到为班级或者党支部做出一些贡献和义务的时候,认为没有任何好处,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认为非常不划算,就会缩头缩尾,联系不到人。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对待学生非常真诚和友善,为了和大家友好相处,非常热心的帮助其他学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身边的人都是相对务实的人,周围人对待自己也不是非常友善,慢慢就会变成圈子里的人。对待和利益无关的人和事漠不关心,脑子里充满了务实和功利主义的思想。比如当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心里总是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别人的回报,然而在向别人寻求帮助或者是别人向自己寻求帮助的时候,自己总是会顾虑很多,会思考帮助别人自己会造成怎样的损失,以及会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这些都是大学生太过于功利的表现。

1.4 互联网的过渡使用

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料,很多学习视频课程都在网上获得,购物、饮食等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坐在宿舍就可以享受到美味佳肴,购物再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逛街,只要在网上平台支付就可以在校门口拿到。大学生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在网上通过这种浏览器进行搜索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不管是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还是完成作业,还是写论文等,获得信息都非常快捷方便,但是学生获得的信息往往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淀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对学生深入学习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此快速的获取信息让学生们疲于思考,逐渐产生一种内心的空虚感,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互联网在带给大学生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制造,本来是服务人类,服务大学生的。立志于让大学生在碎片时间好好利用手机和互联网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及一定的社交等等。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和互联网好像并没有把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反而导致有些学生将自己的时间碎片化了。

2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

2.1 在多样化思想的基础上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思想观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在大学生多样化思想的基础上引导主流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如果还是按照中学时代的强制性教育方式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关于思想政治行为规范的讲座,主题可以是有关“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更好度过大学生活”等等,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且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让学生们沉浸在整个讲座中,进而净化学生的不正思想。除了学校整体组织的一些讲座,每个院系和班级都可以在班团日或者班会上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展开,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发言,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表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相关党课一定要认真严格的考核,让学生的理论知识真正扎根于心,让学生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得到积淀。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升华。

2.2 举办读书月活动

当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对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思考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学生只想要快速获取信息,却忘记了知识对于一个人积淀的重要性。针对此问题,学校应该每年将某个月份设置成读书月,在图书馆大厅或者比较显眼的地方放置各种类型的书籍,鼓励大家借阅查看,这样的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读书的氛围,引导大家看书,除了自愿型的看书,院系可以根据学生一年在图书馆借阅书籍看书的数目进行评比,设置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鼓励大家看书学习。每个代课教师可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为大家讲解一些好书中的内容,然后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说明阅读本书的好处和作用,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思想特点进行引导和讲解,鼓励大家有什么思想方面的想法和问题都可以提出来,然后教师了解情况之后进行问题的解决。再或者每学期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将一两本书作为本学期的必读物,然后将该书的读后感和思想报告作为本学期的作业和期末成绩来警醒大学生需要多读好书,帮助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 结语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及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紧接着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特点,学校和教师应该协同合作,为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献计献策,将好的建议贯彻实施,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为一些学生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和方法,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大学生难免沉迷于玩乐之中,对于自控力不足的学生,可能需要一些思想教育来改变其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入党大学思想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憨娃入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